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综述

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13 11:10:32

摘要: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是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从研究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必要性出发,探讨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并给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农民政治社会化;现状;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的人数居多。或许是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是义务本位社会,广大农民被剥夺了政治参与的权利,政治观念十分淡薄。或许是马克思所分析的传统农民那样,没有自己的代言组织,只能屈从国家权威。或许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狭隘的小农意识,农村的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偏低等。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民阶层面临种种发展困境,农民的政治社会化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了,但对农民这个特殊群体的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学者很少。

一研究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以基层权利机构取代宗教组织,建立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社会控制体系;全面改善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体状况,为广大农民从社会边缘地位到核心地位创造条件。由于在实践中出现了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在农村资源实现高度整合的同时,农民在城乡二元分割中整体上被边缘化了。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以此同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水平低,导致我国农民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总体上一直很低。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及其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张丽萍从政治社会化和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出发分别对其进行了定义。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国家等政治现象之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受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它主要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具有合乎统治要求的共同的“政治准则”,“政治认同”等政治文化。

(二)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的必然性

(1)匡和平从政治社会化的两个过程出发,提出政治社会化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第一,以传播公民的政治为内容,培育合格公民为目标的政治社会化是“新型农民”的内在本质需求。新型农民首先是“合格公民”。除了享有人身财产权和信仰自由外,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即公民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平等权,政治参与权和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等。由于农民的政治素质低,有权利不知道或不会行使,因此,农民作为公民只有具有最基本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特别是公平,公正,公德,自由,博爱,和平,法制,卫生,和谐,合作,尊重,自律,自尊等基本信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依附观念向个人独立观念转变,自己自足观念向开拓创新观念转变,等级观点向民主平等观点转变,小农观点向交往观点转变等等。而这一切正是政治社会化功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内在地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第二,以维护自身权益为焦点,推进现代化进程为方向的政治社会化是“新型农民”的外在诉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理性维权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的最佳选择。“上访”形式的“合法反抗”不断增多。尽管这种维权始发与对经济利益的诉求,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发展为以政治权利的诉求来代替,其发展趋势将导致农民的自我政治意识启蒙。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对农民合理合法权益维护的制度性安排的缺位,突发的农民政治参与会导致巨大的政治危机。因此,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势在必行,应大力培育农民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

(2)谭德宇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视角出发,提出农民政治社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的价值。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并不是形式上的新,它意味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协调和发展,更意味着我国农民将以新的姿态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广大农民的人心向背对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从经济上看,农民阶级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离开了农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就必须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化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大力发展和普及农村教育,科学,文化。最后,关心农民的现实利益。因此,有效引导和积极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又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三)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研究现状

(1)匡和平从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出发,提出在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非对偶性”现象。“内化”与“外化”是农民政治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内化”将外在的政治文化转化为个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并形成政治信仰倾向。“外化”则将个体的这些政治意识倾向转变为外在的行为。“非对偶性”是指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两个阶段,即“内化”与“外化”不一致。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安土重迁”是古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特点,农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都限定在家族性和乡土性融为一体的“圈子”内。建国后,由于户籍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公社制制约下形成的“城乡分割,一国两策”的基本治理格局,使农民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在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方面呈现出很低的状态,类属“对偶性”关系。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改变封闭落后的状态,农村政治活动的场所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的政治意识增强了,而他们的政治参与很低,类属“非对偶性”关系。这种政治认知高而参与度低的“言行不一”现象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流动农民。

匡和平还从农民的主体性出发,提出在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中,出现农民的主体性被遮蔽的现象。在中国农业集体化时期,为了提高农村社会资源的整合度,组织了各种农民政治社会化活动,例如,农业学大寨运动,由于“左”的错误的严重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很低,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只是被动的个体,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政治行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1958年国家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控制,第一次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2)钟广宏,彭忠信从分析我国农民阶层出发,提出在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农民阶层中的农村妇女和农民工的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尤其低下。在“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的主导下,农村妇女很少关注家庭以外的事情,她们缺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知。另外,农民工也存在政治社会化弱化的问题。

(3)马晓春从多角度切入,对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低下的现状作了概括与分析。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和参与意识的薄弱,我国参与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经济不发达等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例如,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一个君权社会,当时的农民是无法参与政治的;其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影响当代农民的政治参与;有些地方各种制度不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并没有建立起来,村民就无从参与;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农民很少参与政治。

(四)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1)匡和平从农民主体性出发,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應坚持农民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扬农民自我负责的精神。缺乏主体性原则的政治社会化是负效应的。在过去的政治社会化当中,只片面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个人与集体之间只有单向度的义务和权利,个人自由意志得不到尊重,农民没有任何涉及自己利益的选择,剩下的是得过且过,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就缺乏主体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提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反映在农民政治社会化层面的最大缺陷就是遮蔽了农民的主体性。

(2)张丽萍,陈其贵从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两个过程出发,提出了两个建议。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农民通过政治社会化实现了从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社会的政治体系通过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得以延续和维护。因此,在农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导向与他们的根本利益之间必须密切适应。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一种政治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最终受人们利益实现程度的制约。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即政治共同体内的各种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众以一定的方式,渠道向农民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等政治文化信息的过程。这种信息传播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农民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用其知识体系指导自己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这种政治信息的传播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程度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体系的保障。农民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塑造农民的政治人格来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

政治人格也叫“政治自我”,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

(3)赵春艳从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出发,提出要畅通我国农民的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的政治社会化程度。

由上可知,学者们结合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进行分析。主观方面,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塑造其完善的政治人格。客观方面,通过村民自治,畅通我国农民的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体系保障等方式来促进我国农民的政治社会化。

总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必要性,研究现状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做了探讨。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稳定和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参考文献:

[1]钟广宏,忠信.我国农民政治化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J].求索,2005,(10).

[2]谭德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J].中州学刊,2007,(6).

[3]匡和平.论政治社会化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当代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06,(6).

[4]匡和平.论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原则[J].长白学刊,2006,(1).

推荐访问:社会化 综述 中国农民 政治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