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陕西农村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分析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4:36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78.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8-03

【关键词】 精神卫生;社会环境;对比研究;学生;农村人口

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为:在校园文化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1]。因此,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应该能创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能够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接受教育、掌握生活及工作技能的主要场所,积极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现况,为制定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心理社会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在陕西省榆林和佳县地区的4所农村小学和4所农村中学选取小学三~六年级及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小学人数较少,全年级学生均参与调查,初一、初二每年级选取2个班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 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 035份,有效率95.7%,其中小学生353人,占34.1%,初中生682人,占65.9%。年龄为8~17岁,平均年龄为12.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自我报告式问卷,问卷内容直接来自于城乡中小学生的定性访谈,即以亲密度、矛盾与冲突和消极感受3个指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其中亲密度反映同学及师生间互助、互信、团结以及集体凝聚力状况,满分80分;矛盾与冲突反映同学及师生间人际冲突状况,满分60分;消极感受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使自身主观感受欠佳的非健康情绪,满分80分。问卷的设计参照有关文献及专家的多次论证,并通过预实验不断修改编制而成。在“亲密度”与“消极感受”中,本研究将得分在54分及以上者定为高分组(即有50%以上的题目得分在4分以上),54分以下者为低分组;对于“矛盾与冲突”,得分在42分及以上者为高分组,42分以下者为低分组。

1.2.2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的师生、同学间亲密度比较 同学间的某些互助、友爱行为以及对教师的信任行为,女生高于男生(P<0.05),如“遇到困难时,同学都会尽力互相帮助”、“不开心时,会有同学主动和我谈心”、“我喜欢和教师交流”;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行为,如“我不会把心里话告诉喜欢的老师”,男生高于女生(P<0.05)。同学间的互助、友爱行为和学生对教师不信任行为均表现为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的师生、同学间矛盾及冲突状况比较 性别比较发现,同学、师生间某些矛盾及冲突现象,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恰当惩罚的认同率,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

年级比较发现,同学间某些矛盾及冲突现象,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师生间矛盾及冲突现象中,仅“在班上有些同学和老师顶嘴”表现为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见表2。

2.3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在校消极感受状况比较 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我觉得我的学校很差”、“我觉得上学很没意思”、“在学校里,我看谁都不顺眼”的认同率均显著高于女生,仅“我觉得我不聪明”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P<0.05)。

学段间比较发现,初中生有10种消极感受出现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仅“在学校里,我看谁都不顺眼”出现的比例,小学生高于初中生(P<0.05)。见表3。

2.4 消极感受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消极感受”得分高的学生“亲密度”与“矛盾与冲突”得分也较高,也就是说,认为同学及师生间关系亲密、矛盾与冲突较少的学生,出现消极感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存在这种态度的学生;相反,认为同学及师生间关系疏远、矛盾与冲突频发的学生,出现消极感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存在这种态度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相关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 HPS)的6项内容之一[2],并指出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应该轻松、友好、推动学习及合作,重视提供创造性机会,提倡开放式非暴力交流、民主平等,保护学生权力[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Child Friendly School)行动框架指出,对所有儿童入学具有全纳性的;提供健康、安全及保护的;尊重性别差异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才是健康的、爱生的[4]。此外,由世界卫生组织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起的“集中资源保证学校卫生的有效性”(Focus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FRESH)倡议指出[5],积极向上的心理社会环境,要能预防各种形式的校园伤害,如体罚、性骚扰和欺凌弱小。

农村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及对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体现的较为明显。这一结果提示,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机会,不但能够促进彼此理解,减少矛盾及冲突和增进友谊,还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

其次,学生及师生间亲密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及年级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间互助、友爱、信赖教师的行为出现比例较多。这可能与男生情感发育、心理成熟较晚,人际敏感度较低有关。与相关研究结论类似[6]。

