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02 10:10:49

摘 要: 伴随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呈不断发展、壮大趋势,并开始寻求专业特色办学之路。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起步较晚,专业特色建设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尤其是舞蹈课程,基本上是照搬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既达不到专业艺术院校舞蹈技能,又没有突出学前教育特色,甚至陷入一种与行业需要脱轨的不良培养状态中。

关键词: 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 改革策略

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改革课程,面向行业需要,培养出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幼儿教师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与行业“零接轨”,是高职学前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毕业生、查找文献等方法,结合教学经验,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改善的办法,力求为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改革做尝试。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设置与实施效果

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制3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目前开设的舞蹈课程包括舞蹈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与创编等内容。其中,舞蹈基础训练占一个学期,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占用两个学期,幼儿舞蹈与创编占用一个学期。共6学分,108课时。

首先,就教学内容来看,突出专业特色的内容较少。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幼儿舞蹈的学习只占到1/4,幼儿舞蹈的学习较少,大部分时间放在古典舞身韵和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上。这不但抹杀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而且与幼儿舞蹈教学实践相背离。从访谈毕业生的结果看,在应聘时考核舞蹈时,大多选择幼儿舞蹈。在幼儿园工作,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难度偏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没有进行统一的专业面试,很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甚至没有上过舞蹈课,舞蹈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加之年龄都在十九至二十岁,骨骼发育都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身体的柔韧度不够,基本功普遍较差。加上课时较少,民族民间舞的学习甚至两周上一次课,却要在两个学期内进行藏族、傣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四个舞种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较少,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一些动作学生反复练习还不能掌握,这样势必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学习效果。从访谈学生和课堂呈现的效果来看,学生只能记住动作跟上音乐而已,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却无法表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

(二)教学模式现状与分析

一般来说,专业院校招收的学时人数较少,分数线与标准较高,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人数较多,分数与标准相对较低。在教学模式上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教学,每班人数一般在四五十人,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共性统一的,很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回课时都是集体展示和小组展示,造成了很多学生滥竽充数,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集体授课模式下教师只能注重舞蹈动作的学习,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模仿,学生的创编及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从参加实习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到,舞蹈创编和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培养,导致有的学生尽管专业素质高,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总上不好课,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和编排舞蹈的能力较弱。

二、改革策略

(一)合理进行课程安排,量身打造教学内容

只有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达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的。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就区别于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根据当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整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基础训练与民族民间舞的内容,增加幼儿舞蹈与创编的课时,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其次,要考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学习难度低,只一味适应学生现有水平,总是“坐着吃桃子”,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得不到刺激,形成惰性,必然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学习难度大,超越学生的发展水平,内容过难,以至于有问无答、启而不发,再“跳”也“摘不到桃子”,那么教师费力学生吃力,由于“跳而生畏”,也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量身打造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基础训练(第一学期)。

舞蹈基础训练包括古典舞基训、身韵等,目的是解放学生僵硬的肢体,使学生对自己的肢体进行规范训练,练习良好的舞姿,开发自身软开度,增强力度、控制力和表现力。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基础条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基本功的训练可以加入幼儿舞蹈成分,选择相对简单、富有童趣的训练组合,提高学生兴趣,也为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2.民族民间舞(第二学期)。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源泉,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为今后的舞蹈创编积累素材。但是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时的限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

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和课堂呈现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对维吾尔族和傣族舞蹈比较喜欢,对藏族和蒙古族不感兴趣。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中,精选保留几个维吾尔族和傣族的传统舞蹈组合,藏族和蒙古族由原来的传统组合改为具有民族舞风格的幼儿舞蹈。例如藏族儿童舞蹈《马兰谣》和蒙古族儿童舞蹈《燕儿飞》,音乐优美欢快,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将藏族和蒙古族的舞蹈元素与幼儿舞蹈相融合,生活化、儿童化的动作也相对简单,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了解了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为今后工作中幼儿舞蹈的创编积累了素材,而且更加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才更好。

3.幼儿舞蹈与创编(三四学期)。

在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关于如果您再回到大学校园,在舞蹈课程方面会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问题,毕业生均表现愿意回到大学学习,并希望能够多积累幼儿舞蹈和体操。可见,幼儿舞蹈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处更大。

在经过一定的舞蹈基础训练和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后,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相对有了一定提高,这时可大量学习各种幼儿舞蹈并进行改编,并尝试创编出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舞蹈片段。健美操和体操深受大学生欢迎,而且在今后幼儿园的工作中运用比较多,如幼儿早操、运动会等,设计一些体操方面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小组教学优势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小组模式的教学功能。将各班分为几个小组,分配时注意针对每组的特点挑出一个技能较为突出的学生作为组长,在教师集体授课后,带领其他组员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这样可以把教师解放出来,在小组练习时更有利于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创编和小组展示时,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集体教学结合小组练习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根据行业需求推进实践教学,以实践活动辅助教学

行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想实现专业与行业“零接轨”,就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1.用布置课下作业的方法,鼓励学生创作。

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人自学或者自编一个幼儿舞蹈,轮流教给组内其他成员,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大量幼儿舞蹈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组织学生暑假实践锻炼,深入幼儿园观摩实际教学情况。

利用假期时间到幼儿园、幼儿艺术培训机构、亲子机构等单位观摩舞蹈课程,在观摩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总结经验,真正做到专业与行业“零接轨”,进一步提高幼儿舞蹈的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演出活动。

多开展一些幼儿舞蹈比赛、幼儿体操比赛等一些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演出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演出之前,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演出进行指导,课上可针对学生的能力为学生设计适合表演的舞蹈作品,使学生更加自信地表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积累了舞台经验,技能得到了提高,对于整个学生群体的专业发展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1994(4).

[2]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5).

[4]王一波.浅谈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10).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高职 舞蹈 现状分析 策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