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宜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探析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6-23 09:20:36

【摘要】宜昌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发展较缓,本文通过对宜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意义,浅析宜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加强制度管理、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制定整体规划,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思想认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从而不断推动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业旅游、观光旅游、绿色旅游、田园旅游、生态旅游等。宜昌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旅游扶贫的政策下应运而生的旅游新形式。宜昌市乡村旅游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趣”为旅游目的的主要旅游方式。宜昌地区多山地,有着天然的地理条件,适合乡村旅游的开展,各县市区纷纷推出自己的乡村特色景点及路线,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扩展,宜昌乡村旅游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宜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多种多样,结合宜昌所辖地区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准发展模式,助推该地的乡村旅游更好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当地政府参与领导型发展模式。

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但村落整体景观特色鲜明, 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由于目前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旅游意识薄弱, 并且无论是前期旅游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还是旅游投入资金的筹集, 以及在乡村旅游发展走上正轨后的发展与管理等方面, 政府都将起到主导作用, 宜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比如长阳县、五峰县,适合小规模逐步开发, 客源定位为城市居民市场。政府要引导和教育村民保护和传承最有价值、吸引游客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在经营与管理上也主要由政府进行。因此需要政府组织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筹集资金。当乡村旅游有较好的效益后, 再还银行贷款或民间资金。

(二)以旅游企业为市场主导型模式。

对于旅游资源较丰富、距离中小城市较近, 具有一定客源腹地的村落, 可采用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比如位于宜昌市郊区的点军区和猇亭区。从投资的角度看, 企业的资本雄厚, 能建设高档次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能开拓市场, 但企业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 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乡村宁静的景观和带来过渡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倾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企业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开发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保护,只开发不保护的发展策略是违背市场规律的,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三)小集体所有主导经营模式。

对于区位条件好、紧临宜昌城区、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落或者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特征、每位村民或其生活、民居等都是旅游吸引物, 则宜采用集体所有制模式,比如龙泉镇、梅子垭等。村民以资金、人力和旅游接待设施等形式入股, 使村落的交通、水电、通讯、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高标准发展, 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 全民参与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利益。用一个公式概括就是“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该种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资金,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使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和农民都获得利益,旅游发展中各方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分配,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源,为乡村旅游开辟了新路子。

(四)自我独立经营模式。

对于区位条件较好、与宜昌市区在两小时内的车程距离,且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一般且旅游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村落,比如枝江市、当阳市,宜采用自主发展模式,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村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程度不同, 积极性也不同; 其二是村民的经济条件差异大, 投资的意识和力度差异也大,缺乏旅游发展观念; 其三是吸引外来投资难,缺乏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这种类型的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不足,可以建议当地政府采取行政引导、银行能够适度贷款用于前期投资建设。村内形成产业布局划分, 积极发展多种产业模式, 形成农业服务旅游业一条链, 使更多的村民从中获得利益。如成都郊区的农家乐,村民积极自发参与到农家乐的旅游开发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成为村民自主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成功的例子之一。

二、宜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宜昌市乡村旅游发展中也走了弯路,在不断尝试和实验中积累经验,对发展中暴露的问题我们要加以分析,不断完善,促使本市区的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总结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旅游经营与管理经验比较欠缺。由于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镇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村民参与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来,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的理念和经营能力。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更是缺乏旅游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经营观念尚未形成,缺乏旅游服务意识,不懂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经营与管理。管理人员和村民都缺乏管理能力的时候,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效益的提高。

(二)没能遵循旅游发展规律做出规划。制定乡村旅游的合理规划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然而有许多的乡村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跟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有的旅游开发者只注重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如恬静乡间小路、夕阳西下的田园风光等,就需要我们旅游开发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许多乡村就缺乏这样的观念,去效仿其他乡村旅游开发好村落。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旅游规划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自身的资源,而且是要开发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三)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的质量较差,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村民对旅游环境的理解不够,乡村旅游在发展的时候就出现很多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等,甚至对垃圾桶的使用都较少,旅客来到乡村旅游,是在服务意识上服务不能满足游客,在基础设施的薄弱,如道路狭窄,自驾车无法进入乡村、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差,餐饮条件没有保障等,都使游客在乡村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一个较满意的体验,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使得乡村旅游的重游率降低。

(四)旅游发展的观念较为落后。

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旅游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甚至有极端的村民误认为搞旅游就是服侍别人的事,不愿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人才匮乏,缺少对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思想观念亟待提高。要调动村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以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为目标, 就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 使旅游业成为乡村重要的产业和社区经济内容,使农民从旅游业中直接获利,对村民进行培训,提高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旅游服务观念。

(五)缺乏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在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中,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而且旅游产品单一,没有能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游客的逗留时间短,盈利点自然少,甚至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个性丧失。乡村旅游的开发没有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出现乡村旅游产品过剩和浪费的情况。

三、宜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对宜昌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宜昌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做出以下探讨:

(一)正规化发展、标准化服务。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条理,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以健康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二)重视早期规划、创新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的开展,必须作好“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制定一整套符合自身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专题规划”,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导向,在作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村旅游专题规划”,乡村旅游的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己是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划乡村旅游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可进入性。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对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满足游客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前提,如果乡村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会使游客感觉到不满,更重要的是重游率会直线下降,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的对所在的城市感觉到巨大的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才来到乡村这样安静,舒适的环境,就是要达到减缓心理压力,放松的目的,如果这就要求在乡村旅游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很不满意,所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十分重视,为游客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环境。

(四)改变观念、顺应市场。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大多的处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特别是开发乡村旅游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益处认识不够。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不断的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对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做到能者上的竞争氛围,向管理人员灌输现代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提高整体文化素质,让村民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益处,了解相应的旅游服务常识,这是保证乡村旅游的顺利进行的内在因素。

(五)树立品牌、特设鲜明。

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依据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强旅游吸引力,不能盲目跟风,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脱离不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不同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以乡村为主题来进行设计。乡村旅游的饮食要突出乡土特色。比如餐馆可设于靠山靠水的地方,还可自己种植蔬菜,圈养家禽,保持菜肴原料的新鲜。在乡村,宾馆酒店应该是另外一种形式,可以造成农舍的形象,外部要保持乡土自然特色,内部装潢简洁舒适方便以满足游客需要。另外条件具备的农民也可以在自己家开设家庭旅馆。如乡村旅游增加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品牌。

总之宜昌区域的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面对着这样的有利条件,再加上现在的旅游热潮,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如天龙屯堡模式。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弱势,对旅游市场认真的做调查分析,乡村旅游业则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旅游业为依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便捷渠道。了解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对策,祈望有利于今后乡村旅游的开发,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友善旅游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力争使我市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高愈萍:《浅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报》2008年第6期。

[2]卢世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5年第8期

[3]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4年第4期。

[4]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旅游学刊》2005年第3期。

[5]刘丽君,郭宏杰:《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

[6]参见李乐京,陈志永:《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产业观察》

[7]宋英:《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关键问题》,《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6期。

[8]唐建兵:《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误区及改进分析探讨》,《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9]单琼花、单玉强、孙佳:《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的基本概况浅析》,《商场代化》2008年第7期。

[10]王晓南:《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推荐访问:宜昌 探析 乡村 模式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