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县级党史部门的工作职能及担负的任务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09 10:05:52

地处鄂豫交界的广水市(县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活动在这一地区从未停止过。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0年5月,县委作出决定,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开始征集县志和党史资料。1981年4月,县委又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同年11月,党史和县志的征集工作分开进行,专门设立了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一、深入挖掘史料,填补省内空白。

1981年至1984,年编辑印刷了《应山革命史料选》第一辑和第二辑,1985年9月编辑了《鄂北风云》第二辑,专门收录抗日战争时期的回忆录。1981年至1986年已征集到党史资料3000余万字,装订了150多卷,其中,征集革命文件、文献、文物资料130余件,如《中原突围记》、《突破荆紫关》和1946年5月的6张《七七报》都填补了省内空白。其中补充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5万余字;补充抗战时期的口碑资料10万余字;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资料30余万字。使我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基本上齐备了,为今后编写《应山革命斗争史》、《应山革命斗争大事记与组织系列》、《应山英烈传》以及各时期的革命斗争回忆录等提供了可靠的翔实的依据。

1986年,征集文献和口碑资料达150余万字,充实了我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历史资料,其中《组织史》资料达100余万字,撰写和编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回忆录35篇,共计16万余字;撰写人物传5篇,专题4篇,其中有关部门采用人物传2篇,专题2篇;完成了《应山县地方组织史资料》上报中央本的任务,自编本也在征编之中。

二、召集抗日老干部座谈获取资料,利用党史资料为现实服务。

为了编写和核实抗战时期的组织系列史,我们在县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安排下,于1985年6月底召开了抗战时期老干部座谈会。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是一个很成功的大会。中央《党史通讯》、湖北省《党史研究》、新四军湖北省五师战史编辑室《地方革命史研究》先后报道了这一情况。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组织史也都基本上掌握了来龙去脉。为了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我们从1984年就计划编辑出版抗战时期的老干部回忆录。从1985年3月起,这项工作就全面展开。我们先后向全国各地抗战期间曾在应山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同志发了300多封征集信。在征集到的史料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认真的、严肃的、艰苦的研究、编写和整理修改。随后,我们又分赴各地登门拜访老干部,核实回忆录中的有关史料。最后,我们又将初稿分别送到北京、武汉、应山一中,请一些熟悉史料、文字功夫强的同志审阅修改。定稿后,于12月初进厂付印。

利用党史资料为现实斗争服务。1981年至1985年我们利用党史资料,写了一份革命根据地的材料,使得省人民政府扶植老区办公室,承认了应山是一个老区,每年拨给扶植款80多万元。我们用党史资料帮助落实烈士政策,落实中原突围掉队人员政策,落实地下党和错杀人员政策,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我们利用出版的党史资料丛书向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1987年,我们与县广播站合作,进行了党史资料专题节目宣传。

三、坚持重点征集,专题研究,搞好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中心环节。

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作为重点征集,专题研究,以搞好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这个中心环节。拟写了315个专题,做到边征集,边核实,边研究,边整理。注意口碑资料与文献资料对照,革命档案资料与敌伪档案资料对照,确保党史资料翔实可靠。对征集到的资料,按专题纲目,分门别类,建卡归档。到1988年已征集的文献和口碑资料,分为一战、二战、抗战、三战和综合等5个部分,装订成38卷,共有700多万字,还编出了目录,这些都为编写我县革命斗争史打下良好基础。

1986年12月出版发行应山革命斗争回忆录《鄂北风云》第一辑。征集文献和口碑资料达140万余字,充实了我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历史资料,其中组织史资料达80万余字,弄清了不少疑难问题,填补了过去的一些空白;撰写编辑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英烈传35篇,约20万字;核实编纂《中共湖北省应山县组织史资料》约21万字;撰写专题39篇,革命故事14篇,共约20万余字;整理档案资料150卷,编目60卷。1988年通过信函专访征集《鄂北风云》第三辑资料(即解放战争回忆录)。

