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06 10:05:4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发展日益成为焦点,它的健康发展能促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考察为基础,分析马庄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及创新,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更多的农村能够正确的借鉴马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马庄村 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2005年10月,在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江苏各地响应号召,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强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范。但江苏省农村经济南北差异显著,苏北农村经济整体上处于全省后部,因此促进苏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为江苏省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城市,由于地处苏北,经济发展较迟缓,农村地区整体空间形态基本上呈无序发展,空间系统结构与要素不完整,农民赖以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恶劣。长此以往,将对徐州农村地区发展构成严重影响。为了加快徐州农村建设的步伐,徐州急需根据自身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考虑,引导地方农村空间形态向合理的状态演化,并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使用、可持续性强的规划建议与建设方法。

马庄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西邻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东靠206国道,南濒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观音机场,地埋位置优越。现有人口2300多人,耕地4100亩,6个村民小组,16家核心企业。曾经的马庄村是有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后,马庄村致力于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优化人居环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打造实力、魅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全村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局面,被称为“华夏文明一枝花”,探究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可为徐州乃至苏北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马庄新农村建设概况

(一)集体经济带民富

在发展经济上,马庄村通过集体经济使民致富,走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要求的共同富裕道路。马庄村靠开煤矿起家,但由于国家对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矿产资源的枯竭,马庄村年创利上千万元的三座煤矿必须永久性关闭,与煤炭产业紧密相关的集体企业也随之陷入困境。在这紧要关头,马庄村开拓新道路,将产业发展从地下转到地上,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制衣、食品、精密铸造、运输、建材为支柱的16家核心企业,集体经济不仅没垮,反而逐渐壮大。同时马庄村鼓励村民发展民营企业,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全村从事工、商、建、运、服,养殖、种植产业的已达400余户。

(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

在政治建设上,该村坚持实行“政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把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计划生育、村干部工资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布上墙, 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该村每月召开一次村民会议, 大到村组干部选举, 村组建设规划,小到各项活动的开展、先进模范的人选等,都让群众充分享有选择权和决策权。在马庄村有一顺口溜:“村账乱不乱,交给群众看;干部清不清,说给群众听;村务行不行,交给群众评。”这充分体现了村民对该村村务管理、民主理财工作的一种认同。马庄村建立了一整套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制度及财务公开制度,使干部在群众面前一清二白。这套村务公开制度,在马庄村已坚持了20多年。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让马庄在从集体负债46万元走上了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的发展道路。

(三)文化立村、文化强村——村民兵营与民兵乐团

在文化建设上,马庄村坚持开展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 培养村民的综合素质,使民娱民乐成为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马庄村打造了农民乐团、舞会和村歌三大品牌活动,坚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村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马庄村常年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上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他们每月1日会举行升国旗、唱国歌、唱村歌仪式, 每周一例行国旗下讲话, 周末还会举办农民广场舞会, 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上世纪50年代马庄村成立了民兵营。民兵营由3个民兵连、600余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组成。近年来,民兵营坚持开展“八队一兵”活动,“八队”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队、创业致富带头队、急难险重任务突击队、文明新风传播队、文化生活主力队、拥军优属服务队、环境卫生示范队、社会治安保卫队。“一兵”指的是人人争当优秀民兵。在“八队一兵”活动中,村民将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带头招商引资、奔跑市场、寻找项目、筹措资金,先后在全村建成15家企业;带头发展个体运输业,带动了全村一半左右家庭成为运输户;带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成800亩生态林,治理低产田1300亩。民兵营还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以民兵为骨干的“农民乐团”,百人锣鼓队、铜管乐队、民俗文化表演队活跃于村内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产业。1988年马庄村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多年来,该农民乐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演农村事、道农民情为主要内容,从村里演到城里、从乡村小舞台演到中央电视台,甚至走上国际舞台,形成了马庄村的品牌和文化产业。如今,民兵乐团每年演出超过300场,每年创收400多万元,为马庄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孙东说:“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村里赌博打牌的少了、酗酒滋事的少了,家家户户之间相处得越来越和谐。”文化活动激活的是村风文明,塑造的是新型的社会关系,如媒体所称“马庄文化绝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文化,而是富有内在活力和外在张力的时代文化”。

