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关怀生命,,,引领教师享受专业发展的幸福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13 10:04:57

[关键词] 关怀生命;校本教研;专业发展;享受幸福

一、自我意识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

教育不能以牺牲教师的幸福来造福学生,而应该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幸福自我的活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发展进入高原状态,他们习惯于根据学校的要求来跟进自己的行为,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发展目标,这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教师只有追求幸福的生活,并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和状态,才会成长和进步。为了引导教师在校本研究中、自主发展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诠释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树立主动发展观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引领他们走向教育自觉,帮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首先,我们以“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在教师中开展了以“尊重自己生命,尊重学生生命”和“如何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为主题的征文、论坛和演讲。通过论坛、演讲让教师领悟办学理念、体会生命意义、树立幸福工作观。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师理解我校“为人、为学、为师”的教师文化,例如,通过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内化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认识到要享受教育的幸福,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把职业视为自己幸福的源泉之一。此外,让教师写下自己的教育格言和追求,置于校门的“教师风采”中,并在校内开展“我的教育格言,我的教育理想”的讨论和演讲活动。最后,引导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些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

2.制订“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唤醒自我生命意识

萧伯纳说:“这是真正的快乐——有目标的人是强大的。”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或“迷茫”的现象。为了让全体教师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我们引导教师制订了“自我发展规划”,通过目标契约,缔结“发展盟约”,让教师有目标地生活,在“规划”中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规划”是教师的发展目标,也是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动力。同时,学校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发展目标”中有一条重要栏目“发展需要的物质支持”,教师可在表中列出他们在发展中需要得到的学校支持,学校尽力为他们提供。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效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自我思考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鼓励其思考和探究,这会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动力。

3.实施支教、送教下乡,激发自我发展意识

现在的教师队伍主体是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百般呵护中成长的青年教师有时会意志薄弱,缺乏工作热情。对于他们,学校采用体验法,即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体验生活。具体做法是,轮流派出青年教师到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支教和送教下乡。

体验法有两个优点:一方面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校本教研的方法等带到农村小学,他们成为支教学校的教研骨干和名师。这样的成就感使他们感受到被需要和被尊重的幸福,因而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能力不够强,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体验艰苦的山区教育生活,被当地教师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感染,将会促进他们的职业道德发展,使他们更加珍惜在自己学校的工作生活,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

二、关注教师心理:教师生命发展的原动力

在当今“生命教育”“人文关怀”等热点话题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学生的生命、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却很少关注教师心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会存在许多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这会影响校本教研质量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1999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给教师更多的关爱,创造条件减轻教师心理负担,给教师以幸福和健康,为师生营造精神家园,是当前教师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1.关怀教师,让学校管理从“工作体”向“生命体”转化

学校应着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把谋求教师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管理的终极目标。

(1)赞赏教师,让领导和教师心贴心。学校领导应留心观察教师的进步和奉献,积极肯定他们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态度,倡导全校教师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伴的优点和成绩。具体来说,我校在每周一的教职工大会上设立5分钟“赞赏你、愉快我”时间,通过“赞赏”“感激”让教师们感受到被认可、被重视和被关注;在节假日给教师送贺卡,生日时写祝福语,在贺词和祝福语中感激教师,放大教师的优点;实施弹性工作制,在教师承担了大型活动或繁重的教学工作后,让教师轮休,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地说,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给教师带来工作的动力和心理上的愉悦。

(2)公平对待教师,给生命相融相长的圣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不能让教师有被冷落、被忽视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心悦”而后“诚服”。

2.心理疏导,铺设成长“绿色通道”

教师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疏导,给教师心理援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构筑教师的幸福心灵大厦。

(1)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做讲座和团体辅导。学校经常邀请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研究生来学校和教师座谈,辅导、引导教师掌握调节心态、情绪的科学方法,帮助教师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当生命找到寄托,心灵就会充满阳光。

(2)学校开设“教师茶话室”,为教师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烦恼不满需要发泄、排解,心结需要解扣、疏通。学校专门布置了一个温馨的教师茶话室,供教师们休息时聊天、喝茶。教师在这里可以与同事交流、谈心,也可以与学校领导沟通、对话。“茶话室”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心理聊天室,让教师在品茶的同时迸发思想的火花,排解心中的烦恼,享受自己和同伴成功的喜悦。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调整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为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三、开展有效培训,促进发展外驱力

校本教研的“研训一体化”虽然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运用时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开展有效的教研培训。在校本培训中,要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他们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 制订“按需服务,按需指导”的培训策略

