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2 18:00:06

[摘要]党群关系是否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党群关系,新时期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因素。针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营造和谐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群关系;问题;对策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目前,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群干群矛盾逐步凸显并趋向复杂化

当前党群干群矛盾不仅数量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且矛盾的状态更为多样和复杂。群众更为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敢于公开直接地提出、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当他们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采取各种过激行为,引发激烈的矛盾对抗。首先,矛盾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呈逐步扩大趋势。参与的主体由农民、离退休职工,扩大到在职职工、个体业主、退伍军人等;从发生领域看,由农村向城市扩展,政治、思想、文化和农村、企业、城市等领域的矛盾逐年上升。其次,矛盾的对抗行为和公开化程度不断扩大。当前党群之间矛盾“白热化”、公开化,不少群众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第三,矛盾的群体性、突发性和组织化程度呈日益增强趋势。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增多。例如,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安置等,这些问题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人的组织串联或煽动下,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有所减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但在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没有很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下不能有效开展工作;非公企业不仅党组织组建率不高、覆盖面不广,即使已建立了的党组织,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摆设。部分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生,漠视群众疾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有所减弱。

二、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

密切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执政经验。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科学对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建党 90多年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因而,我们党的群众观点、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不会变,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工作方法也决不允许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察民情,知民意,聚民智,惜民力,诚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要正视改革深化和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在求同存异,统筹兼顾原则指导下,合理整合好人民内部各种利益主体间的不同利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利益追求。从体制上建立化解大众利益矛盾的机制,保证党同群众建立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使党员干部头脑中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行动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二)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完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

目前,在多元化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建立高效流畅的民意表达和政治参考与体制是处理好当前社会群体多元化和利益分配不同的高效途径,更好的完善利益表达和民主政治参与可以增加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更好的发挥群众的力量,增加群众的主人公意识,让人民当家作主更好的落实到位。

1.更好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协商是人民代表大会条件下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完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让人们群众能够更好的表达民意。

2.扩大基层民主。坚持与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情况,以多种渠道和方式与群众互动,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当前,应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决策议题的提出制度、决策反馈制度以及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等,让广大人民通过健全的制度有序地参与到决策中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三)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调整利益分配关系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物质财富的积累,以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为密切党群关系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执政党要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把不同利益和意见整合为公共政策。通过利益整合,使各个利益主体公正合理地分享社会利益,力求避免两极分化。

(四)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密切干群关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各级领导干部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委、政府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常到点上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基层干部蹲点制度。选派干部到困难大、问题多、经济发展缓慢的基层单位工作,这既可培养锻炼干部,又可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三是建立干部登门入户征求意见制度。基层干部要定期到群众家中去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在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中,不断改进工作,化解矛盾,密切关系。四是建立党员干部结队帮扶贫困户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五是建立“首问责任制 ”、“一站式办公”制度。这些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要求。

(五)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目前我们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和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滋生蔓延问题。我们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斗争,一要加强教育。要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施权于民而不为己。二要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大防腐和治腐力度。要规范权力运行轨道。健全领导干部任用、选拔和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要完善和强化巡视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腐败分子要不姑息不迁就,发现一个清除一个,决不姑息养奸。三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增强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反腐成果宣传,增强群众反腐信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四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党的执政行为和执政权力,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执政者执政行为的监督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参考文献]

[1]党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党群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戴立兴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考量一政党与群众北京[D]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一12.

[3]金晓忠,扬帆.新时期党群关系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3):11一14.

[4]王长江.《对党建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视野,2009 年 12 月.

[5]杨久华.《我国当前党群关系的新特性、凸显问题及其和谐化》[J].《桂海论丛》,2009年4月

[6]刘朝军,陈先春.新形势下营造和谐党群关系的战略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0(2):4—12.

[7] 杨帆.《新时期党群关系初探》[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0 年

[8] 李君如.《论党的群众工作——兼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和新世纪群众工作的特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研究》,2011 年 6 月

[9] 祝灵君、齐大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年版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构建和谐 对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