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和谐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23 15:50:28

内容摘要 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搞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实现文化科学建设的内部和谐;与此同时,必须求得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从而完善和谐文化建设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关键词 意义 文化体系 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 社会关系

作 者 李修松,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合肥:230061)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和谐文化成果、有机吸收外来和谐文化因子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思想道德和谐为核心,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一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文化建设体系。其深厚的内涵主要表现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全面提升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文化自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文化建设地位重要,意义十分重大。第一,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意识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抓住意识形态的关键,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法宝。

第二,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之魂,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的思想根基,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引领和支撑,是解决社会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复杂问题和深层问题的必要途径。和谐文化建设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要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对人们精神的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社会成员的亲和与凝聚作用。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先进文化建设规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及与之相一致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建设规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和谐性要求及与之相一致的功能作用。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是相互包涵、互为促进的。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精神动力,从而全面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实现

文化体系内部的和谐

要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实现文化体系内部的和谐,按照文化体系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949年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就。然而,由于过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实际上一再放松甚至忽视文化建设,导致文化建设长期亏欠,积重难返。在经费上,对文化的投入一直是基数太小、增长太少,还不到教育经费的零头。文化系统普遍困难,中西部地区尤甚。在行政体制上,内部各支系统互联互动的文化整体被人为地划分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并列的部门,作为政府组阁单位的文化部门成为仅仅只管理文化艺术(有的也管理文物)之类的小文化系统,几乎所有能够盈利的文化门类都被分割走了。文化市场的管理也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分别置于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

这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打破了文化的整体性,违背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化机构并列重复,影响了行政效率,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二是作为政府文化主管的文化系统无论是在管理权属上、被重视程度上,还是在经费投入上,都成为弱势系统,从而被日益边缘化。文化系统拥有的文艺资源总是被少数强势媒体所利用,而文艺院团却因穷困而步履维艰。特别是市县以下基层文化部门,更是负重运行,艰难跋涉,困难重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三是文化建设与各方面建设相比,相当薄弱,文化资源(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在遭受长期的流失和破坏之后,至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中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单位普遍穷困,文化设施普遍落后,基层文化缺乏活力,农村文化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四是由于文化建设的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不能有效抵御外来有害文化的侵蚀,西方的价值观和不良文化对我国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片面追求金钱利益,使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不良文化沉渣泛起,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负面的影响。五是由于我们过去未能立足于文化重建来解决信仰、诚信、道德体系等问题,以致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六是由于长期以来未能理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未能理顺文化事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关系,不了解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会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条件、消费氛围和环境都受到影响,从而大大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对文化建设的长期亏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要加快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必须理顺上述文化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按照文化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来发展文化。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下,通过分析批判,有效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有机吸收外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文化,运用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在火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创新,重构中华文化体系。必须按照文化的内部结构,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理顺文化的内部联系,自下而上合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努力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体制和机制。必须加强对文化部门的领导,把文化的发展放到党和政府的应有地位,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财税及法律保障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予以合理利用;加大对社区等基层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通过各种手段,打牢民族文化根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国外有害文化的侵袭;理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以文化事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只有真正理顺整个文化体系的内部关系,并使相互之间协调和谐,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

经济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支撑,就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来说,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是重中之重。只有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用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成果,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所必需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同时,文化(包括和谐文化)对经济发展也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第一,在现代条件下,文化资源能转化为经济资源,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成为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外大量事实说明,发展文化可以直接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二,发展文化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推助和优良的文化环境,还能为其提供整合的力量,从而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文化发展滞后,从而导致思想落后、素质低下、道德失范、缺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必须使经济活动遵守既定的法规,符合基本的准则和政策,还要遵守诚信、公正、文明等行为规范,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些地方经济行为失控,经济贿赂成风,假冒伪劣泛滥,经济秩序紊乱,经济发展滞缓,追根溯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包括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为人准则、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在内的文化上出了问题,背离了和谐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财力状况已大为好转,仅去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便逾7000亿元,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已有能力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包括和谐文化建设的投入。

为此,应该做到:第一,将文化建设包括和谐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硬任务来抓。制订系统的目标体系,并且落实到各级政府年度计划之中,根据目标体系和计划,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给予必要的财力保障。第二,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对文化投入的亏欠比其他地区更甚;如今,应随着其经济发展的加速,更加注重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从而加速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协调。比如,这些地区的文物资源相当丰富,无论如何也要设法(含争取国家大力支持)使重要文物资源不致损毁,真正落实“抢救第一”。第三,要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那样,促使其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的支持,努力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格局。特别是要通过支持保护好这些地区的文化资源,加快其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这些地区与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差距。第四,如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那样,促使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扶持的力度,加大投入,送文化下乡,以城带乡,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掘农村文化资源,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加快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从而加速农村社会的和谐。第五,加大经济活动中必要的文化活动内涵。如加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体系及行业道德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让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协调大众,催人奋进。

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与

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

政治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前提,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还应从以下诸方面求得和谐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协调:第一,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第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育和谐的政治文化。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保障人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广大人民的有序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促进政党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各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加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第三,努力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和谐文化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此必须坚持以法治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好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着力使法制环境与和谐文化建设相协调。同时,通过加强法制,保障和谐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要下大力气并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理顺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求得社会和谐,打牢和谐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例如,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解决行业分配不公问题,从而理顺由此带来的不同行业从业者之间的复杂心理及其由此产生的相应行为;通过工资分配和税收政策的调整,逐步改善目前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谋福利,努力消除由此带来的仇富、愤世之类的社会负面心理及其由此产生的相应行为。要通过发展生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减少失业,从而减少失业者心理失衡及其由此带来的相应行为。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等制度和办法,使人人老有所养;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等,使人人有病可医;通过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教育保险、助学贷款、教育扶持等办法,做到每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从而相应解决人们因养老、医疗、教育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和心理负担及其相应行为。通过健全相应的社会组织,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调适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引导人们行为和谐。建立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通过社会治安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安全治理,稳定社会秩序,让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建立道德体系、诚信体系与各种和谐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所有这一切,都为建设和谐文化打牢社会基础,而和谐文化建设又必然反过来促使社会各项建设得以加强,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要切实搞好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就必须首先要实现我国文化体系建设内部的和谐,从而具备和谐文化建设的内部条件。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所以无论是从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还是从文化建设自身来看,和谐文化建设都必须求得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协调,从而具备和谐文化建设的外部条件。只有完善和谐文化建设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才能切实开展好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的日益和谐。

编辑 任建英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和谐 关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