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陕北各县早期党史资料(连载四)

教师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12 10:09:34

延川早期的共产党

和共青团

1958年4月3日

延川,是清朝延安府属十县之一。辛亥革命后,府制取消,是榆林道属23县之一。至1926年道署为国内反曹吴运动的潮流所溃毁,还受镇守使署辖制。位置在陕北23县南北之中。人口不太稠,土地面积不太大。同治年至民初战乱及天灾之后,本地人以贫农、中农、富裕中农较多。外来移民以雇农、佃农为最多。本地老户的雇农在全县人口本地户中占少数。1929年旱灾和后九天山寨失败后,农村贫雇农人口转多。富农、小地主较多,大地主,比较其他县不太多太大,有千垧地的大地主,只三五家。数百垧之中小地主,大多数三代未析居或人口众多。

本地几乎没有大商及资本家。地主剥削以粮食实物地租及银洋货币互相参夹。大致,城市附近,货币地租多些,实物地租占少部。因城居地主,多用钱还要放高利贷,但其家庭人口要吃粮食,不得不收一些实物供日用。农村地主,因为要存粮在旱、灾年月投机,所以实物地租收得多点,货币地租收得少点。也因为佃农交实物易,不拖欠,交货币非拖欠不可。

辛亥革命后,民国的招牌虽已多年,实质还是封建地主、土豪劣绅统治一切。由于延川是延属文风比较兴盛之地,清朝的拔贡、贡生、秀才还每代各有几人。民初,清末的拔贡秀才为全县人民的思想统治者。封建文化相当牢固。

民初,基督教势力,以永坪为中心,也相当膨胀数年。属山西汾阳教区,最盛时,曾供教徒子弟到汾阳铭义高小校上学。属美帝势力所支配。天主教属延安教区,在文安驿一带流行过,是法意帝国主义背景为主,荷、比、西、葡为附庸,其势力不及基督教。

由于清末民初,战乱频繁,农村破产很厉害,哥老会很多很有势力。从同治年起,陕北哥老会的中心重要据点是瓦窑堡、安边堡、永坪、折家坪、高家堡、镇川堡、义合镇,而以前四地直至1930年左右还很盛行。

政权,县知事由上边委来,只是土劣的傀儡,刮地皮的过客。期久者三年一任,多在清朝。民初的县官,多一年半载,坐过三年的十无一人。因此,老年农民常背后议论说:“民国,民国,官比走马灯还转得快,哪能知道民间疾苦和民忧民隐呢?!”

辛亥革命后,有些青年秀才到西安住过留日学生回来办的优等师范、公学、学堂,回县后传播一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旧折衷”改良主义妥协思想。1920年前后,有些青年到西安、榆林住中学。清朝有出外坐官的文人,不及绥米多。民初也有一二出外坐官的文人。由于官不大,刮得钱也不太多,所以对本县也不起大作用。无县议会。只是1923年第三届陕西省议会给分配下一名省议员,未去到职,因劣绅争夺,李丹生不合劣绅要求。

“五四”思想,经过中学学生们传播,在文人中始有了一点“教育救国”思想下的“振兴教育”思想于改良主义人士之间。1924年至1925年,榆林中学的延川学生中有曹必达(上海大学住过,石谦旅任过政治教官,1928年脱党,1934年叛变反动,宁夏解放后镇反中镇压。1947年的伪国大代表)等数人加入党(家贫,破落户子弟)。1925年至1926年,绥师学生中李嘉谟烈士、刘祗德等先后入党。延安四中学生中也有了延川的党员及团员。1926年暑假,曾在延川县城内建立第一个党的临时支部。暑假后,各学校学生返校,临时支部也散去。1926年,米脂三民二中开办,其中的学生,也有了延川人及党团员。

从1925年秋起,清涧、延川、安定、延长、宜川五县,先后成为石谦团的驻防区。驻延川的这个连队的连长是党员,其部下还有几位党团员。除军队中秘密过党与团的组织生活外,他们也如谢子长等连,每周向驻地附近居民进行宣传工作,不过其工作认真及努力,不及谢连和史唯然等连队,故其对民间之作用与影响,也不及这些连队的深刻、久远。至1927年农历九月快下旬,部队与清涧起义者会师,南下宜川,才不再进行工作。

