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新特点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15 18:50:06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中国都以农业大国自居,用占世界7%的耕地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基本充足的食品。

中国农业在科技投入上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现如今,中国农业机械市场上大中型机械较少,小型机械居多;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配套率低;种植机械多,畜牧、养殖和加工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这样一来,农业机械就很难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粮食生产规模小,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较低,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使农民很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

三、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不全表现在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四、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所以,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虽然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有限的科技投入导致我国农业无法与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将“三农问题”一次次的提上国家日程,一些特色和优势农业产业带正在形成,农业结构更加协调。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中国农业机械化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只有8.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 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到2006年为止,我国农机总动力增长至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增长到1728.3万台。2006年的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

二、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主要靠人畜力劳动,机械化水平不到1%。2003年,完成机械耕地面积60943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40714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7360千公顷。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26.7%和19%。到了2006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进一步增加,已达到23.4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三、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亿平方米,田园管理机达到4万台。为了,适应中国农业区域的需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自1996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制开发的扶持力度很大,“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直接投入的农机化科技攻关资金为2800万元,“十一五”时期会超过1.4亿元。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和关键技术日趋成熟,油菜、牧草、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的创新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一批节能、增效、环保的农机化重点技术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2006年,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在我国北方400多个县(场)实施,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比2005年增加1000万亩。此外,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生产等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农机化技术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

五、推进农业化进程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支持

200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管理进人了有法可依和规范健康的法治轨道。购机补贴被国家确定为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和地方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逐年增加。2004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从0.7亿、3亿、6亿到12亿,连续数年翻番增长。2006年,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超过47亿元,比上年增加15%以上。这种持续加强的支农惠农政策有力调动了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热情,促进了农机行业的快速振兴。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再不断的提升,农机化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推荐访问:及新 农业机械化 我国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