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实践工作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2-23 10:05:46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关联性, 当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碰撞,如何将两者很好的衔接、融合,是高校辅导员在教育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内涵、意义着手,探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辅导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155 — 03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实践工作的内涵

 “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简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所在,是体現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具价值内涵的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涵盖的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公共精神、法律精神和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到现在仍有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启示意义。它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看高校辅导员育人实践工作的意义

(一)端正大学生三观,完善大学生人格。

习近平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帮助塑造当代大学生“三观”和伦理美德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有责任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下去,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提高传承和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及国家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与观念,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国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主张以道德的最高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修养,赢得他人尊重,并在潜移默化中以一己之力去影响周围的人。这种教育理念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奋斗目标。在育人过程中, 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情况,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与人交往中表现自己和尊重他人,以得到他人的尊重。这些多年来扎根于中国人思想里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中。

(二)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育人实效。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应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作为学生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辅导员应坚持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掌握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有意识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和发展,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道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有人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有机地融入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中,能将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以文化引领人,运用优秀文化相关知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与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相结合,不仅是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更是增强育人实效的必要手段。

三、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高校辅导员育人实践的路径

(一)辅导员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辅导员要自觉承担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规范学生舆论行为的重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底线意识和法制意识,要求学生增强甄别能力,抵制新媒体媒介的传播带来的错误思想观念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高校育人阵地,注重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当代大学生,努力缩小中华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距离,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班级微信、微博、App应用等公众媒体,以及自媒体等新形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在学校和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广泛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辅导员可以通过在线舆情分析,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兴趣所在。进一步加强班级新媒体平台建设,建立“学风建设”“文化宣讲”“榜样育人”等网络栏目,创建网上工作阵地,整合信息发布、宣传学习、交流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和教育工作进行深度整合。网络文化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文章、网页、视频,还应包括大学生中流行的各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如书法、音乐和艺术。以生活化、流行化、多样化、大众化的方式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大学生中认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化中所彰显的的家国情怀、社会关怀和个人的人格修养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1.抓住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活动。

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紧紧抓住传统节日、建国、建党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辅导员借助这一契机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更好地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魅力。

2.依托课堂教学,注重课程渗透。

课堂教学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地传授和教育,这是当代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应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入到毛概、思修等课程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应该在课堂上教授传统文化必修课,在课堂中穿插古典诗歌、古代经典散文等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家训、民族精神等内容纳入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大学生们自觉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立足学生社团,研习传统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校中最贴近大学生的学生组织之一,高校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作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辅导员可以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团负责人,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安排专门的课时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经典作品、音乐会和优雅艺术带入校园,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大学生判断善恶、美丑、真假的以及鉴别黑白、是非的能力,力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美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和心中。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重视榜样教育,注重价值宣传。

进一步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结合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班级中,评选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发挥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将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事迹宣传到其他学生之中, 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这些优秀学生为其他普通同学树立了标杆,借助朋辈效应,使优秀的学生扩大自身影响力,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推动作用,辅导员借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普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评选活动的激励功能,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在高校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红色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精忠效国。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而这种自信来自于学校日常的教育与熏陶。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支撑,中华文化绵延了五千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们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基本国情、历史遗迹、文化积淀,对于大学生们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要树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观点。“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要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规则意识、奉献精神,首先,辅导员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中去。大力宣传理想和信念,培养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加课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知、情、行相统一。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的重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育人工作道阻且长。

〔参 考 文 献〕

〔1〕周如川,徐向学,卢楚韵,陈锐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法与途径〔J〕.长江丛刊,2018,(25).

〔2〕乐程,陈九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6).

〔3〕李孟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3).

〔4〕田琼,孔谦,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电影评介,2014,(Z1).

〔5〕谢维和,文雯,文化认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6〕李博豪,孟秋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08).

〔7〕杨兰,王桂芳,着力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02).

〔8〕余守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03).

〔9〕耿艾莉,张云,高卫卫,杨寅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管理观察,2016,(31).

〔10〕曲建武,孙振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生精神成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11〕王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C〕//.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

〔12〕任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集,2018.

〔13〕邓军.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四化”教育与时代张力〔N〕.广西日报,2017.

〔14〕晋浩天,叶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的重要使命〔N〕.光明日报,2017.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2017(10).

〔16〕常春辉.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

〔責任编辑:侯庆海〕

推荐访问:育人 辅导员 中华 传统文化 视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