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落地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13 10:16:14

中东欧16国全部被纳入到“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唯一一个全部被纳入该框架的区域,凸显中东欧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

打造政策沟通平台

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布局,自2013年开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到访捷克、塞尔维亚、波兰等国家,宣传“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理念,打造互利共赢项目。李克强总理自2013年开始,出席了在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苏州和里加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与中东欧各国领导人广泛交流意见和看法,达成了一系列广泛的共识。

在高层互访推动政策沟通的同时,“16+1合作”平台还积极打造对话交流的基本机制化保障。2012年,中方在中国外交部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中方各机构面向中东欧16国的合作,并积极推进与16国主管部门的协作。16国也任命了各自的国家协调员或指定机构与秘书处对接。至2017年10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已经举行了10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国家协调员会议不仅有利于落实高层领导互访的成果,也能够进一步梳理各领域合作进展情况,并就下阶段合作方向进行探讨。

推进中欧互联互通

“16+1合作”框架过去五年为推进中欧互联互通主要做了下列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推进新欧亚大陆桥建设。新欧亚大陆桥建设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总体规划,连接核心欧洲市场是主要目标,中东欧国家又是沟通欧洲核心市场的重要纽带。在“16+1合作”框架推动下,国内陆续开通了多条通往或者到达中东欧的班列。中欧班列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互联互通的主要载体,一直也是“一带一路”陆上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10月,发改委在前期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发布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第二,积极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中欧陆海快线则是中欧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它是由中国南部沿海城市出发,经过海运线路到地中海至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通过比港,中国货轮可以直接穿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在比港卸货,经由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铁路直接运送到欧洲腹地。该线路开辟了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海运航线,使中国货物抵达欧洲的海运时间缩短了7—11天。在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中,匈塞铁路建设是关键环节。在2013年贝尔格莱德峰会上,中、匈、塞三方宣布共同建设匈塞铁路,打造中欧海陆联运新支点。目前,有关各方正在积极推进匈塞铁路建设。

第三,积极推进同欧盟及相关国家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对接合作。比如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波兰和克罗地亚的“三海合作”(波罗的海、黑海、亚得里亚海)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还有欧盟“多瑙河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等。在欧洲层面上,中欧双方还积极推进容克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这些倡议的对接,密切了双方的务实合作,推进了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共赢。

第四,一些具体合作项目纷纷落地。除了匈塞铁路外,其他基建的标志性成果也逐渐成型,塞尔维亚的“泽蒙—博尔察”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黑山巴尔市至塞尔维亚边境的公路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仅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标志性成果,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联通欧亚大陆计划的一部分,并为中国的货物出口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方案。

贸易合作进中求稳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在近几年持续改善,双边贸易额持续提升。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至2016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额从439亿美元增至587亿美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在中欧总贸易额中的比例不断升高。在贸易结构方面,以中匈贸易为例,在转型初期,双边贸易以纺织等轻工业产品为主,例如鞋帽等。而当今,双边贸易结构逐渐转为技术含量更高的机械、电子等产品。此外,中东欧国家肉制品、奶制品、葡萄酒等优质农产品逐渐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增长量来看,大部分国家与中国都经历了较好的贸易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不够稳定,巨幅波动情况在多数国家存在。表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易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贸易合作仍需进中求稳。

数据显示,中国在中东欧绝大多数国家投资均出现明显增长。从投资总数看,2015年比2009年也出现较大的增长,增长15.6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79%。增长的核心市场主要集中在市场发展程度较好、与欧盟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以及投资潜力较大、具有一定地缘优势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

出台各种融资支持举措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在“16+1合作”框架推动下,中国出台各种融资支持举措。

首先是100亿美元专项贷款。在2012年4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华沙会晤上,中国提出了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12项举措,包括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中配备一定比例的优惠性质贷款,重点用于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中东欧16国可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提出项目申请。

其次是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2012年4月,中国政府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并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基金承办单位。2013年11月,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正式成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一期)最终封闭金额4.35亿美元,于2014年年初正式运营。2016年11月5日,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明确提出“2017年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完成设立并投入运营”。基金二期计划规模10亿美元,目前运营良好。

最后是成立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东欧基金。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倡议,由中国工商银行牵头,探讨以商业化的金融模式支持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外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在2016年里加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中东欧基金规模将达100亿欧元,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500亿欧元。中国—中东欧基金坚持“政府支持、商业运作、市场导向”的原则,目标市场定位中东欧国家,并适当延伸至欧洲及符合中国—中东欧国家利益的其他地區,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制造、大众消费等行业的投资合作机会。

积极推进民心相通

中国和中东欧各国的人文交流丰富多彩,是“16+1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一个亮点。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等等都是推进中东欧国家参与双边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东欧国家记者访华团、中东欧国家高级别官员访华团、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政党对话和青年政治家论坛等合作和交流活动也成功举行,成为推进双边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

5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建立5个中医中心、3所文化中心。中国与8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互认高等学位协议,双向留学生总数达近万人。这些具体成就为推进民心相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东欧全区域国家均被纳入到“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每个国家均发挥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尝试。在中国和相关各方的有效推动下,“16+1合作”行稳致远,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事业中来,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

推荐访问:倡议 落地 推动 在欧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