四、发挥“十个指头”的作用,“弹好钢琴”。1989年编研《广水市组织史》。首先抓充实力量,稳定专班。其次是在时间上进行相对集中。在既有组织史编写任务又分配有其它工作的情况下,则先集中力量突击组织史。再次是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从6个方面做好组织史资料的核实和修改工作,一是正副本进行对照,相互印证,编附本的同志按照正本所列出的领导机构和名录逐一进行对照,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纠正错误。用这种办法,我们补充了正本上漏掉的12个机构140个名录,同时完善了附本资料。二是组织史资料正本(初稿)印出后,立即送给老干部审阅,请老干部帮助核实。三是与邻县建立协助关系,交换资料。1989年3月中旬参加安陆市委党史办组织史协作会议,交换了10余万字的资料,核实了安应县的部分名录。我们又到信阳、随县党史办交换资料,核实了一些领导机构和名录。四是内查外调,函访结合。对于已调到外地,档案不在本地的人员就用函调,函调没有回音的就进行外调。1989年我们查阅了800余人档案,发函调信160余封,回信40余封,外调专访老干部54人次。五是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11月25日至27日与安陆市党史办合作,在孝感宾馆召开了安应县老干部座谈会,进一步弄清了安应县的组织机构和名录。六是在核实的基础上进行精编。

1989年,我们除了集中人力、物力千方百计保组织史编纂这个重点,还发挥“十个指头”的作用,“弹好钢琴”。采取多种办法,保证了《广水英烈》的编辑出版、《广水市革命大事记》的编辑审稿和民主革命时期20个党史专题的撰写等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运用党史成果服务政治中心、服务社会方面,我们与市电视台一起,组织了一次党史成果录像、播放,向全市人民汇报了在市委领导下党史编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图片、实物和文字,通过电视台首次披露了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在广水地区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收视率达80%。我们奉献出党史编研成果,向建国40周年献礼,我们拿出40多幅图

片,开辟专栏,填补了全市史志研究成果的空白,受到了市委的通报表扬,并被评为展览二等奖。

五、优势互补,两办档案资源共享,出色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1989年至1995年编辑《广水英烈》、《广水革命故事选辑》、《中共广水市组织史资料》(首编本)、(续编本一)。1989年编辑《广水英烈》、《广水革命故事选辑》,1992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共广水市组织史资料》首编本。1994年4月编辑了《广水市党的历史大事记(社会主义时期)》(初稿打印本)。1994年7月广水市志办与市党史办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同时具备党史和方志的工作职能,归口市委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在1980年至1986年7月为《应山县志》搜集资料和编写阶段,于1986年8月进入总纂,1987年12月完成《应山县志》初稿,1988年4月由孝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评审团进行评审,1989年6月完成修订稿,1990年11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孝感地区首部新编地方志,1993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1992年7月配合武汉华夏地方志研究所开展《应山县志》社会读者调查,调查对象110人,取样100份,调查结果在《中国地方志》杂志上发表。两办合并后,1995年8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共广水市组织史资料》续编本一,并着手《应山县革命斗争史》初稿撰写和《中共广水历史大事记》修改工作,开始征集编写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方志和党史两办档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新整理登记两办资料,计有地方志档案31卷1116册3100万字,党史档案60卷1782册3000多万字。分别完成了民政部,省民政厅,省军区,省、孝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省委办公厅,省、孝感市党史、方志部门交办的编写任务,累计587j"余字。其中民政部、省民政厅的烈士材料5万字,省军区,省、孝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武装斗争材料7万字,省、孝感市党史办材料10万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情库·广水市分库》6万字,《湖北年鉴》、《孝感年鉴》5万字,还在《湖北方志》、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主办的《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委《党史天地》等杂志书籍上发表论文20余篇25万余字。市地方志办公室于1991年被省志编纂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省长郭树言签发的全省十年修志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10月市志办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单位。党史办公室分别于1992年、1996年两次被省委党史征委会授予全省党史宣传教育先进单位。1998年广水市史志办被孝感市史志办评为先进单位。

