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机械制图直观性教学手段的探讨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06 10:18:20

[摘 要] 直观性制图教学手段,是各类职校教师共同研究的内容,而改革传统制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又受到各个职校设备条件的限制,所以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对模型教学与挂图教学进行改革显得至关重要,对原有教学设备进行创新与优化是职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直观性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TH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63-01

这里所说的直观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通过教师语言的生动描绘,让学生形成对所学习的事物或过程产生非常清晰、直观、明白的表象,充实硬性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本所学知识和发展自身的认识能力。

“制图直观性教学手段研究”涉及面甚广,如讲解、板书、模型、挂图、动画仿真、投影以及电视录像等都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针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教学特点,对常用的各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选择,以达到效果最佳、时间最省、信息量最多,这是我们研究与创新教学手段的方向。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而培养识图能力的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制图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三维的物与二维的图之间相互转换的思维活动,从具体的到抽象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一旦人们的感性知识丰富,必然会对于理性知识的认识更加顺利。因此,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机械制图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就要求老师能够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图教师便对直观性教学手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制图课的教学离不开模型与挂图”,这是由课程特点来决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直观性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模型和挂图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但是模型或挂图都有其局限性,某些问题的作图步骤如几何作图、截交相贯线以及补视图等就无法演示。而投影幻灯片、动画片则有了这种功能,可以制作成叠片或动片,作图的过程就非常直观、清楚。制图课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有些内容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密不可分,这些机械加工的感性知识如零件的铸造圆角、倒角、退刀槽以及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等,在课堂上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电视录像、教学电影则可以采取动画手法,不受时空限制,变静态为动态。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电化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各类学校制图课中普遍使用。当然,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或电影各有其特点,也各有不足。幻灯片制作比较简单,使用方便,画面大,展示清楚,缺点是没有动感。投影片不仅具有幻灯片的优势,而且可以叠加、旋转等,让图象更生动,但它的不足在于展示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电视、电影的优势就不用多讲了,但是也会受到摄制或放映条件的限制。如果能将这几种电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便会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限于条件,目前多数职中暂时还缺乏甚至没有电教设备,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用模型挂图,但对模型挂图的制作要有所创新。如利用废泡沫塑料制作示教模型,既方便经济,又灵活,当教材内容或国家标准变化时,可以及时补充,特别是讲解组合体的叠加、切割或回转体表面交线的投影,教师可当场切割演示,图形随着模型的变化而变化,既生动又清楚。教学挂图也应朝着活动挂图的方向发展,将活片用磁性材料或尼龙搭扣固定,边讲边演示,尤其是配合讲解剖视剖面和拼画装配图,效果特别好。

“直观性教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制图教学的起初,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但随着空间概念的逐步建立,直观教具也应适当减少,不然会使学生养成依赖模型,进而影响了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讲授表面交线和组合体的表达方法等内容时,通过教师的板书演示作图方法和步骤,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制图教学应提倡以轴测图为辅助教学手段来表现直观性教学。此外,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绘制草图的能力,在黑板上轻轻松松地绘制物体立体图,就可以不受模型的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学生掌握了轴测图画法,有利于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在制图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些直观性强的教具,并应用到教学中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制图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创新是推动制图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制图课来说,就是将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尤其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努力争取创造条件地应用。但是,一切直观教学手段,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教学效果如何,不能单看某一种教学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而应从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角度,考察由教师、学生、媒体以及传递方式等组成的整个教学系统所获得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夕英.合理应用电教手段,优化制图课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推荐访问:直观 教学手段 探讨 机械制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