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中国梦”价值属性的基本特征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3-07-24 08:30:33

[摘要]“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具有极大的价值包容性,又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就提出“中国梦”的社会价值而言,战略实践性是其显著特征。

[关键词]中国梦;价值属性;包容性;社会主义属性;战略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D6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1-0038-07

[收稿日期]2013-12-18

[作者简介]贺善侃(1947—),男,湖南长沙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课题“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野”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具有极大的价值包容性,又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就提出“中国梦”的社会价值而言,战略实践性是其显著特征。

一、“中国梦”价值之包容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一重要论述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机统一起来,高度概括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质。

“中国梦”是强国梦,承载了国家富强的宏大理想。这一理想集中囊括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等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的“强国梦”的近期目标概括为我党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是复兴梦,承载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自秦汉起就进入盛世。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但到了近代,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中国的国力逐渐落伍。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中华民族曾几何时濒临亡国灭种边缘。正是这种民族灾难呼唤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觉醒、奋起。使中华民族重新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文明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成了中国复兴梦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是幸福梦,承载了实现人民幸福的夙愿。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这三个“共同享有”,阐明民族复兴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达了民族梦与个体梦的一致性。把人民的幸福纳入“中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鲜活生命力之体现,表达了“中国梦”的浓浓亲切感。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地为实现这一宏伟理想而凝聚人心的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具有极大的价值包容性。

首先,“中国梦”体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它体现了近代以来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中国梦”彰显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价值包容性。在“中国梦”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以后,历代志士仁人就开始了追寻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漫长历程。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特征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了近代以来历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价值理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P3-4其次,“中国梦”又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全体海外同胞的共同价值理想。“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即把一个民族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可以说,民族凝聚力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民族凝聚力表现为一种观念的形态(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等),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它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凝聚力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诸多地域文化和不同阶层的文化,以及基于诸多文化群体的多元利益,因而具有明显的价值整合功能。“中国梦”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它内含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正具有这种强大的价值整合功能。它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以通俗形象化的方式获得了全体中华儿女在思想上、感情上的认同。

再次,在全球的坐标上,“中国梦”是在与世界的互动合作中展开的。从“中国梦”的内涵看,它不仅造福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也造福于世界人民,为人类进步谋利益,体现出惠济天下的博大胸怀;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看,它不仅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而且依靠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从“中国梦”的受益面看,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机遇和利益,而且将给世界更多的机遇和分享,为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建设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还具有世界进步的共同价值包容性。

具有极大价值包容性的“中国梦”,是一个含有历史、民族、世界进步人类等多层次价值理想的、丰富的社会理想。其中,既有国家之梦,也有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团体乃至各个人之梦;既有长远之梦,也有近期之梦;既有宏大抱负之梦,也有温馨康乐之梦;既有属于中华儿女的民族之梦;也有跨越中华民族的属于世界进步人类的全球之梦……。价值包容性给予“中国梦”极大的包容量。它能调动最广大的群众参与,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二、“中国梦”价值之社会主义属性

“中国梦”的价值属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如果说,蕴涵在“中国梦”中的共同价值理想体现了价值的普遍性的话;其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所特有的价值理想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中国梦”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先进社会理想。

首先,现在提出的“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总任务的形象化表达。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目前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P13这里所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正是“中国梦”的总期盼。为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而努力即是为圆“中国梦”而努力。

实际上,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已经奋斗了90多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完成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体现了一个标志性成果;民族复兴的第二步目标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即21世纪中叶建成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统一的国家。世界之交,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又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达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地将21世纪中叶设定为民族复兴的标志性里程。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这一标志性里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如果说,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第一步的标志性成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仅仅是为民族复兴扫清障碍;那么,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将是实现我党设定的21世纪中叶的民族复兴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我们跨出去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实实在在的一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第二步目标创造良好条件、坚实基础。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概念。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4]P264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本世纪头20年奋斗目标。具体内容包括:(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P543-544相对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5]P19-20

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3]P17-18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距民族复兴的第二步目标——民主、富强、文明、统一也越来越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民族复兴目标的一致性也越来越凸显,明显成为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并规划了20世纪末全面实现的宏伟蓝图。以后又对这一目标作了调整。邓小平同志认为,到20世纪末只能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社会,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低标准。在党的十三大上,全党达成共识,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一再重申了这一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们党从十三大后始终坚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将继续持续下去。

依据以上对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回顾,足见“中国梦”的愿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景是高度一致的。可以说,圆“中国梦”就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者的价值导向是合二为一的。

其次,为实现“中国梦”,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百年“中国梦”尽管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只有在道路正确的前提下中国梦体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才能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一旦道路不正确,中国梦体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