六、市直和乡镇办事处成立史志工作领导小组,开创工作新局面。

1997年至2004年编辑出版《广水年鉴》(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广水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中共广水历史大事记》,《鄂北风云》(第三辑)、(第四辑),《广水人物》(大陆卷)、(海外卷),《广水籍知名人士录》。《广水年鉴》(第一卷)、(第二卷)是一部综合反映广水市情的百科全书,客观记述了广水1988年10月撤县建市至2001年12月31日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中共广水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广水市组织建设的系列丛书之一;《中共广水历史大事记》和《鄂北风云》(第三辑)、(第四辑),通过党在广水的重大活动,反映了党在广水的奋斗史。《广水人物》(大陆卷、海外卷)以传记的形式,收录广水在外事业有成的394位精英,展示了广水儿女建功树勋的风采。《广水籍知名人士录》收录海内外优秀人才3000多人的通信和联络方式。在1997年和1998两年时间内,征集整理了83个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约3000万字,为编修广水地方志和地方党史奠定了资料基础。1998年,经市委同意,全市70多个市直部门和20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党史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开创了广水市党史方志工作新局面,史志宣传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七、发挥资料宝库作用,在各级报刊、书籍宣传广水。提高知名度。

1980年以来。本办的史志动态、消息、文稿、理论文献、论文等在《中国县(市)情大全》、《中国风光物产大典》、《中国国民党历史人物大辞典》、《中国县(市)大辞曲》、《中国新城市》、《荆楚名胜概览》、省委《党史天地》、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主办的《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年鉴》、《湖北方志》、省《地方志工作》、《孝感揽胜》、《孝感年鉴》、《孝感市企业名录》、《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广水分卷》、《广水革命诗歌选》、《党史信息报》、《湖北日报》、《孝感方志》、《孝感日报》、《随州日报》、《广水日报》等有关报刊书籍上发表。在两次省级学术研讨会上,有lO余篇论文获奖或在会上交流。2001年,为纪念建党80周年,与随州日报社、广水日报社、广水电视台、广水电台联合开辟栏目。宣传党在广水的光辉历程。每年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老区教育研究会合作,召开研讨会、纪念会或老干部座谈会,宣传广水革命史和建设史。提高了广水市的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影响。

八、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

广水市党校、市教育局、实验小学、广水一中、广水二中、广水实验高中、广水三中、广水四中、广水育才高中、北关中学、外国语学校、应办中心中学、广办中心中学等单位,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加大力度对学生(员)进行传统教育,市实验小学被评为湖北省少先队活动示范学校,“手拉手实践中队”实践活动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评为“优秀活动”。他们以《应山县志》、《广水年鉴》、《鄂北风云》、《中共广水历史大事记》等反映广水历史、地理、民情、革命斗争传奇的记实书籍作为原始教材,把热爱广水、建设广水的教育渗透进课堂。每到一定的时令、季节,他们就会组织学生(员)到德育基地去参加活动。他们以《鄂北风云》、《应山县志》、《广水英烈》等史料为载体,对学生(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教育他们珍惜光阴,珍爱生命,树立为国争光,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思想。

九、编辑“广水名片”—《走近广水》。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写《湖北地情系列丛书》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多次指示,编辑出版一部宣传介绍广水的地情读物,2002年我们编辑出版题为《走近广水》的地情读物。从广水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革命传统、风景名胜等角度宣传广水、介绍广水,并进一步制作成录相、光盘,作为“广水名片”,供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进、对外联络之用。

十、及时指导和帮助各专业志的修志工作。

对市办、委、局及乡镇办事处等单位,本办及时派人到这些单位开展修志指导工作,对他们在修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使这些单位的修志工作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广水烟厂和烟草局修志工作,在全省烟草行业修志中,被评为第一名和第二名。本办修志行家的指导、参与搜集资料、编写、审稿起的作用很大。

回顾广水市史志办从1980年创立至今20多年的历史,它由一个“弱小民族”,发展到现在有一定的规模、影响和知名度,事业留人、以情留人造就的事业火红,功不可没。虽然做出了上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挤进全国修志先进单位“笼子”,尚须假以时日。我们力争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创造拓展更广阔l的发展空间,为政治、精神和物质文明服务,攀登更高峰,为2008年编纂第二届新志书——《广水市志》早日出精品良志献厚礼!

推荐访问:党史 担负 县级 职能 部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