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农村生猪散养户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10 10:09:15

摘要:云南省目前生猪养殖在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亟待发展,特别在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平均每户喂养生猪4头左右,几乎户户养猪,育肥的生猪有一半是自已过年屠宰的,猪肉也作为最重要的肉食品来源。由于点多面广,加上群众对科学养殖技术及疾病预防等知识缺乏,给基层兽医站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让农村生猪散养户掌握通俗易懂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该文主要结合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分析散养养殖户非洲猪瘟的各项防控措施。关键词:农村生猪散养户;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55

0引言

自从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沈阳报,告,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传播流行,到2019年下半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考虑非洲猪瘟疫情的危害性,加上散养养殖户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天然劣势,在今后生猪养殖中,需要指导散养养殖户认识到自身生猪养殖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提高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质量和防控效果,降低风险。

1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接触性、高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病猪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脾脏、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1]。家猪与野猪对此病毒都是易感性的,机体对非洲猪瘟病毒无免疫力,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猪群同样具有易感性。有相关科研资料表示有几种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贮藏宿主和媒介。我国非洲猪瘟病毒传人可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家猪的污染物、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自然感染潜伏期5~9d,有时更短,发病时体温升高为41°C,约持续4d,直到死前48h,體温开始下降,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明显,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发热3~4d,猪食欲废绝,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让它走动,则显示极度累弱,尤其后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1/3,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下痢并带血,呕吐,发热后第7天左右死亡,或症状出现仅1~2d便死亡。结合实践归纳非洲猪瘟主要特征有3点:第一,发病时体温升高为41°C;第二,极度脆弱,后肢瘫痪,同时有呕吐症状;第三,解剖可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易碎,死亡率100%。

3病理学变化

最急性型的病死猪通常不会表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各个脏器器官正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败血症经过。急性型病死猪主要表现为皮下广泛性出血,淋巴结高度肿大水肿,类似于血凝块。脾脏肿大明显,质地变脆,外观呈暗红色到深黑色边缘呈现圆形。肾包膜上存在大量的淤血斑点,心脏积液严重。心脏表面、膀胱表面、肾脏皮质和肾盂存在大量淤血病斑。肺脏出血充血并存在斑痕,气管和支气管中蓄积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严重的导致肺泡和肺间质性水肿,胃、小肠、大肠存在淤血瘢痕,胆囊充血出血严重。在进行非洲猪瘟疫情诊断过程中,对于猪群免疫接种了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达标,但是仍然出现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和猪瘟大致相同,则可以考虑猪群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2]。

4防控措施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特点,其为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防范要点是尽量避免家养生猪接触非洲猪瘟病毒。在养殖中要尽最大可能性把非洲猪瘟病毒拒之门外。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4.1构建严格卫生消毒机制

基层的畜牧兽医部门应引导养殖户树立安全养殖的意识。对于没有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但防控压力较大的养殖区域,应该指导散养养殖户每周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将猪舍内的各种排泄物和污染物清理后,选择生石灰严格消毒,每周消毒2~3次。此外在家门口和猪圈的出人口应设置喷洒石灰水的消毒垫。消毒垫干燥后应及时添加消毒药物,确保经常湿润。养殖区域的养殖人员均应对脚部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出人养殖场车辆也需要严格的卫生消毒。同时还应该在猪圈门口放1双专门进猪圈的雨鞋,要求专人喂猪,进圈时必须换专业雨鞋。

4.2强化饲养管理

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非洲猪瘟疫情传播流行造成的危害性,在养殖中,不管养殖规模多大,都应坚持封闭化养殖模式,构建安全合理的隔离防护措施,实行全进全出,自繁自育。不能随意从外地购进生猪补充猪栏。新引进的猪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至少隔离观察1月以上,确保抗体合格,经过严格的检查确定健康:后,才能混群养殖。此外在生猪养殖期间,谢绝一切生猪贩运人员和其他无关人员的参观行为。当地畜牧兽医人员应深人基层开展广泛性的疫情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散养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禁止使用泔水或者餐余垃圾饲喂生猪[3]。蜱虫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途径,很多养殖户不注重环境卫生控制,使养殖场的多种寄生虫繁殖生长。因此应定期喷撒杀虫药消灭蜱及其他吸血昆虫。不要购买未经检疫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如果买回,即使检疫合格的猪肉及制品也要及时高温煮熟,装猪肉或猪肉制品的袋子要及时焚烧。家里负责喂猪的人不能接触未接高温煮熟的猪肉、猪肉制品。

4.3做好散养养殖户登记备案;

散养养殖户应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此外,为保证生猪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还需要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管理。乡镇政府部广应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认真指导防疫部门做好辖区范围内散养养殖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同时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还应逐户上门向广大散养养殖户发放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和关于禁止使用违禁物品饲喂生猪的告知书,并与广大养殖户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向散养养殖户解释非洲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并与广大散养养殖户签订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承诺书,降低散养猪感染非洲猪瘟疫情的可能。

5结束语

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构建有效的预防措施、科学卫生消毒、科学饲养管理是防范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结合目前还没有特效诊疗手段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广大农村散养养殖户普遍存在养殖技术落后、养殖规模较小、动物疫病防疫意识淡薄、预测防护能力不足、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的问题,很容易受到非洲猪瘟病毒的威胁,进而导致疫情传播蔓延。在引导散养养殖户做好卫生消毒和各种饲养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部门全方面参与其中,切实提升基层畜牧兽医的疫病诊疗水平,提高广大养殖户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此构建完善的防范措施,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格桑卓嘎,四郎玉珍,吴金措姆,等.浅谈非洲猪瘟的危害与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2):18-19.

[2]王凤武,李晓奇,耿万恒,等.非洲猪瘟与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11):103-106.

[3]郭明海.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9(9):34.

推荐访问:猪瘟 非洲 生猪 防控 措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