学生及师生间亲密度的年级差异明显。初中生比小学生更亲近同学,但也较疏远老师。可能与初中生对教师的依恋减少,同龄人之间观点、兴趣及爱好相近有关。众多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而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7-8]、自我发展[9]、情绪[10]及行为[10-11]等密切相关。Hughes等[12]认为,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环境,与他人进行富有成效的人际互动, 形成积极情绪。提示学校应完善师生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及业务素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日常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改善师生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同学及师生间是否亲密,矛盾与冲突出现的多少,与其消极感受相关,与相关研究结论类似[13]。本研究发现,学生炫耀成绩及嘲笑行为发生的比例较高。炫耀成绩的行为可能会使炫耀者本身形成对他人的歧视态度,造成他人产生心理压力,也可能因此而影响同学关系。目前对学生炫耀成绩行为的研究尚不多见。众多研究均表明,嘲笑行为不但造成当前的心理伤害,还为其成年后心理健康埋下巨大隐患[14-15]。Eisenberg等[14]的队列研究表明,受嘲笑行为与其成年后身体评价、身体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Carlos等[15]认为,成年女性被嘲笑的经历与其身体外貌以及低自尊有关。

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仍占一定比例。其中学生受到教师语言暴力的比例最高,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外向型性格以及教师对男生管教更为严厉有关。同时,初中生高于小学生,恰与北京地区调查结果相反[16]。可能由于初中生学习任务较多,在校时间长,与教师发生矛盾的机会也增多,一些教师缺乏语言艺术,而且农村学生一般对教师语言具有较强包容性,因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教师语言暴力在初中发生率较高。各种不恰当惩罚方式,均在30%左右,与高素红等[13]报道基本一致。

同学、师生间发生矛盾及冲突的比例,性别及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男生由于其性格的外向性而导致其与同学及教师间的矛盾及冲突较女生多。初中生由于在校时间长,彼此交流机会较多,但也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导致要么与他人关系亲密,要么极易矛盾及冲突,易走极端。

在学生消极感受中,以学习压力出现比例最高。可能由于陕西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学生为走出贫穷的家乡并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更高所致。其次,有41.8%的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即认为自己不聪明,高于其他农村地区结果(32.43%)[17]。

学生消极感受发生比例,初中生显著高于小学生。可能与初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有关。提示,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训,促进师生、同学间沟通、交流;其次,将自信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加强对初中生学习方法及考前心态的辅导和教育。

(志谢:感谢国际计划驻中国办事处合作项目官员以及陕西榆林、佳县参与学校的全体老师、学生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此谨表谢忱!)

4 参考文献

[1] WHO. WHO information series on school health—oral health promotion: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 Geneva: WHO, 2003.

[2] 季成叶.儿童青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7-189.

[3]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WHO学校卫生系列信息.杭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6-8.

[4] UNICEF. Assessment child-friendly schools: A guide for programme managers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6:1-2.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ocusing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EB/OL][2010-03-20]. 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URL_ID=71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6] 戴斌荣,阴国恩.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622-625.

[7] MORGANETT DL.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 key element in classroom motivation and management. Psychol Educ, 2001, 112(2):260- 262.

[8] CHRISTOPHER M, KIMBER M. Implementing a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rogram in a high-poverty urban school: Effects on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and lessons learned. J Sch Psychol, 2005,4(3):137-152.

[9] 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17- 21.

[10]DONG QI, CHEN Chuan-sheng.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s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mong nation sample of Chinese urban adolescents. Appl Psychol, 2001,9(2):3- 10.

[11]ZIMMER-GEMBECK MJ, LOCKE EM. The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 coping behaviours: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es and teachers. J Adoles, 2007,30(1):1-16.

[12]HUGHES JN, CAVELL TA. Influenc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childhood conduct problems: A prospective study. J Clin Child Dev, 1999,28(2):173- 184.

[13]高素红,余小鸣,卫薇,等.某省农村学校社会环境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1098-1101.

[14]EISENBERG EM, NEMUNARK-SZTAINER D. Weight-teasing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project EAT. Adoles Health, 2005,36(2):100-101.

[15]CARLOS M, WILLFEY GDE, KELLY D, et al. Teasing,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in a clinical sample of obese women. Addic Behav, 1994,19(4):443-450.

[16]张雪梅.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中国教师,2006(37):51-54.

[17]郭金仙,刘红,邱伟涛.农村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评价状况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0(22):66-67.

(收稿日期:2010-04-07;修回日期:2010-06-02)

推荐访问:陕西 社会环境 状况 农村 心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