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差异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06 10:06:21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差异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发展大学生个性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表(16PF)等进行心理测验,并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对应研究分析,比较体质优生与差生的个性特征与运动能力方面的关系。结果 体质优生的乐群外向、恃强好胜、精明能干、聪明才智等个性特征明显优于体质差生;体质差生稳定性、谨慎性、智慧性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则优于体质优生。结论 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健康和运动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身体素质;个性;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25-02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与形态、功能和素质研究相比,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一直是学生体质研究的薄弱环节,而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发,通过心理测验探讨大学生个性特征与体质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关系,为发展大学生个性、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省4所高校(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大和山东理工大学)的1 200名2006级大学生为样本,其中男生852名,女生348名;平均年龄(19.00±0.36)岁。

1.2 方法

1.2.1 体质测试 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测试。每项测试均由教师负责,在国家体育总局监制的标准器材——尤西姆(UOSM)体质测试系统上测试。身体形态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身体功能测试包括肺活量,身体素质测试包括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立定跳远和1 000 m跑(男)、800 m跑(女)。按《标准》规定,5项总分达到86分以上为优秀(体质优生);59分以下为不及格(体质差生)[2]。测试时间为2008年4-5月。在测试的样本中达到优秀者192人,男135人,女57人;不及格151人,男73人,女78人。

1.2.2 问卷调查法 于2008年6-7月运用卡特尔16 PF[3],对体质测试中的体质优生与体质差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3份,回收306份,有效问卷293份,其中体质优生162名,男生98名,女生64名;体质差生131份,男生63名,女生68名。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系统对所测试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优生与体质差生个性特征差异 见表1。

体质优生与体质差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8项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日常交谈及观察来看,体质优生通常表现比较外向,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容易外露,喜欢参加人多热闹的聚会,好交际、开朗、活泼等个性;而体质差生则比较内向,好静,离群,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和冒险,情绪比较稳定等[4]。

2.2 体质优生与体质差生体质测试结果 在身体形态方面,体质优生与体质差生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个性特征对他(她)们的身体发育影响不大。但是在身体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个性特征与健康和运动能力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体质优生表现为健康与运动能力较好,体质差生则不足,因而体育锻炼能促进和改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5]。在乐群性方面,体质差生表现为孤独、缄默,体质优生则表现为乐群、热情,因而体质优生具有乐群外向,善于交往并不封闭自己的心理活动倾向。在稳定性方面,体质差生情绪激动,体质优生情绪稳定。体质优生通常情绪波动较大,而体质差生通常表现情绪较为沉稳。在恃强性方面,体质差生表现为谦虚、顺从或自卑,体质优生具有好强、自信特征。在敢为性方面,体质优生具有敢为、冒险、开拓求新的心理活动倾向;体质差生则表现胆小畏缩、退却的个性特征。在幻想性方面,体质优生表现实验、创造、想象思维水平较高,但也易空想;体质差生具有含蓄、合乎成规、力求稳定。在忧虑性方面,体质优生通常烦恼自忧、抑郁善愁;而体质差生则直率坦诚,并具有自信心较强的人格品质。在紧张性方面,体质优生表现为紧张困忧、心神不定;体质差生则表现为心平气和、随从附众[6-8]。

比较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个性特征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体质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方面的评价体质优生和差生所反映的程度是有差别的。虽然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差异由多种因素构成,但个性特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并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基本吻合[9]。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心理测验,验证了大学生体质健康以及运动能力在自我评价上与人格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这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0]。文献研究表明,个性(人格)因素并不直接影响人的体质与健康,它主要通过2个途径:一是通过认知活动调节外显外为;另一个是通过情绪、情感(由植物神经和内分泌腺调控)的作用,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只有中枢神经、内分泌腺和免疫3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才能使精神因素转变为生理因素,在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从而影响人的体质与健康[11]。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有积极影响,而且该积极影响可能是全方位的。通过体育运动而获得的愉悦与满足感引导了心理功能的积极变化[12]。有研究报道,体育运动后受试者焦虑、紧张等心理紊乱水平显著降低,自我意识在运动锻炼之后有显著加强,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说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13]。因此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的提高,除自身需要调适外,体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体育职能部门、体育教师、各级体育工作者要加强引导、宣传和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发展个性、健全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4]。

调查结果表明,体质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在个性类型、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体质健康状况较好的优于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针对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时要注意活跃体育课的气氛,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并且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热情活泼的人格品质[15]。人格因素能促进健康和运动能力以及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心理学依据。针对人格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的体育卫生的教育,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全面有效地增加体质,且可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促进人格社会化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 351-1 352.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3] 戴忠恒,祝蓓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35.

[4] 张福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 380-1 381.

[5] 段军刚.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6] 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8(1):42-45.

[7] 左从现,方新普.大学生体质特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0):36-37.

[8] 崔伊薇.大学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3-27.

[9] 车文博.应用心理研究.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21.

[10]徐明欣,高斌,鞠传进.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关系的测试分析.青岛大学学报,2002,15(3):86-90.

[11]陈明达,于道中,主编.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5-78,239-173.

[12]安妮.安娜斯塔西.心理测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1-102.

[13]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21-322.

[14]肖建忠.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的关系.体育学刊,2004,11(5):16-17.

[15]邓永明.山东省大学生1995-2005年体质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092-1 093.

(收稿日期:2008-12-06;修回日期:2009-02-06)

推荐访问:山东省 体质 差异 关系 个性特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