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分析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1-07-07 10:44:30

【摘 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期的指引,为更好地加速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并有效打破城乡二元机制的束缚,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小城镇既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样也是实现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小城镇规划及建设经验,进而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布局思维及战略规划,从而为我国新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及理论指导。

【Abstract】Standing on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facing the guidanc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urban-rural dual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vigorously developing small town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mot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a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ayout think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關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划;建设

【Keywords】new rural construction; small towns;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4-0071-02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作用分析

1.1 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载体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在实现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集聚及资源交汇的同时,传统的农村地区却在助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结构空心化、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为此,为切实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的弊端,进而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生产资源互通及流动,便需要有效发挥小城镇的桥梁衔接作用。比如说,城市具有信息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农村地区则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及生产平台,而小城镇在其中便可以起到资源交流、产品加工的平台作用,进而有效地辐射并带动周边农村的实际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1]。

1.2 带动经济发展,服务现代农业

一般而言,小城镇的特殊之处便是在于同时具有政治、文化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其本身便负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责任。为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便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从而推动周边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为外来企业的投资建设提供劳动力、土地规划及政策的扶持,客观来说这更是实现转移农民就业,紧缩城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差距。除此之外,在服务现代农业及生产发展方面上,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市场流通。与传统意义上的“集市”不同的是,小城镇除了可以发展农牧业商品流通及交易以外,更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条件,从而积极有效地整合第二及第三产业,从而为农民及城镇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例如,小城镇可以通过交通及通讯层面的渠道建设,在发展农业订单经济及电子商务产业的同时,从而吸引物流企业的进驻,并顺势成为地区的农业加工产品的集散中心,在构建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的同时,更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公平交易的环境土壤。除此之外,小城镇还可以发挥传统乡镇难以企及的优势,即通过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使得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快速增长的同时,从而实现利用“市场思维”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

2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1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严重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城镇具备了城市基本的各项功能,因此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资金链不稳、资金管理与市场机制相互矛盾等问题频出。此外,虽有部分小城镇的建设具有国家财政保障及补贴,但出于额度及审判手续过于冗长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虽然在表面上功能较为齐全,却也导致部分基础建设不达标、市场功能不健全,企业入驻后续投资过高等一系列的现象,在影响企业与政府之间信任关系的同时,更是会陷入“外来投资进不来,内部企业出不去”的恶性循环。

2.2 整体城镇土地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小城镇规划主要由省市城市规划院来制定,如此一来,受地方政府对小城镇重视程度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为更好地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指标,便会导致小城镇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盲目扩张较为严重、产业转型升级难以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在土地流动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谋取短期利益,便有可能会过度开发现有土地资源。是故,在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会促使农村土地增值收益过度升温,以至于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土地恶意争夺、征地问题等现象,并不利于小城镇社会的稳定发展。

3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步骤

3.1 拓宽融资渠道,转变原有观念

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建设往往需要稳定的资金链或融资渠道作为基本保障,也正因如此,当企业或个体在选择并确定小城镇发展时,很大程度上都会以当地交通条件及基础设施为标准或依据。具体来说,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实际上新农村与小城镇本质上虽具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较为明显地区分。可以说,强调新农村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并非具有直接矛盾,换言之,加速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实质上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提升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小城镇通过交通及通信领域的发展,除了能够有效激活商品流动以外,还可以有效地调整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有序地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2 确定并理顺小城镇与新农村之间的建设顺序

“先规划,后建设”在当前已经得到了几乎所有理论及管理工作者的共识。事实上,规划管理工作本身便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工程,为防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一刀切”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的问题,便需要从根本上划清新农村与小城镇之间的规划顺序,即实现向“自下而上”及“结构规划”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此外,小城镇本身具有规模化较低、发展不稳定等现实特性,而以往的小城镇整体规划虽然在控制方面较为详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对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等划分不清,客观上更是使得原本的乡镇体系规划设计成为摆设,使其失去了原本的作用的同时,甚至在某些时候会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弊端及短板。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规划及建设的思考

4.1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指通过区域、产业与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方面的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通过城镇体系规划,综合分析各小城镇所处的特定环境与其所具备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资源状况等,合理确定小城镇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进一步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发展方向与规模,从而合理规划小城镇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使之更好地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2]。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全面分析小城镇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尽量做到准确定位、特色立鎮、产业布局合理。同时,规划对策应全面具体,操作性强。

4.2 广辟融资渠道,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大多数小城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当地镇级财政投入,但镇级财政财力极有限,且有的政府投入方向不明确,对小城镇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分散有限的财力,使一些最基本的公用设施没有建好。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外资等多元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打破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垄断,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小城镇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最大限度地为小城镇开辟资金渠道。

5 结语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现代小城镇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应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注重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破坏生态的盲目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2】张永姣. 小城镇全域规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推荐访问:建设 新农村 小城镇 规划 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