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云南体职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探索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8-02 10:23:24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既能发挥体育院校在运动学、运动疗法方面教学优势,又能弥补医学基础薄弱不足的一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以就业导向和职业岗位要求为突破口,结合康复治疗技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能够满足毕业后进行专业技能考试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将其转化成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体职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2015年,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进行了新的一轮专业目录调整,原先属于公共服务类的运动康复专业被合并调整到医药卫生大类下康复治疗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院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即被自动变更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1.1专业变更后带来的发展机遇

专业产生变更后,这对我院该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两方面的利好:一是具备了报考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的专业背景条件,考取之后可以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二是可以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报考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提升到本科学历。

1.2专业变更后产生的问题

机遇来到的同时也对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原先的运动康复专业属于公共服务类,对医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和涉及没有那么高和深入,这对学生报考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或参加专升本考试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原先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侧重在运动疗法、物理治疗领域,康复服务对象也集中在运动创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上,对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他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基本没有开展。但在我国大陆地区,由于国情的需要,要求康复治疗师具备一专多能、掌握多种康复治疗技术。

由此可见,我们运动康复专业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已经不能符合和无法满足专业调整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康复治疗师的需要。而学生通过学校教学能否具备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能力、达到该行业职业的准入标准,是决定毕业后是否能够从事该专门职业的关键,所以,我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须,也不得不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计划的重构以顺应专业的变更和社会对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校属于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目的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新时代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专业康复医学知识,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康复各科的治疗工作、以及社区康复与预防工作;具有较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毕业时除能获得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毕业证书,还可获得保健康复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等),毕业后即能参加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学生毕业后除可以在城市二、三级医院的“康复中心”,社区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基层厂矿医院的“康复科”,以及村卫生室、健康相关产业(如社会康复中心、保健中心、假肢厂)等单位工作,还可以自主创业开办康复诊所、康复中心等。

3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综合措施

3.1构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立足本专业实际和市场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的不同,按照就业方向培养学生:如针对各级医院康复部门的PT、OT治疗师;针对养老院的老年病方向的康复人员,针对保健服务行业的康体保健按摩人员等。学校与养老公益事业单位、保健服务企业签订协议书,形成学生就业需求与养老、保健服务人才市场相结合,产、学相结合的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通过合作,为学生提供课程见习,实训,毕业实习教学基地,在实践的基础上提早适应就业岗位。同时学校与合作单位达成优先选聘毕业生的合作意向,为学生就业提供平台。

3.2重构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

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内涵及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准入标准设计课程,设计上尽可能与国际物理治疗联盟(WCPT )和国际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接轨,突出“加大实训时间和内容”的培养思想。参考国际和国内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引领的课程标准。按照人社部、卫计委所发的康复治疗师资格评审条件和考试大纲要求,我们学校教学培养期间的课程设置也要尽可能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需要,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作岗位上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将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一、基本能力课程群模块:包含了医学基础知识、运动学基础知识;二、专项能力课程群模块:包含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三、拓展课程群模块:包含康复护理、保健养生学和医疗器械营销等。

3.3改革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任務驱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力。

3.4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直接关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也影响到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鉴于临床教学的重要性,需积极在昆明以及全省各地州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开设临床实习基地,吸收全省各地的康复特色,博采众家之长,对专业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建立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校内评价主要有:教学督导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期中、期末重点检查、听课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实施、督促和完善教学质量。初步构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马璐(1984.12-),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推荐访问:云南 康复 课程体系 探索 改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