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2 10:12:06

zoޛ)j馟i5iiii_io饨ky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以期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追求价值等等,应该根据研究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积极地开展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同时,除了学校这个主战场外,还要积极寻求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商议帮助学生的办法,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综合教育大环境,要在不断吸取本科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队心理训练的有效经验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构建适合研究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构建“一心二师三员一社团”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1 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领导机构和专职服务机构

学校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领导机构,由学校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亲自挂帅,研究生主管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参与,负责制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规划和课程安排,将国家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同时,学校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该中心是学校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服务机构,负责指导各学院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研究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网络,应当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每年都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工作,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于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书面邀请访谈等方式,开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并要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导师到学院、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3.2 资源整合,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当前专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非常紧缺,要将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等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研究生“一心二师三员一社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

3.2.1 有效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导师可以说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亲近的人,对研究生各方面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大,研究生的大多数学习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同时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诱因之一恰恰是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因此,将导师纳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在实际工作中,导师应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可能或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导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研究生切实的指导,减轻研究生们的学习和科研压力,帮助研究生们进行科学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要定期与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

3.2.2 学院设立心理辅导员

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既是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又是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要结合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培养规划,创造性地设立心理辅导员,每个学院选定一名辅导员,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通过考试,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之后上岗,专门负责各自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员在学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做好每年新生人学后的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建立,以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跟踪服务。他们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掌握情况,化解矛盾。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在服务同学的同时,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有机结合,形式会更加活泼,效果也会更为突出,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2.3 研究生朋辈互助的新亮点——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寝室心理信息员

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委员,在每个学生实验室设立一名心理宣传员,在每个学生寝室设立一名心理信息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以自助研究学习为主,组织形式也转变为以研究课题小组为单位,这就导致了研究生同学之间交往减少,集体活动也相对变少,人际接触面缩小带来了同学间归属感的相对缺失。而朋辈互助特有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刚好可以很好地弥补研究生同学问交流的局限。朋辈互助咨询使得咨询不仅可以在咨询室里,而且也可以在实验室和寝室里,不仅能在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对话中,也能在同学的聊天中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同辈朋友的互助行为来增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

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之一,要将其工作纳入到班委会工作计划中。学校对那些心理健康、积极上进、热心助人、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通过班级内部竞选、同学集体投票、辅导员组织推荐、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集中培训后,上岗工作。班级心理委员除了要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紧急干预的基本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组织班级全体同学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各种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及时地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要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老师汇报。

作为研究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和寝室是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多发地点,实验室和寝室的同学在成长经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很容易在同学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因此,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和寝室氛围对研究生心理成长非常关键。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由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研究生导师和学院心理辅导员委任,多数是高年级的同学和寝室长,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营造和谐的实验室、寝室氛围,帮助同学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支研究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基层队伍能够发挥“眼睛”的作用,及时地提供信息,为预防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赢得了时间,这支队伍必将成为学校研究生工作的有力助手,切实加强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意识。

3.2.4 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社团,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由学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社团,该社团定期举办“健心周”、“爱我月”、“心理健康节”等活动,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影视展评、心理沙龙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该社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利用现代媒介,创建“研究生心理服务”网站,通过校园网、BBS、QQ、微博、微信、手机飞信等多元化交互平台,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或多对一的沟通模式,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发展动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大学校园不仅是学子们求知的场所,更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圣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既要注重建筑设施、文化景观等外在形态,更要注重形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要以“形”写“神”,使校园环境处处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体现高等院校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

4、结语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由导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实验室心理宣传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不仅有助于研究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于推进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都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

推荐访问:管理体制 两级 新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