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4-15 10:12:15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育改革 问题 思考

[作者简介]于雷(1957- ),男,吉林长春人,长安大学体育部,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陕西 西安 71006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4-0127-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虽然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设置到体育教育的投入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今后创建和完善现代化的大学体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改革基本都是从大学体育教育自身着眼实施改革,改革范围也基本限定在体育课程的内容选定、组织安排和教学形式的变化等方面,并未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解决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变化,因此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适应我国现实发展的改革策略,逐步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是当前摆在大学体育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国外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受传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0世纪美国体育教育出现了弊端,造成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下降,以及认知、能力结构上的缺陷和学生间发展的极不平衡。受前苏联举国军事共产主义体制的影响,俄罗斯的体育教育统得比较死,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锐减,人均寿命下降,引起了俄罗斯领导人和体育界高层人士的高度关注。当我国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美国提出的是“人类健康至高无上”,俄罗斯提出“人类健康与美丽第一”。目前,美国大学的体育课已与健康课合二为一,其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之外,还包括体育锻炼与体质、营养与饮食、性卫生、心理健康、酗酒与毒品预防、暴力行为及意外伤害的预防等。俄罗斯教育部把每周一次体育课改为每天一次体育课或每天一次体育训练。其教学训练内容除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母亲——俄罗斯之外,也包括性卫生、艾滋病预防、酗酒、毒品和自杀预防等。

(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及学生的健康水平现状

1995~2000年全国学生身体素质调研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四项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态势,其中耐力和柔韧素质是我国大学生15年间下降最突出和最薄弱的环节。2004年5月,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连续18年下降。一些机能、形态、身高、体重、身体发育等体质指标已低于日本。目前我国男、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低1.8cm。还有一些健康指标的下降已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2005年,解放军三总部决定从在校大学生中招兵。然而,经过学校初验的大学生在部队体检时,竟有67.3%的人不合格。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的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患强迫性习惯紊乱的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左右,且多数发生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身上,其中以中上阶层的知识分子居多。这种精神疾患的后期往往容易转移为自杀。据国务院办公厅相关简报报道,从1978年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四万多名大学生自杀。目前,我国知识分子人均死亡年龄仅为52.23岁。我国中青年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实在是触目惊心。

因此,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也必须尽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革除弊端、改革创新,在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后,扩大体育教育内涵,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系统、科学、权威的基本理论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缺乏一个系统、科学、权威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因此,近年来开展的体育教育改革,存在不少理论上的缺陷,从而影响到大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盲目引进各种概念,牵强附会地运用一些新的术语,诸如多种计算机语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中的某些词汇,再加上各自杜撰写来的名词组合使用,把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简单地理解为术语更新。由于对这些概念、术语的内涵与本质相互关系并无确切了解,结果使许多似是而非和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充斥、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上的混乱。断章取义地借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理论,只作形式上的改造而充斥到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

由于对其理论前提、国情及时代背景、运用条件和精神实质缺乏透彻的理解,致使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理论框架内部发生冲突,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理论无法指导实践,实践不能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及素质教育出现的某些扭曲,使人感觉到: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在理论上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界定,使大学体育出现了许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当前大学体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实践检验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为教育改革进行的各种实验性研究,往往时间短的一个学期,长的一学年,参与试验对象少的十几个,多的几百个,而且做一轮实验就得出结论,缺乏信度、效度。这种缺乏合理、科学的实践检验的实验理论和结果推广起来,难免会错误百出。

(三)缺乏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一种误区,谈到改革创新时,就是推翻过去的一切,否定过去的工作成绩,使体育教育改革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如将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陈旧、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大纲滞后、教堂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皆归罪于学习前苏联的结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殊不知,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育对奠定和促进我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意义不可否认。事实上,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过去创建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仍有其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有亟须改革的一面,二者不可偏倚。

(四)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对体育教学功能无限扩大,甚至大包大揽,好像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舍体育教学其谁也。如中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的学校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它包括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健康第一”作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政治导向,不单是指学校体育,而是对整个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一个个体的健康,一个群体的健康,更有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健身、教育功能,仅仅是影响健康诸多因子中的一个。

