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探讨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研究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06 10:14:42

【摘要】文章选择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增加学生实践频率,提升化学教学实践性;有机融合其他学科,提升化学教学综合性;重视学生间个体差异,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期待通过优化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路径,对日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1.前言

化学本身属于初中基础性学科,新课改给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教学手段以题海战术以及授课式为主,课堂上学生大量精力都放在誊抄笔记方面,无法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这无疑与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鉴于此,为了适应新课改基本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程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其教育理念,通过改进、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2.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所有学生,同时课堂引导者是参与教学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建议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打破题海战术以及授课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师生互动、正确思路引导下参与学习,使之创建起个性化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1]。

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时,由于该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如果采取传统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无法达到教学标准,学生也不能灵活应用知识。鉴于此,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分散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渐进式方案展开教学。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时就能读写周期表内前二十种元素符号,即每天记忆四个元素符号。在每一节课堂授课以前,教师需在黑板上板书元素符号及其中文名称,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并进行记忆,在第二节课开始以前,教师需制作元素符号专用卡片,卡面正面为元素符号,背面为符号中文名称,并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开展用以检测其记忆情况的游戏。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分散知识难点,还能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

3.增加学生实践频率,提升化学教学实践性

初中化学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当学生参与至课堂中,即可提升其学习效率。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建议教师增加学生实践频率,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开展师生讨论、生生探讨等活动,共同商讨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出化学学习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化学教学实践性[2]。

例如,在讲解浙教版8年级课程《空气与生命》时,其重点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在传统教学程序中,其教学程序如下:第一步,讲解实验原理;第二步,讲解实验装置;第三步,讲解操作步骤;第四步,强调注意事项;第五步,实验步骤演示。尽管该教学模式能增加授课内容,但是学生却难以在最短时间内吸收知识和消化知识,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新课改后,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其授课程序如下:第一步,师生共同參与反应原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商讨与研究,设计出实验步骤。第二步,带领学生寻找实验设备与仪器,在自己动手组装设备的情况下,提升其操作能力。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在实验结束以后共同讨论实验结果。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理论知识,还能使之学习到气体的制取程序及方法,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

4.有机融合其他学科,提升化学教学综合性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的综合化,通过不断淡化各个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处于综合性教学氛围中。就化学学科而言,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以及生物学科等都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建议教师设计跨学科型课题,引导学生综合性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知识储备更加全面性,同时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3]。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知识时,可以联系生物学科中的“光合作用”;在讲解“溶液”知识时,可以联系生物学科中的“生命运动”;在讲解“水系变迁”等知识时,可以联系地理学科中的“水资源分布”;在讲解“赤潮”知识时,以联系地理学科中的“水华现象”;在讲解“水溶液导电性能”的内容时,可以联系物理学科中的“金属导电”。在教学程序中,学生通过主动联系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同时教师提出与化学相关的专业问题,带领着学生共同商讨问题、处理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其人文精神、参与意识、决策意识以及科学精神,同时还能提升其综合性学习能力。不但如此,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内涵,有助于提升化学教学综合性。

5.重视学生间个体差异,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强调提升教学手段的丰富性,禁止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框定,在重视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介绍“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这一内容时,如果CO₂过量,和石灰水进行反应后,并不会有浑浊现象发生。教师本身已知晓该知识,但在实验以前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该现象。因此在实验以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行分组,在讲解实验步骤以后,鼓励每组成员自行开展实验。当实验完成后,可发现每个组的实验现象各有不同,石灰石、石灰水以及盐酸的用量均存在差异。所以实验后教师可要求每一个组进行内部讨论及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出现不同实验现象的因素,使之认识到化学反应和选用药品剂量存在密切联系。当学生对上述概念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及归纳,帮助学生加深记忆。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6.结束语

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正朝着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前进,给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整体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优良条件。为了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程序,建议学校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提升化学教学合理性,在增加学生实践频率、有机融合其他学科以及重视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化学教学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有效性,实现对化学教学程序的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颜士才.设计多元化探究实验激活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以浙教版科学教材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07(14):55-56.

[2]于昌凤.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分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35(9):23-27.

[3]何如涛.活用教材内容实施智慧教学——以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3,34(05):29-35.

推荐访问:条件下 新课改 探讨 初中化学 教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