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宁夏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2-03-05 10:15:00

【摘要】 目的 评价民族地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宁夏大学30名健康教育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300名在校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结果 同伴教育干预后,大学生对AIDS/ STDs知识的答对率显著提高(24.33%~92.67%),且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对AIDS/ 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 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 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在大学生中推广。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R 75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36-03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3]。同伴教育具有在既定人群中充分利用一些成员的力量来有效改变同一群体其他成员的行为特点。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4-7]。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作为防控艾滋病/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会广大人群接受和认可[1,8-11]。为评价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及效果,笔者通过系统培训同伴教育骨干,然后通过他们对部分在校学生开展AIDS/STDs同伴教育干预活动,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宁夏大学在校大学生330名,其中同伴教育骨干30名(均为师范专业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同伴教育干预对象300名,其中男生141名,女生159名;少数民族学生96名,汉族学生204名;农村144名,城镇86名,城市70名。平均年龄(20±1.5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国内有关资料编制AIDS/STDs同伴教育调查问卷,属自填式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安全性行为、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态度行为意向与需求等。问卷测评以授课进度为标准,分别在同伴教育实施前后使用同一份问卷,采用不记名现场闭卷独立填写方式进行,并要求在30 min内完成。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同伴教育者均在场监督,当场收回问卷,并留有干预对象的联系方式,以便抽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可供分析有效问卷为100%,对不同群体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2 同伴教育骨干的挑选与培训 第一代同伴教育骨干的挑选与培训:从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中挑选思想活跃、热心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有强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30名志愿者作为第一代同伴教育骨干,由笔者对第一代同伴教育骨干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系统培训,并进行有关知识测试。第二代同伴教育活动的实施:第二代同伴教育者干预的对象为宁夏大学不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干预比例为1:10)。具体方法为由第一代同伴教育骨干分别为传播对象讲授相关知识。教育方法以参与式为主,包括讲课、看多媒体、讲故事、做游戏、现场演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讨论等。教育内容包括AIDS/STD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病程、目前的治疗手段、全球及中国的流行趋势)、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反对歧视等。

2 结果

2.1 相关知识同伴教育前后比较 同伴教育后教育对象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答对率与教育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绝大多数提高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安全套能否既避孕又预防性病/艾滋病”,由24.33%提高到92.67%。且性别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相关态度同伴教育前后比较 见表2。

同伴教育后,教育对象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性病与艾滋病及其患者等有关问题持反向/消极态度和无所谓态度的人数有所减少,而持正向/积极态度的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绝大多数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赞同“自己会采取措施预防AIDS”由27.33%提高到98.00%,赞同“AIDS离大学生不远”由21.00%提高到74.00%。

2.3 相关行为同伴教育前后比较 与教育前相比,同伴教育后教育对象对婚前性有关问题持反向、消极行为意向的人数明显减少,持正向、积极行为意向的人数明显增加。见表3。

3 讨论

3.1 大学生中开展AIDS/STDs同伴教育切实可行 在众多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同伴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不同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宣传,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16~29岁年龄段性传播途径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男、女感染比例差别正在缩小[6,12]。大学生作为艾滋病感染的易受群体,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6,11,1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因此,通过同伴教育使大学生获得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意义重大。本次干预近期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得到了显著提高,态度及行为也有显著改善倾向。因此,现阶段在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同伴教育活动普及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是有效的、可行的。建议在目前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的状况下,同伴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教育模式,但从目前笔者所做工作的情况来看,第一代到第二代质量比较容易控制,怎样进一步提高第三代到第四代甚至更多代的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2 同伴教育后大学生AIDS/STDs相关态度、行为的变化 高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园地,更要广泛开展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改变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认知,从心理上接纳、从行动上关爱患者, 为患者营造宽松、友爱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同情氛围,让患者真正能体验到人世间的真情,增强他们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研究结果显示,91.50%的大学生同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同时99.00%的大学生表示会做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这说明该校多数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是正确的,也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结果也显示,有6.3%的大学生存在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倾向,4.5%的大学生认为感染者和病人属于行为不正,21.3%的大学生还选择要远离艾滋病人。因此,如何引导这部分大学生改变他们的态度,是摆在健康教育者面前的当务之急。虽然此次受教育群体对婚前性有关问题持反向、消极行为意向的人数明显减少,持正向、积极行为意向的人数明显增加,但由于行为指标的敏感性结果受思想意识影响较大,因此行为的转变需要长期的教育积淀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致谢:宁夏大学计生办工作人员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05级朱瑞卿同学以及2006级的易东、李巧萍、马静、田辛同学参与同伴教育志愿者培训及资料统计分析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徐韬,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2):111-114.

[2] 徐刚.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运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2002,8(3):183-186.

[3] 闫宝华,王作振.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899-900.

[4] 高建平,杨波.云南省曲靖市团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84-286.

[5] 袁丽丽,杨会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93-294.

[6] 穆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97-698.

[7] 王彦超,贾文祥.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6): 704.

[8] DICLEMENTE RJ.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 ofAIDS among ado-lescent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Adoles Res,1993,8: 156-166.

[9] 陈晓宏.同伴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艾滋病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301-303.

[10]施榕,丘新尧,毛达娟,等.上海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10-11.

[11]郭建丽,徐勤,刘瑛.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55-556.

[12]李爱兰,刘肇瑞,张桂芝,等.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干预需求的定性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4,6(2):104-106.

[13]杲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97-698.

(收稿日期:2009-04-09;修回日期:2009-06-26)

推荐访问:宁夏 在校学生 性病 艾滋病 同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