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克敌致胜的法宝,兴旺发达的保障

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13 10:29:57

摘要: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本质不同。相信﹑依靠人民群众,是毛泽东在弱势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克敌致胜的法宝。要唤起群众,就要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贯彻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首要的是坚持服务人民,为民谋利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

关键词 :党的建设;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独立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所做出的独特创造。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及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毛泽东的群众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本质不同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之上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一切活动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根本动力,因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毛泽东坚定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指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在《实践论》中,他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深刻指出:“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阶级。”就是说: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毛泽东在历数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丰功伟绩后,得出结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唯心史观宣称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人民群众只不过是无知、无识的群氓﹑阿斗。“民可使之不可知之”。依此为思想基础,中国的民本思想中虽然也强调以民为本、关爱苍生,如《尚书》中说:“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唐代名臣魏征说:国君“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应“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但他们提出的 “重民”也好,“抚爱百姓”也好,其价值取向都是君王的利益,一切重民、利民、保民、惠民、裕民的举措都是为了安民,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秩序。其价值目的在君而不在民。

而毛泽东的群众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脱离了封建统治者“牧民”的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把人民群众视做“上帝”,把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都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他为这个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纪念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讲演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 在领导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他亲自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无犯﹑维护群众利益。粮食缺乏,满山遍野的山菇,红军只能采小的,大的要留给老百姓。井冈小井医院缺医少药,最严重时伤病员连消毒的盐水都没有,但却为周边的老百姓免费看病。毛泽东从创建一支崭新的人民军队做起,诠译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老百姓就是从这细微的事情中,认识了什么是人民的子弟兵。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直至走到胜利的明天。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克敌致胜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开始就处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和极端艰苦﹑恶劣的斗争环境,毛泽东克敌致胜的法宝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右派和党内的投降主义者,污蔑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是扰乱了北伐的大后方 “糟得很”时,毛泽东却态度鲜明、热情洋溢的赞扬 “好的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高度评价由“泥腿子”们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抗争,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深入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他反复强调要相信、依靠、争取民众。他说: “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人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人立于不败之地的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人就一事无成”。(3)在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中,他又指出:“查田运动是一个剧烈的残酷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动最广大群众热烈起来参加斗争,形成群众运动,才能保障阶级路线的正确执行,才能达到消灭封建残余势力的目的。”(4)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在《论持久战》等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的核心思想。古往今来,一切私有阶级信奉的至理名言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毛泽东却认为:战争巨大威力之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只要动员了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5)他还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任何力量也打不破的”。(6)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我党组织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民战争,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老区的数百万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为我军提供军需物资﹑后勤支援,协助解放军搬运弹药粮食的人民群众是参战将士的7倍。得到多助﹑失道寡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其实是倒在了人民的脚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1955年他在《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他在高度赞扬河北遵化县王国藩穷棒子社,不向国家伸手,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创业时,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社会主义的一个又富又强的国家吗”。(7) 面对人民群众中焕发出的建设新世界的蓬勃力量,1960年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他用诗人的语言把六亿中国人比喻成尧﹑舜一样的圣人“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959年6月毛泽东到韶山写下:“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光辉诗篇,赞美工农群众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非凡的劳动热情和呈现出的聪明才智。

在毛泽东思想和一个伟大时代的熏陶培育下,历来被统治者视为草芥的人民群众,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创造新世界的主人。由于紧紧地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毛泽东时代,从无到有,基本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更是铸就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钢筋铁骨。

三﹑ 要唤起群众,就要为人民谋利益,向人民负责。

革命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生机勃勃的建设新社会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毛泽东一直认为:要唤醒群众的力量,启发群众的觉悟,使群众组织起来,自觉去为自己的利益奋斗,革命的党和人民的军队就要从关心群众生活的小事做起,关注群众的利益,致力于为群众谋福利。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注意了人民的当前利益,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使群众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从而拥护革命,“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1933年,毛泽东带领身边工作人员在革命根据地瑞金一个叫沙洲坝的地方打了一口水井,为附近的群众解决饮水问题。毛泽东的实际行动,为中央苏区的干部做出了榜样。此后,中央苏区各机关掀起了一股挖井的热潮。心系人民,为民谋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当年,瑞金共有4万9千人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当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被迫撤离瑞金时,瑞金百姓热泪盈眶十里相送。

