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未来军服万花筒

企业自查报告 时间:2023-06-27 13:50:33

未来战场,武器威力大、火力强、精度高、射程远,对士兵的伤害也更大。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军服的综合防护性能,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在不断加大对新型军服的研制和开发力度,于是,应用新材料制作的各种新型军服也应运而生。

▲美军未来军服

“记忆型”军服

日本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一种能记忆形状的服装。该服装无论如何揉搓、洗涤,都能恢复原来平整挺脱的形状,而且合体舒适,深受日本自卫队青年人的欢迎。目前自卫队中许多年轻人都购买了这种服装作为营内休闲服穿着。该公司正在研究将这种能记忆形状的纤维用于军队的常服和礼服中,这样就能使服装保持平整,穿着时更加端庄。

“软装甲型”军服

目前,陶瓷作为传统防护材料,其防弹效果优良,但存在质地坚硬、易碎和质量大的缺陷,为使陶瓷优良的防弹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美、英、日等国不断进行新型陶瓷材料的开发。如英国T&N技术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防弹衣用陶瓷。该陶瓷为碳化硅型,质量比常用的矿物陶瓷防弹板轻20%,能在 10mm2的面积上抵挡3发同时射来的、 初速为 850m/s的7.92mm步枪弹的冲击,防弹效果明显优于凯夫拉及钢板材料的防弹衣。

此外,为提高防护服的柔韧性,新兴的纳米技术也在防弹陶瓷材料中得到应用。用纳米技术生产的陶瓷材料,完全改变了普通陶瓷材料脆而硬的特征,在室温下的纳米陶瓷材料可以任意弯曲,柔韧性好。如日军用该材料生产的软性人体护甲,没有一般陶瓷的脆性,打不烂、摔不破,即使是穿透力很强的 5.56mm步枪弹也难以穿透,且穿着舒适,不影响战术技术动作的完成。

“智能型”军服

智能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提高军服防护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近,美海军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智能型”两栖作战服。它由3层结构组成,一层是外壳,一层是中间塑造成型的聚合物,另一层是衬层膜。内外层对中间层具有保护作用,中层的膜是经预设温度转换的智能型玻璃织物。它能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解决了现型潜水服必须根据不同水温来选择不同质量的难题,是海军特种兵专用军服的一次重大革命。

据报道,美海军还研究了一种“聪明内衣”,这种内衣的功能已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服装,在未来战场上,当一名士兵受伤倒地的一瞬间,救护中心的医务人员就可知道其受伤部位,判断出是枪伤还是刀伤。这种高技术内衣在织造的过程中,置入了光纤网络和电聚合纤维网络、监察士兵状况的测量系统、分析打击声音的拾音器及相应微型无线电收发芯片。当士兵受伤时,伤处光纤和导电纤维被切断,因而可显示出受伤部位;拾音器能分析打击声音,以确定是刀伤还是枪伤。这些信息通过微型无线电收发芯片传送到救护中心,可使士兵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减少伤亡。

“仿生型”军服

生物工程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军服的研制中。如美军纳蒂克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以生长在佛罗里达州和拉丁美洲的金色球蜘蛛产生的丝为基础,开发出一种仿蜘蛛丝织物;美军与加拿大联合研究从加入蜘蛛基因的转基因山羊奶中提炼蜘蛛丝。经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仿生防弹材料具有很好的防弹性能,质量轻、体积小、强度高,韧性是同样粗细钢丝的5倍,是凯夫拉纤维的 2倍,可以承受2068MPa的张力,具有很高的弹性、拉伸强度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这种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仿蜘蛛丝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凯夫拉等纤维混纺使用。

“隐身型”军服

为提高军服的防侦视效果,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主动式迷彩伪装材料。据报道,美军现已研制出一种电光薄膜,将其涂在作战服上,再与一个微型智能处理器和环境感知系统相连,当刮风时,此系统能使薄膜显示的图案发生变化,产生类似环境摇晃的视觉效果,增强伪装隐蔽性能。

同时,针对目前迷彩材料只能防可见光、微光夜视、近红外光侦察,而不能防中远红外侦察的特点,一些国家从小动物“变色龙”的皮肤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中得到启发,应用热敏和光能技术、电子模拟技术、活性蛋白生物技术等展开了“变色龙”军服的研究。如美军研究的自动变色布料,通过衣服上的微传感器及电激活染料涂层,可使这种布料随背景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色。英国科学家也研制出一种新型热敏化学伪装材料,该材料能在28℃时变成红色,33℃时变蓝色,低温时变黑色,在-20℃~100℃条件下使用,具有色彩的全光谱变化。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军服能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达到以假乱真、以伪掩真的效果。