1926年至1927年也组织过农民协会。

榆中、绥师、四中、三民二中,延川的党团员人数也并不少,比绥德少得多,在延属则不算少,一共约二三十人。但由于那时像曹到部队去了,像李嘉谟调到陕甘区党委秘书处建立秘密印刷机关去了。(李是1928年陕西省委被敌人破坏,和李子洲同被捕、而先与男女八同志牺牲者。)到1927年才把县教育局的职位和高小校的职位拿到手,还是由于绥德地委、陕甘区党委通过教育厅的帮助,任命,和驻军是革命部队。也才于1927年上半年,建立延川县党特别支部,直属绥德地委。

延川县城,位于南北大道。清末民初,过往官吏、兵匪及支应差事很多,因而该县乡绅尚有为农民代言之人,城绅完全是因袭、敷衍、因循、苟安、得过且过的保守庸懦思想。反映到革命阵营中,偏僻乡野的农民子弟,还有些反抗旧官吏劣绅的斗志,而城内、城附近,特别是沿大路的人,多有市侩和小市民气,既不老实,又不劳苦。县城虽小,城内人口虽少,但城内人和乡下人,差别极大。城内人的风尚是虚伪、游惰、烟赌盛行,衙门附庸的作风与生活。农村,因山区、山地及高原地多,部分地区水缺,部分地区柴缺,全是农民,勤于耕作。有些地主自己耕种一些土地。小地主则大多耕种。像绥米佳有百垧多土地即完全依地租过活的不多。二三代同居的封建风习还存在。

1927年春夏,大革命的高潮,在陕北多少有些余波,以绥德、安定、宜川、延安较甚。延川由于党与团的工作弱,还不及延长和米脂、佳县、横山。

在延川党特别支部领导下,教育局、县城高小校、文安驿高小校、永坪高小校也掌握在党团员之手。建立了党与团支部或团小组,属党支部领导。1927年夏末,全国、西安、绥延的反革命突袭的恶讯,纷至沓来,从宁、沪、汉及西安、延安、绥德逃回的人,个个带的是惊慌失措、逃避不暇的失败情绪和凄惶仓皇言行。由于驻军是革命的同志掌握,反革命的县长和劣绅,未敢有所动作,向革命进攻。在职的党团员,还能安于职位,不为攻击下台。外归的党团员,一时没有那么多职位,又多青年,不会巧立名目,又不与老先生们合作,只好返家返乡。由于石团各连队士兵中延川人不少,所以石团中的党团员干部、士兵党团员,却团结了不少延川籍的士兵。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原来延川及永坪民团为石谦改编入其部下者。

1927年农历九月下旬之初,清涧石旅在唐澍、谢子长、李象九、白明善、史唯然、阎红彦等领导下起义后,把安定的谢部和王友才会合了清涧旅部、营部、各连,又到延川会合延川所驻部队时,打死代旅长康子祥及营长齐某,全部南下延长、宜川。部队初起义,都没经验。白明善到绥德去找地委,要干部,未找到要到。清涧一些党团员和白几人一同去参加。延川则更没清涧去的人多。军事委员会,事前未早与绥德党团地委联系,又未与各县地方党共同策划或动员,以致弄成单纯军事行动。中立的各阶层人士,甚至认为是石谦部下的军官为给石谦私人报仇的反井行为。井岳秀及其部下的主要人员则知是共产党领导的,但不知唐澍,故意分化其中关中陕北官兵,散布拉关中官兵的种种流言。绥德地委得悉起义,派人赶去,行至中途已知部队向南走了,无法追及。各县还未来得及如何动员响应,部队已去宜川。

本来,安定在农历九月上旬,谢王两部,一在安定县城,一在瓦窑堡,早作动作准备,就是未动员地方党团员。有的人甚至恐怕地方党团员知道,走得多了,使地方工作损失遭敌人破坏,认为打仗、搞军事斗争是军人的事,不是全体党团员的事。

由于张仲明等叛徒分子,当时已动摇,在起义部队南行后,教育界本来尚可坚持,至少可坚持部分职权,容纳党团员,坚持继续工作。但,他们既不在党内团内展开讨论,动员干部坚持,又不团结群众向官绅作斗争,在自以为不好工作、不容易立足的右倾投降思想下,拱手让人,自己下台,以至反动守旧分子们不费吹灰之力,把教育界职权又收回去。1928年后,不只连党团员在教育界立足为难,甚至无法立足,而且连过去自1924年到1927年的旅外学生津贴也被取消,不只党团员不能再领去升学,连非党团员也失去向官绅斗争的根据。

推荐访问:陕北 党史 各县 连载 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