(四)潘安湖湿地公园与农家乐旅游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地治之,发觉当地资源优势。马庄村在因地制宜理论指导下,选择了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潘安湖是权台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是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为加快采煤塌陷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贾汪区打算将该地区建成集湖泊、湿地、乡村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公园,打造“中国最美的乡村湿地、中国最美的和谐乡村、国家级乡村民俗产业基地”三大品牌。作为全国第一个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的湿地公园,潘安湖湿地公园是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是具有苏北独特田园风光的中国最美乡村湿地。通过对塌陷废弃地进行整治和再利用,不但减少了对农田的征用面积、征地费用;而且充分利用了塌陷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对土地的再整理,极大地降低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本。同时,湿地具有调节大气、净化环境等功能,足以改善贾汪区长期以来不合理工业布局导致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状况。马庄村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全国首座太阳能沼气站和26个生活垃圾池,完善了小区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等,以提升村庄外部形象。此外,马庄村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建成高效大棚200多个,来供游客观赏采摘,还鼓励村民发展成为农家乐接待户,对农家乐接待户实施奖补政策。目前,该村已完成了可为游客提供“吃、住、游、乐、购”一体化服务的硬、软件设施建设。

(五)新农村新生活

徐州市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切实抓好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这三项工作,探索出一条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2005年马庄村投资80多万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秸秆气化站,将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送到各家各户。于是便有了 “一家点火、全村做饭”的现象。农村过去烧柴破坏环境污染大气,而秸秆气化则更卫生更安全,也更省钱。

马庄村党总支书记孟庆喜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时说到:“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每年从积累当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使我们的村里达到了“四化、六通、十个有”。如今,马庄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整洁,交通更加便捷,医疗更有保障,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对于马庄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实干领导、团结一致的必要性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农民自建、社会共助”。以集体经济带民富,用和谐理念促发展,马庄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要求的共同富裕之路,这离不开马庄村党支部各领导和村民的努力。马庄村在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是集体经济带领人民走向富裕之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马庄村将每一笔账公开化,让每一项公事村民都能了然于心并积极参与其中。而一个好的农村支部书记,是一个村庄的和谐与发展关键因素。在这一方面,马庄村孟庆喜书记无疑做的是很好的。党制订的农村政策需要靠党在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宣传贯彻实施,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因此制定相关政策,从区直部门鼓励和选派一个熟悉农村环境、观念新颖、对农村有感情、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其所在的村支部书记,对一个村庄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二)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因此要大力发展经济: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其次要推动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健康发展。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农村旅游是其重要形式。

发展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同时,当地农民可以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增加其收入。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产业,也是文化产业。因此,发展农村旅游,要在市场的引导下,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礼节。发展农村旅游,还要将大量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农村,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实现思想转变,实现村民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的目标。旅游业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治理。发展旅游业,还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的改善。而且旅游休闲所追求的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文化基础等,都将使旅游村庄形成独特的面貌和村容。

马庄村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农村生态旅游项目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中国人有句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马庄村的地理位置优越,但它与城市的道路连接尚不完善,如果能开通与城市重要交通点的直达线路,修缮各主要道路,便可更多地吸引游客。

(三)文化建设的创新性

马庄村的发展离不开孟庆喜书记当年的正确决策,在中国广大地区还停留在奋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孟庆喜书记毅然决定先把马庄村的文化建设搞上去。多年来,村党委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一手抓文化产业兴村,一手抓文化事业惠民。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马庄村以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建设的做法充分展示了文化可以变物质、软文化可以带来硬实力。马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需要、农民欢迎”的文化形式,提高了农民情操,形成了凝聚力,促进了和谐发展,为全国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思路。

四、总结

建设新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必经阶段, 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胡锦涛曾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马庄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归结于常年开展的六个坚持:坚持用党员的形象影响人,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坚持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坚持用竞争的机制激励人,坚持用党的宗旨服务人,坚持用马庄精神鼓舞人。马庄村尤其坚持文明创建,突出以文化立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强兵,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马庄文化”和“马庄现象”,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和赞扬,马庄村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到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社中。

推荐访问:徐州市 新农村 庄村 考察报告 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