百余年来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奋斗。面临民族危机,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都曾提出并实践过各种各样的方案,提出过不同的救国之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无一难逃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最终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现状。究其缘由,无非在于三点,即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

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同志在回首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P3习近平同志做出这一论断的根据就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2]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而探索出来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这条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它来之不易,“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实现“中国梦”,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必由之路。

再次,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不仅必须走中国道路,而且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里所说的“中国精神”,就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在自己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在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民族凝聚力促成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并使中华民族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凝聚力始终构成中国综合国力的核心力量,是我们的事业的灵魂。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同样是我们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30多年里向世人展现的精神风貌。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不懈奋斗、勇于攀登;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竞争、兼容并包并宽容失败的精神;其次表现为一种眼界、信心、气魄和勇气;即面向全球、广泛吸纳的开阔胸怀以及勇于攀登世界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现代化的精神和意识。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和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它所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力量。这种文化力量也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

三、“中国梦”价值之战略实践性

如上所述,“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形象表述,因而,与其把它视为一种理论形态,不如把它视为一种发展战略思想更为妥当。

“中国梦”作为发展战略思想,其重要价值在于目标方向性、广泛认同性和付诸实践性三方面。

首先是确立了目标、明确了方向。战略的本质在于它的全局性、超前性、目标性。站在历史发展的视角考察,战略既是一定经济、社会关系的总体反映,又是对人类活动未来的预测、规划、设计和控制。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某一组织,总存在着发展具体方向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社会或组织有利的方向和结果;也包括对人类社会或组织有害的方向和结果。战略的实质,正在于面向未来,统筹全局,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避免有害的方向和结果,争取有利的方向和结果。这种发展战略是控制事物未来发展方向和结果的根本方略。“中国梦”正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简洁、形象化表述。“中国梦”的追求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因此,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也就是说,为实现“中国梦”,一定要坚持信仰宗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梦不仅不排斥共产主义理想,反而更务实地通过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接近更高的社会理想,决不能把中国梦与我们党的最高纲领相对立。

其次是通过包容各层次的价值理想而获得最大限度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从大处着眼,统帅全局,是战略的质的规定性。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6]P159在制定战略时,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正确认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全局是根本性的东西,局部隶属全局,全局制约局部;只有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运用局部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全局又由局部构成,全局的规律只能存在于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每一个局部又都会对全局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着眼全局,必须研究构成全局的各局部的系统结构,兼顾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充分体现全局性的战略。我们可以把一种战略理解由全局与局部构成的、多层次的综合统一体。每一个战略思想作为一个体现了全局的整体思想都可分解为各个部分,这些部分构成战略思想的各个层次。为让一种战略思想获得最广泛的认同,必须正确处理上下层次间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1)低层次的战略要受制于高层次的战略;(2)高层次战略的制定,要给低层次战略的制定留有一定余地,以利于发挥低层次领导的主动性。就我们党的长远的或特定时期的战略目标而言,既要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坚持不走回头路、不走邪路;又要兼顾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领域乃至个体的局部利益,给大家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中国梦”正是这样一种能赢得最广泛认同的战略思想。它不仅是中国的梦,而且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在“中国梦”的鼓舞下,人人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最后,战略目标和实施道路确定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靠实践。实践是理想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实现梦想,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这就是“中国梦”价值之付诸实践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提供现实途径。

“中国梦”价值之付诸实践性,具体表现为:

其一,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政治品质。在当今,我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实;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用实干精神扬起“中国梦”航程旳风帆。

其二,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必然要求全党全国各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工作成效和公信力,也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因而关系到“中国梦”的能否成真。改进工作作风的实质就是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工作作风的改善,“善始善终、善做善成”。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6月22至25日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有关规定。会议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会议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搞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要识民情、接地气,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去,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所有这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切实保证。很难设想,一个不接地气、不识民情、脱离群众的政党或政府却可以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

其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制度作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制度建设要在深化改革中进行,要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顽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制度建设要在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要在提高执行力中体现制度的价值,检验制度的成效。以制度规范“中国梦”的航程、调动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调配实现“中国梦”的资源、巩固实现“中国梦”的成果。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也不少。要处理好摆在我们面前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切实保障“中国梦”的实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突破,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奠定了战略方向和实践基础,是我党在实现伟大中国梦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步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梦[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ue Attributes of China Dream

HE Shan-kan

(School of Humaniti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China Dream reflects the common value and ide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ven the people of the entire world. It is quite inclusive in value, and contains the in-depth mean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ing distinct value attribut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o the social value of bring forward China Dream, its nature of strategic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Key words:China Dream; value attribute; inclusiveness; socialist nature; nature of strategic practice

(责任编辑:朱文鸿)

推荐访问:中国 基本特征 属性 价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