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穴位注射治疗癌性顽固性呃逆5例分析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1-07-21 10:31:02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 是指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又称顽固性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 等受到刺激而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且持续时间较长,以至患者无法忍受的疾病。对于癌性顽固性呃逆,采取一般的静滴或肌肉注射止吐、解痉药都很难奏效,运用穴位注射效果还可以,我在临床上治过6例。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操作方法:用10 ml注射器抽取654-2、利多卡因各2ml,维生素B11 ml,选择小针头,选内关穴(双)、足三里(双),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将针头按照毫针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迅速进入皮下或肌层的一定深度,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即将药物每穴各注入1 ml。拔针后按揉穴位片刻。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癌症患者大多年老体弱,治疗中容易出现晕针,故取卧位[1]。

1.2治疗效果:6例癌症晚期患者,肝癌2例,其中有一个是直肠癌、肝转移。2例是胃癌,1例是胰腺癌,还有1例是肺癌。经治疗,2例一次有效,3例3次见效,5次后隔7-10天未发作,仅有1例注射5次仍无效。

2讨论

654-2为抗胆碱能神经药,作用类似阿托品。用于胃肠道、胆管、胰管、输尿管痉挛引起的绞痛;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嗜睡、痛阈提高;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轻度的维生素B1缺乏时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肌肉软弱无力,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易浮肿,血压下降和体温降低。内关穴位通心经,止呕安神有奇功,针刺内关穴,能宽心理气,宁神和胃。可治心烦、心悸、心绞痛、胸闷、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低血压、失眠、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溃疡、呕吐、呃逆、中暑、腹痛等多种疾病。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休-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因此,对于顽固性呃逆患者,我们应用穴位注射疗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止呃逆的效果,从而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2]。而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针刺理论为基础,结合近代医药学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形成的独特疗法。不仅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也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经络穴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3穴位注射的作用

(1) 止痛作用:经大量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从而激发神经元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2](2) 防御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种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所产生的保护性反应。(3) 调整作用穴位刺激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穴位注射有增强作用,从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归纳以几点:(1)穴位注射的药物将通过经络这一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组织。其特异性好,副作用小,因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2)第二信使参与。研究者检测小鼠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胰曲素后血清 cAMP、cGMP水平变化。发现内关穴位注射药后cAMP、cGMP水平明显下降;足三里穴位注射药后cAMP水平明显上升而cGMP水平明显下降。认为第二信使cAMP、cGMP部分参与穴位注射药物时的信息传递。现代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疗法可以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剂量静脉注射等强度或者更强的药效,推测是经过药物与穴位特殊整合的效果。尤其是穴位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表现出最强的疗效,具有 "叠加效应" [4]。另有研究发现,穴位注射给药有药效长之特点,推测药物吸收缓慢,可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起到与留针类似的功效。穴位注射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比静脉注射更强的效果,说明其不同于一般的药物作用机理,与经络的运行和所属脏腑及相络属的组织器官有关,如此看来,从穴位药效的特征中探索经穴的本质将会是经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穴位注射作用包括针刺样作用、药物循经作用、药物与腧穴相互作用等,对其机理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从而使留传至今的中医学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肺脾肠子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 第21期 (4) .

[2]穴位注射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年 第6期(14).

[3]百合穴针刺加灯盏花穴位注射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今日药学-2012年 第11期 (4).

[4]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近况与评述-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2期(21)

推荐访问:呃逆 顽固性 穴位 注射 治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