“空调型”军服

未来高技术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强度高,特别是作战环境十分恶劣,提高军服的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海湾战争时,中东地区的平均气温达到40℃ 以上,在这种高温环境下作战,士兵体能消耗大,战斗力下降。针对这种情况,美军研制出一种能调节自身温度的纤维——“调温”纤维。用这种纤维制成的“空调型”军服,当温度上升时,纤维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并积储起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纤维就放出所吸收的热量,从而减缓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这种“调温”纤维制成的军服,耐磨、耐脏、不易起球,耐静压力、耐久压烫。最近,美国国际降温物品公司还研制出一种新型降温服。该服包括背心、帽子、头巾和围巾,由透气性强的外层、导热良好的内层和机织吸水纤维棉絮的中层组成。穿用前5分钟将衣服浸入水中,使纤维充分吸收水分,内层既能吸汗又能隔湿,故能使穿着者倍感凉爽舒适。

“保暖型”军服

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正在研制“保温”纤维。所谓“保温”,是指服装能隔断外界风、雨、雪、霜侵入皮肤,同时也能将皮肤上的汗水排放到外界去,使人感觉舒适。天然纤维虽大多具有以上功能,但功能较单一。目前,人工开发的一些高分子纤维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含有大量热传导率低的超细纤维布、中间空隙较大的中空纤维布、防止辐射和散热的真空镀铝织物、把太阳能转为热能的“含锆纤维”、“防暑纤维”等等。用以上材料制成的军服能真正起到“保暖散湿”作用,能给在严寒环境作战的士兵以防寒保护,提高士兵战场生存力和战斗力。

“检测型”军服

在战斗部队,及时掌握士兵生理状态是指挥官评估部队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有助于估计作战的危险性和制定后勤保障计划。为此,由美国陆军医学研究和器材部领导的一个“综合研究小组”研究开发出带有单兵生理状态监测器(WPSM)的军服,应用于“未来士兵系统”。

士兵生理状态监测器由一系列装配在服装上并能检测身体主要部位的小型化无线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使用自带电源,可连续工作数周。各传感器采集的同步化数据通过无线个人局域网(LAN)传输到士兵随身携带的信息存储“中心”。该中心外形大小如BP机,佩带在腰带上,汇集到中心的数据被储存起来或传输到单兵数字化作战系统、指挥通信网络,将来也可传输到英特网。目前用于试验的作战人员生理状态监测器样机包括了心律、行走(行军)、代谢能量损失、体温、动/静状态传感器以及路标/全球定位卫星装置等。路标/全球定位卫星装置能够提供地理信息。这套传感器可提供能量消耗、热量状态、士兵警戒水平等信息。

计划中的双向传感器通信设备使传感器具有根据指令或事件结果重编程序的功能。例如,一旦战场有人受伤,心律传感器可改变其功能,向医生传递全部心电图信号。

▲ 德军未来军服

“营养型”军服

美国防部的军事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一种“营养型”军服,即“皮肤渗透营养传送系统”,实际上,它是特制作战服上的一种传送营养的臂章。在战斗或其他快速行动中,当士兵吃不上饭时,此臂章可将维生素和营养素渗入士兵体内,为士兵输送必要的营养。这种特殊作战服上的臂章,内置一块微型芯片,可与各种传感器相互作用并评估士兵的代谢需要,然后启动芯片上的一个微电子机械系统进行营养传送。该系统采用电子脉冲开启手臂皮肤上的毛孔,通过毛孔将营养素直接渗入毛细血管中。当士兵穿着这种“营养型”作战服上战场时,还可以通过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来接受遥控释放的营养素。通过此臂章,还可以向人体注入一种化学物质,使饥饿者产生一种饱腹的幻觉,以便在断粮的情况下,也能坚持战斗。

“机械型”军服

美国科学家目前研制出一条由“青蛙肌肉”推动的机械鱼,并打算采用同样技术研制一种“机械型”军服。士兵穿上这种“机械型”军服,力量将大大增强,不仅越障攀登如履平地,甚至能够跳跃高楼大厦。其机械鱼游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微型处理器向装置在鱼身两侧的“青蛙肌肉”发出电子信号,控制青蛙肌肉的收缩和扩张。“青蛙肌肉”以葡萄糖溶液为能源。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军服,就是“机械型”军服,在军服上安装微电脑和通信装置,不需任何操作程序,军服就会发挥效能,大幅度提高士兵的力量。“机械型”军服由1台小型发电机驱动,可24小时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蜻蜓型”军服

飞行抗荷服是飞行员必不可少的装备,也是军服中的一种特种服装。瑞士科学家发明一种用液体提供保护的新型飞行抗荷服。它的设计原理与蜻蜓飞行时保护自身内脏的基本原理相同。蜻蜓飞行时会产生30G的加速度,它的主要器官都包裹在液体里,当血液流向一侧时,液体也会流向这一侧,从而产生反压力,起到保护的作用。“蜻蜓型”军服有3大优势:一是生理优势,能维持足够的氧气使头部和肌肉保持正常状态,维持更低的脉搏频率,减少或快速恢复疲劳,使生理重力转移,以及消除手臂疼痛。二是设计优势,能减少热量负荷,有较高舒适度。三是战术优势,能增加作战效能,保障更高的单机出动架次,增加飞行安全和降低作战成本。◆

(编辑/何懿)

推荐访问:军服 万花筒 未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