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物质性质探究性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1-06-28 00:00:59

目前,新课标倡导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我们的化学教学一直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在习题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而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呢?笔者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物质性质的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正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我们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逐渐熟悉掌握物质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情景设置——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情景设置与提出问题阶段

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设置情景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从所要学习的物质的有关性质及用途,或它们对人类、地球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中提取出一至两个来,即可形成问题的情景。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用收集的有关酸雨的资料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硫还有哪些性质,从而自然过渡到提出问题的环节中来。

2、自主探究阶段

在自主探究阶段,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人轮流担任组长和记录员。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学案”(主要是学习方法及程序的引导),带着由情景设置中提出的问题,按“阅读教材、理论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讨论总结”的程序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是指导和协助,即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用品,协助学牛完成探究任务。为方便学生进行实验,一般将这种课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3、展示交流阶段

展示交流阶段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其研究成果,并共享他人成果的过程。每个小组的代表负责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实验过程介绍,阅读资料介绍,或者是制取出的产品介绍等。

4、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巧妙地运用评价功能,对学生获得的正确知识进行强化,以保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要给学生留下他们还想继续探究的问题,鼓励那些提出问题最多的同学。

二、硫酸性质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1、情景设置和提出问题

(1)教师活动:说明硫酸号称“化学工业之母”,衡量一个国家无机化工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看该国硫酸的产量。提问:你们知道硫酸有哪些性质吗?然后指导学生实验并播放投影录像实验(浓硫酸与蔗糖晶体的反应)。

(2)学生活动:用点滴板做比较实验(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与纸屑、火柴梗、硫酸铜晶体反应的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兴趣。

(3)教师活动:(导人新课)从刚才的实验对比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是有一定差别的。硫酸究竟有哪些性质呢?

(4)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从物质的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出发,准备提出探究的问题。

(5)环节目标:引入学习任务。

2、自主探究

(1)教师活动: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条件(如,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药品和仪器等)。利用课前设计好的学案,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观察学生的活动。

(2)学生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学案中提供的学习程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3)环节目标:小组协作,完成硫酸性质的自主探究学习。

3、展示交流

(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2)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探究的结果,如研究出了哪些问题,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3)环节目标: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共享探究成果。

4、总结反思

(1)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整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学生提出的想继续探究的问题。分别从知识、能力及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2)学生活动:将自己的成果及他人的成果进行重新整理,完善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3)环节目标:通过教师的总结,强化、巩固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肯定。

三、探究性学习给师生带来的变化

通过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体会到,高中生也是具有研究能力的。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们跃跃欲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实验方案,自觉地思考了许多问题。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新问题,给以后的继续学习、探究积蓄了无穷的动力。可以说,探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及教师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收获及转变是令人十分欣慰的。

1、学生养成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过去,当我们用传统的教法上课时,学生很少会去认真读书。老师讲得越好,学生看的书就越少。而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认真地读书,并且还设法在课外找书来读:这一点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增强了。

2、让学生体会到了挫折感

魏盛凯同学针对本小组失败的实验结果在课后小结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实验,暴露了我们实验操作中的诸多不规范之处,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这次‘失败’的实验,我深深认识到,理论与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不管理论设计得多么完美,在实践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应对挫折与意外的能力,这样的探究活动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3、让教师改变了常用的教学语言

过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用的语言是:“听懂了吗?…‘请你们认真听好!”“请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律(结论)!”这么说的目的,为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常说的话变成了:

“你(们)认为……‘你(们)觉得……”“你(们)可以试试看(查一查、读一读)。”“你们做得太好了!”这个想法真妙!你们真能干!“科学家们当初也是这样做的呢!”……当由衷地说出上述话语时,我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而学生得到教师这样的鼓励时,又是多么自豪啊!教法的改变,不仅仅是改变了教师,更给学生插上了创新的翅膀。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的变化,这里可以简要概括为“六少六多”。即(1)教师讲得少了,学生阅读、思考多了;(2)重复性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3)标准答案少了,探究渠道多了;(4)死记硬背少了,对化学感兴趣的多了;(5)学生照方抓药的实验少了,设计实验多了;(6)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鼓励、鞭策多了。

四、探究性学习模式中评价方式的改变及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改革传统的一个分数、一张试卷下结论的单一评价模式,建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提出评价的多元化,即新的评价功能由过去的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性学习使传统的评价方式真正得到了改变,每个人都有了,得“优秀”的机会。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课堂上,我们在学生的评价表中记载的内容是从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认真思考等方面去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收获,不强调知识或答案是否正确。刚开始时,一些过去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很害怕发言,更不敢提问。然而,一旦他们把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并很快得到了表扬和鼓励后,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人人都争先恐后地提问,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摆脱了分数的困扰,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习、研究的过程中。

显然,由于探究性教学所关注的问题和培养的目标均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许多学校还没有这样的评价方法,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拿出定量的数据)。我们认为学校教务部门应该重视课堂评价的功能,指导教师在研究教法改革的同时,把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一块抓起来,以评价方式的转变带动教法和学法的转变。如,把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评价成绩,纳入到学科成绩的总评中来。这对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坚持参与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开展探究性教学对教师不仅仅在思想观念上是个考验,也在知识面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准备探究性教学课,在课下花的时间是非常多的。从情景设置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考虑,再到为学生准备合适的实验、学习用品,这其中涉及多人的协作,需要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工作量比常规教学大得多。要把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起来,坚持下去,还需要大环境的绝对支持。

(责编 涵 冰)

推荐访问:初探 教学模式 物质 性质 探究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