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19 11:00:13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保障,创造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进一步强调,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结合高中政治教材,我们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作如下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是重点。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这几项社会保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它和商业保险在性质、缴纳费用、回报大小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当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坚持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第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劳动者应在依法履行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二、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高。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履行政治职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具体表现。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表明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从根本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国家应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据,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要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及其相关体制的改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的再分配,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现行的一些保障项目,社会化程度和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有的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衔接等现象,这显然与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发展是不相符的,我们必须依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配套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改革,统筹解决制度性、政策性的重点问题,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

三、从哲学角度分析: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但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中央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和特殊国情,不断提出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方针政策,这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它的健全与发展要联系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同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相配合。

中央作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的决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正确认识,对我国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合题析】

材料一《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一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在覆盖面、资金规模和保障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尤其农村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脆弱。今后,要根据不同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实行相应的保障战略。在结构调整的压力已基本释放、解决新增劳动者就业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时,应着重建立统一的基本保障制度,解决城镇新增劳动力社会保障和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在全国基本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材料二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其中特别提到,要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增加资金支持并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材料一中对关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当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要意义。

希望邀请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谈谈学习政史地的方法、诀窍和心得。——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高一(14)班 汤炜[TP版式4tif,X,BP][BG)W][BW)]参考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材料中对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的认识就坚持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企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社会保障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实行相应的保障战略,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可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推荐访问: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 关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