每学期学校都会在教师中征集他们需要培训的问题以及校本教研和教学中的难题,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培训主题,使他们都有收获和提高。例如,骨干教师的培训主题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课题研究;普通教师的培训有基本功培训、专题研究、理论学习、原因分析、实践修正、讨论反思、实践检验、总结提炼等。

2.构建培训复合共同体的培训系统

为确保校本培训的高效进行,我校成立了由名师专家、片区学校、市内名校、校内骨干及普通教师构成的不同层面的复合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培训共同体、课程建设共同体等,为教师提供了培训的支持系统。

(1)成立“名师专家顾问团”。学校聘请了全市高校和市区教科院的专家、全市名校的名师及市级骨干教师作为我校顾问团的成员,他们是教师发展的智囊团。我们共同制订了“顾问团”的章程,与名师专家达成了共识,明确了顾问的责任、义务,为教师提供了“智力外援”,也满足了教师的需要。

(2)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学校的骨干教师都可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室,并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帮扶年轻教师,每个工作室可以招聘2~3名年轻教师,实现传帮带的工作。骨干教师工作室,在名师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提高了研究的质量。

(3)实施“一组一课题”。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了完成这些研究课题,各教研组长常采用请教名师专家或骨干教师指导、小组内培训、跨学科交流、利用外援(请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等形式探讨课题的实施。

复合共同体的培训系统是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既有校内的培训、学习共同体,又有校外的共同体。“名师专家导师团”是专业引领,校际交流合作是充分利用外援发展自己,有助于共享成果,从整体上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消耗。

3.实施多种培训形式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也充分考虑了教师的需求,确定了以下培训方式:

(1)对话交流式培训

这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全新教师培训方式。对话,是一种交往和互动、沟通和合作的文化,是与民主、平等、理解和宽容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为前提的文化。对话培训是在平等、理解、合作共生共存的前提下进行交流、沟通,包括教师与专家对话、教师与名师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

教师与专家对话,教师与专家互为主体,专家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立培训主题。一方面,教师从专家的话语权威、话语控制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体验参与对话与交流,对专家的话语进行解构和构建。另一方面,西南大学、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北碚区教师进修校的教育专家们深入我校,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教师与名师对话,是使教师们非常兴奋的对话。普通教师大多对市内外名师非常敬佩、向往。因为名师是一线教师,能理解教师的苦衷,也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容易与教师共情,容易解决他们的实际教学问题。在来校交流、对话培训中,双方会共同确定主题,如:语文以“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引导中高段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等,数学以“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等,英语以“开展各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研究”“双语渗透课的研究”等主题展开对话、研讨,教师们既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听到名师、专家的建议,培训非常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有了成长感和幸福感。

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校本教研中的同伴对话可以为教师提供对话、交流、研究的平台,为教师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同伴互助式对话,这种对话不限时间、地点、形式,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以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向同伴求助,与同伴交流。为给教师创设同伴对话的机会,我们经常开展“教师沙龙”“教师论坛”“教师学习争鸣”等活动。类似的活动给了教师“插话”“互动”“争论”的机会,教师们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相互启发,使学校充满了学术氛围。

对话式培训让教师从被动、消极走向了主动、积极,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彰显了教师的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培训、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心灵的散步,一种情意融融的互动,教师享受着职业生活的幸福。

(2)案例研究式培训

这种培训根植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场的课堂研究。教师对各类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培训方式以各教研组的小课题为依据,确定不同的主题,根据主题进行主题式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智慧碰撞,然后进行课例实践,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校本研究中,我们坚持每周一节研究课,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汇报(组长汇报)的工作制度,让每组在案例研究中开展课题研究。在案例研究中,可以实行邀请式听课,教师针对某一研究的问题,设计一堂案例课,邀请领导、同伴听课,以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也可以实施主题式评课,一种方式是所有教师研究同一主题,另一种是不同的教师研究不同的主题。这样,研究会更有深度,也会让优秀案例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其培训过程是:课例展示—观察课例—问题研讨—行为跟进。

(3)小组攻关式培训

这是各教研小组根据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的难题进行攻关式培训的策略,在攻关中教研组长必须是负责人。其程序是:确定攻关的题目—指定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反思总结提高。

关怀生命是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使教师有积极的生命情态、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我们以“关怀生命,享受教育”的理念,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享受工作、发展的幸福。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港湾、生命乐园。教师的生命将因学校教育充满阳光,学校教育也将因教师的生命而走向辉煌!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重庆,40070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终校/何 妍

推荐访问:引领 关怀 享受 生命 教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