解放后,人民生活的状况,依然牵动着毛泽东的心。1950年,淮河突发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毛主席阅读反映淮河灾情电报时难过地掉了眼泪,他接连批示3份灾情报告给总理,并写了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辞。尽管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困难,但依靠人民群众,仅仅一年,一期治淮工作便顺利完成。解放初期,南方1千多万人感染血吸虫病,病情严重的地方,田园荒芜,家破人亡,1955年,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一场降服病魔的特殊战斗打响,3年后,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彻底消灭了血洗虫病时 ,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领袖和人民就是这样心心相连,息息相关。

毛泽东坚持向人民负责的原则,把人民拥护、人民满意视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告诫全党“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抗日战争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他明确地表述道: “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他坚持培养干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向人民负责的意识,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机关、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明确对群众负责就是对党和领导机关负责。而要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就要勇于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8) 1958年夏,过早地在全国建立人民公社这一"左"倾错误,毛泽东虽负有主要责任,但对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共产风"“浮夸风”等,却恰是毛泽东较早地觉察和认识的。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二次主持召开郑州会议、以及武昌会议、八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会议,率先领导全党下大力气纠正“左”倾错误,体现了共产党人坦荡无私,一心为民众的伟大胸怀。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与会的从中央到省、地、县的领导干部:“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作检讨。”他率先坦诚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中的错误及由此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承担了“第一”责任,为全党树立了向人民高度负责的榜样。也因此,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信任与衷心爱戴,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是空前绝后地展现出来。

四﹑贯彻十七届四中精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首要的是坚持服务人民,为民谋利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

当前,日益复杂、深刻巨变的国际局势,及其国内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加需要我们坚持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教育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现在可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党员和干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党员、干部,对我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及党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光荣传统,缺乏深刻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才会有农民因喝乡长一杯水竟会被派出所拘留的荒唐之事。因而要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教育,及各种渠道方式的大力宣传,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实质内容,了解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我们党执政的重要意义,了解坚持群众路线,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迫切性,进而强化公仆意识,淡化强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摈弃弄权意识;增强服务人民﹑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群众,主要是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群众争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市场经济毕竟是伴随资本主义产生的,它天性适应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损伤了部分工农群众的利益。现阶段,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就要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为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群众争取利益。一方面,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逐步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切实解决老百姓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如何恢复发展城乡中﹑小公有制经济了,这种经济形式和市场的有机融合,是标明市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既可使劳动者直接受益,也使得党联系大多数人民群众,有了组织形式和桥梁,将会进一步强化党执政的基础。

3﹑党的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新形势下,我党制定大政方针,各级领导部门具体决策,都要走群众路线。特别是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除了听少数专家、学者、精英的意见,也要多听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国企改制中,若听一下基层工人的意见,而不是仅靠少数精英拿一些公式数字去给国家决策做依据,就会少出许多麻烦和问题。

4﹑健全联系群众制度,保证党的事业发展有健康可靠的组织形式

要逐步建立联系群众的制度,从刚性的机制上保证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软任务的实施。诸如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坚持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制度;坚持在基层干部选拔中公推直选制度以及尝试让民众有权直接罢免包括顶头上司在内的各级官员的制度。一方面造成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光荣的价值观和氛围,鼓励党员干部不求做大官,只争去做为人民谋利的大事,另一方面,能够使品行好,素质高,群众观念强,受群众拥护爱戴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保证党的事业发展有健康可靠的组织基础

5﹑创新联系群众方式,为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环境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媒体已成为反映民声、民意以及中国民众参政、问政的重要渠道。近两年,胡总书记﹑温总理都先后去人民网,与网民见面交流,显示了中央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因而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举措,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的网络渠道,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使我们的政策和决策能更充分代表人民的心声,及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减少工作中失误。

总之,密切联系群众,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服务人民,为民谋利,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兴旺发达的保障。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论联合政府》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28页《为人民服务》

(3)肖华《潋江南岸的春华》1981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4)毛泽东《论查田运动》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1页《论持久战》

(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7、138页)《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7)音像片《联合起来》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28页《为人民服务》

推荐访问:克敌 兴旺发达 法宝 致胜 保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