(五)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的多,统一的少

在体育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应该始终扮演着主角,演绎着各种不同的体育艺术作品,使课程改革充满生机。然而目前,在教学中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上不甚理想,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一是教师鹤立鸡群,“主导”变成了“全导”,导致学生十分喜欢体育,但十分不喜欢上体育课。另一种是“放羊式”,学生过分追求自我地位、欲望无限膨胀,而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变成了“无导”。

(六)教有偏差,学有缺陷

在体育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比较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生理指标、身体形态的变化,而轻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大学体育教堂也存在“三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即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投入不足和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七)学生在体育课选项时不以自身发展需要,多以个人兴趣好恶取舍

学生在体育课选项时,往往避重就轻,不以自身体质和素质发展的需要,根据个人好恶取舍。那些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具有特殊作用的基础项目,如田径、体操等,无人选择,使这些项目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最后不得不退出体育教学历史舞台,令人仰天长叹。其结果真是事与愿违,根本达不到当初设想的只有满足学生兴趣选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和素质的初衷。

三、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一)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必然引发激烈竞争的时代到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准则。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世界各国都对构建新的教育体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人们开始重视体育在培养知识复合型、思想开放型和能力综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来学校体育将向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此,我国大学体育应在全国教育体系坐标中寻求自己的时代定位,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深化发展,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范大学体育教育的各要素环节进行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终身体育、生活体育接轨。

同时,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还应突出大学体育的特性,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学习注重理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并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技能的提高为其娱乐交往服务,使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追求体育文化的要求服务,使健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锻炼、自主评价服务,使身体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服务,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从懂体育发展到爱体育。

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突破单纯的生物学观念,向体育的多功能、多学科领域扩展;突破单一的学校教育观念,向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化综合教育发展;突破阶段性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转变。

(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

1.注重体育文化的宣传,转变人们轻视体育教育的观念。根据胡锦涛同志“必须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我们认为,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已经应该上升到基本国策的范畴。我们必须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大力宣传体育文化的意义,逐步改变人们“轻视体育”的观念和意识。同时,把体育教育开展的好坏与政府职能部门、学校领导的政绩挂钩,使他们自觉地把学校体育教育列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日程里,从而对体育教育发展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保证,使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得更快、更好,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更快、更强。

2.注重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马列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注重指导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指导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是专门的而不是随意的,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要提倡哲学思维,因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思维基础。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哲学思维,应该是从总体上把握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否定陈旧、僵化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创立新的、积极的教育思想,从而使教育实践产生飞跃达到肯定。在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中,找寻规律性、指导性的东西,并提高我们的逻辑认识能力。否则,便会出现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始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或者故步自封,陈旧僵化,人云亦云,无所突破。

3.注重课程方案的因地制宜,不断发展地方特色。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方案非常单一,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本性和本质。因此,各地区的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讲规律、讲特色、讲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办出有地域性特点的教育体系(如北方的冰雪体育、南方的水上体育项目等)。使课程内容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相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统一、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应不断剔旧补新,摒弃那些已被科技发展超越的东西,补充现代和未来科技为导向的具有现实意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的并有助于适应未来教育变化和更好地从事未来体育教育工作的新知识。

4.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项群”学习制度。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时,学生往往避重就轻,不以自身体质和素质发展的需要,根据个人好恶自由选取某个项目上课,这根本达不到当初设想的只要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就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和素质的初衷。我们通过实施“项群”学习制度,即学生不再只是选取某一单项运动项目上课,而是必须选取一类性质相似、方法类项目学习(如隔网对抗项群、同场竞技项群、难美性项群等)。另外,还要加强对运动技能形成原理、传授方法的学习,摆脱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发挥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资源互补,多开设一些交叉学科的体育课程,逐步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和乡土体育的内容。

5.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指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体育教育的质量高低。在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中,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只有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完成学校体育的教育任务,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

6.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快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物质文化的亲和力;形成以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为榜样,聚合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倡体育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不但有利于课堂文化的自然延伸,有利于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教育的协调配合;而且具有将社会文化与体育文化以更多的方式进行融合、渗透,形成有利于学校内部群体,特别是学生本身实现全面发展的功效。把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把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本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人具有丰富人性,获得个人独创的自由发展,变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李军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

[2]徐勤萍,李全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成果与不足概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7(4).

[3]刘春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周晓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6).

[5]杨凤华,许春彪.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研究[J].科技讯,2007(1).

[6]李骅.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

[7]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

[8]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27(9).

[9]雷钊.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9(4).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若干问题 思考 我国 体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