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社区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与健康管理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2 10:40:33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06年底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至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11%,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因此,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该研究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 社区;老年患者;健康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5(a)-0133-03

[Abstrac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 released at the end of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ing > white paper points out that by the end of 2005, China"s population of nearly 144 million who aged over 60, accounting for 11% of the population,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will reach 248 million in 2020, the aging level will reach 17%, 2050 elderly population will exceed 400 million, aging level has reached more than 30%, therefore, our country will face the challenge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this paper,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was explored.

[Key words] The community; Elderly patients; Health management

庞大的老年群体,老年人疾病的就医,给医疗机构增加了不少压力,而社区医疗机构将承担其中大部分[1]。老年人体质特征,心理素质等均与年轻人不同,对其疾病的判断、治疗、护理、用药等也不同,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常见老年疾病,该研究根据多年来在社会卫生机构工作经验,对老年人疾病健康管理作如下探讨,现报道如下。

1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1.1疾病谱

心脑血管病发率最高,其次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再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经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有效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病死率最高为肿瘤,其次为呼吸系统,再次为心脑血管疾病。

1.2 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的免疫力普遍下降,易反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常是致死原因之一[2]。人到了老年,因组织器官退化,生理功能减弱,使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较壮年容易生病。因经常患病,又加重了机体的消耗,所以一般有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表现。

1.3多种疾病并存

年龄越大往往患有病种越多,各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机体,加快机体的衰老,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老年患者的疾病发病率提高,发生的疾病比较多。其他如帕金森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白内障、前列腺增生等也在逐年增加。

1.4 个体差异大

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大,同是老年人,有的衰老得快,有的衰老得慢,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也不同,机体各个脏器功能也差别很大。肝脏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的场所,肝肾功能随年龄增加以及所患疾病、平时用药等可能存在不同的损害,因此在治疗上不能千篇一律,应综合考虑,高度个体化治疗。

1.5代谢紊乱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脏器功能衰退易导致代谢絮乱,对脂肪、糖代谢减弱易致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对钙磷代谢异常,易导致骨质疏松,进而发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表现为腰腿关节痛,甚至骨折[3]。

1.6心理脆弱,神经质,缺乏关爱

随着年龄增高,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离开工作岗位的失落感,对旁人的不信任感,孤独感,对死亡的恐惧,对其他猜疑、神经质等,特别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表现得最为突出[3]。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出现与死亡的危胁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延长, 然而, 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是人生的最终归宿。老年期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站, 特别是身体的日渐衰退和疾病的缠身使老年人与死亡显得特别的接近。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该注意情绪变动。激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硬化的心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而引起中风和心肌梗塞。

1.7感官能力的衰退

老年人的感觉器官逐渐退化,主要的表现是耳聋眼花,另外例如嗅觉、触觉以及味觉等,也发生退化。这种变化情况下,老年患者一般会出现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欲望以及兴趣的降低,从而增加其发病的几率。老年患者的感觉不灵敏,反应比较迟钝,增加了其孤独与寂寞的感受,影响到其身体健康。

2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改善比延长寿命更重要,成为治疗的重要目标。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需要高度的个体化。在老年个体的治疗中,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条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我们不能单独治疗某个器官的疾病,而是要结合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社会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社区医疗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体检

社区医疗机构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定期为老年人体检,可以全面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家庭状况等,能为老年人的治疗提供个体化的依据。

2.2以预防为导向,开展健康教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论述深刻而精辟地告诫我们,在疾病已成之后纠偏救弊固然必要,但若在未成之时加以预防,当属上策。医学的最高境界应是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数与患者以前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吸烟、大量饮酒、嗜食肥甘厚味、不爱运动、不讲卫生等[4]。社区医疗机构可利用健康讲座,请上级医院专家义诊,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播放多媒体,发放健康手册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社区老年人宣传健康知识,引导社区老年人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达到治病的目的。

2.3注重老年人饮食,提高免疫力

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属于一个必然的结果,单纯打针吃药或者食补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适当加强锻炼,如太极等,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平时多运动,生活规律,多吃水果蔬菜,增强抵抗力。关键是要提高健康原动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防病能力。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补充一些贝壳类海产品:牡蛎,扇贝,鲱鱼等;肉类,肝,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莴苣,菜花,苹果,香蕉,桔子等蔬菜水果,谷类,补充人体维生素含量。日常生活中,应保证老年人适当补进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最后,应该保证老年人具有充足的睡眠。

2.4进行个体化治疗

例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物医学的基本要求是要尽最大努力控制血压、血糖,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至于患者的内心感受、经济条件、用药的反应都不是考虑的重要方面。因而临床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矛盾,医生认为制定的治疗策略及治疗方案是正确的,对患者有利,而患者却不能接受医生的标准化模式,提出种种质疑,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作为社区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不同,体质禀赋的差异,经济状况,文化层次以及他们对医生的不同期望,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5]。又例如,一个八九十岁的糖尿病患者,一味强调控制血糖而严格限制他的饮食,笔者认为对他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放宽饮食要求,而对年轻患者要严格要求。因此,个体化治疗是社区医疗中的重要原则。

2.5为慢性病制定长期的计划,定期回访,提出指导性建议

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患者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定期对这类病人进行监测、回访,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应该让病患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之中,通过角色的变化,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认同感,并对医疗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认知,保障患者的心情愉悦,提高医疗以及护理效果。

2.6老年病人的医疗还需要人文关怀

任何人生病以后都会出现许多心理变化与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担心等都需要家人的照顾,尤其是独居老人,他们在精神、生活上都缺乏亲人的帮助,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社区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耐心和爱心。可以倡导和组织“以孝为先,关爱老人”的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与幸福。老年人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而在患病时,则变得更加脆弱,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为保证其医疗效果,必须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保护。

2.7 构建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的服务水平

社区应该保证服务体系的整体性、法制化以及科学性。在整体性上,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机制功能的整合,通过将功能不同的各个部分构建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实现网络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利用社区内通科医生的诊所的信息收集,为附近老年人提供一般性的医疗服务,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及时转诊,提高老年人疾病控制率。而医院的急诊部门必须要与社区诊所医生,保持联系,以保障老年人的治疗的连续性。老年病人在急症治疗之后,可以转移到其他住院机构,或者老人院,并做好随访工作。服务体系的法制化,是需要政府的支持,通过法律规定,老年患者的一些权力,以及患者的监护人的义务,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水平。同时,应该对社区的义务进行规定,维护老年病人的权益。服务体系的科学性,是在管理上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提供服务系统的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老年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另外,在服务体系的评价上,采用先进的评价体系,提高服务体系的运行质量。

3 结语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看病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头等大事。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依托的医养结合模式在部分城市已试验成功,这种模式有望能在全国得到推广,为社区老人的养老与医疗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蕾.社区医疗单位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786.

[2] 陈薅.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3(19):249.

[3] 马钜行.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38-4240.

[4] 胡欣玥,李菲.国内空巢糖尿病老年患者社区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4(10):69-72.

[5] 刘芳芳.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4(28):108-109.

(收稿日期:2015-02-08)

推荐访问:生理 老年 患者 特征 健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