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石油化工课程思政元素的双轨同行融入机制研究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19 10:15:50

摘 要:基于石化行业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多家石化企业人资资源的反馈,总结了化工生产一线四类人才必备特质,对应每类人才特征,分别坚持从特殊寓意的时间轴线和内涵丰富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主线开展目的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思政教育,并提出了石油化工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石油化工;课程思政;双轨;融入

2017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仪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主要为炼化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据调查,很多化工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除了要求基本具备专业素养外,更看重的事员工的责任感、专业忠诚度、以及其他综合素质。因此,“课程思政”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石油化工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石化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根据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公开数据显示,山东省石化产业总量目前已超过3万亿规模,炼油总产能达2.1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产能聚集规模仅次于美国休斯顿地区(2.7亿吨)、日本东京湾沿岸(2.2亿吨)。山东作为化工强省,目前仅炼化企业,山东共有73家,是2018年1月发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十强优势产业,未来山东发展高端化工,要以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最终目标,是将山东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省,因此炼化行业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绿色化工成为新的行业焦点,石化产业发展迅猛的背后催生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引发高职院校重新对石油炼制及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的思考,如何贯彻中国智造2025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如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嵌入思政教育,使学生修德砺能与精工铸艺同向同行,德技并修,相得益彰,尤为重要。

2.助推专业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在石油化工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剥离思政教育,实质上是变相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和新时代教育使命。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从铁人王进喜投身石油大会战、立志建设大油田的伟大壮举,到改革开放以来以闵恩泽、侯祥驎、陈俊武等一批科学报国、振兴石油工业的闪光模范,从炼油催化剂完全依赖苏联进口到自主开发催化剂出口世界的技术革新,为石油化工课程进行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创造了深厚的有利条件,为突破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提供利器,使得专业课堂生动起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德育课堂又不失专业水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炼化行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

为进一步厘清并梳理当前炼化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推动高职院校化工人才培养质量向高水平发展,现采取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微信扫码、现场交流、企业座谈、毕业生反馈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了炼化企业对入企员工的工作表现反馈,同时收集了新的产业形势对炼化人才要求的产业素质、技能水准。

通过分析来自近50家石化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石化企业更加青睐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同企业文化,甘愿扎根化工生产一线,踏实苦干,吃苦耐劳,在企业工作年限一般较长的踏实奉献型人才。

(2)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工作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4)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企业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的生产管理型人才。

通过提炼上述四类人才特征共性,良好的职业操守、行业的认同感、企业归属感、工作行为的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思维等,应成为职业教育德育培养点。

三、 石油化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1)更新育人教书理念,强化顶层设计。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推出,職业教育更重注重对“人”的培养。这就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专业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摒弃过去“只教书、不育人”观念和教师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上的片面理解。思政教育并不单纯是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和一种真实、立体的认知方式,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效果。职业教育培养注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培养依赖于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同样也德育工作者本身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校园课堂上一个知识渊博、人格高尚、教学技艺高超精湛教师,才能撑得起一个知识饱满、生动活泼的高质量课堂。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学生,靠着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原动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强,学习效果也会如虎添翼。其次,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上,可将通过进一步修订石油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该专业人才德育培养目标,实行硬性规定,在所开设课程设置德育培养指标。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专业教师举办思政培训班。

(2)坚守思想阵地,从课堂教学内容开始

在厘清石化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园课堂理论和企业生产实践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石油化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实施课堂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两条主线:一是以时间为轴线,立足有价值的节日的特殊意义(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世界环境日等),结合时下热词、社会焦点等,形成一系列思政教育契入点;与专业课堂无缝链接;二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创新实践精神等,结合中国炼油发展史和炼油过程中工艺技术改革创新小故事,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要素,绘制“思政教学元素地图”,融入专业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各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以思政日历(如世界环境日、劳动节等)、该专业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各类思政元素(如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科学爱国之路等)为两条主线,将该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入到石油化工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以切实提高石化学子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3)优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做到有的放矢

“課程思政”能否真正无缝链接到教学内容中来,教学设计是必备环节,也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首先,对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融入思政目标,改变以往单纯的技能教育目标,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推进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其次,单元教学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实践的重点,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内容。比如在讲解《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中催化裂化催化剂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穿插介绍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科研传奇故事。在讲解催化裂化工艺操作条件影响因素时,可以引入马克思哲学中联系观、发展观、量变与质变观等辩证关系,从而巧妙渗入课堂教学,发挥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再次,拓展思政资源开发和应用。学校层面组织专人梳理和提供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视频和发表的文章,收集和挖掘典型案例,总结并提炼概念和方法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利用课程网站、移动终端等平台及时发布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和文件,以及社会热点新闻、世界时事报道等。

四、 石油化工课程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

1、 课程思政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层次,应突破从单一的专业维度评价机制,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尤其在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课堂竞赛的评分标准中,设置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系统地引导教师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化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建议设置价值引领或育德功能指标,以此助推课程思政的落地,解决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实问题。

2、 搭建思政育人平台,全面整合教师资源,共唱育人一部曲

目前,高校中思政教师承担思政教学,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两者不互通,也缺乏联系点。鉴于两类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盲点,应从学校层面进一步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资源,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同一门课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专业课内容,将思政元素真正无缝衔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来,发挥思政、专业教师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并真正契入到育人、教学。

3、 实行德育导师制,发挥榜样力量

育人工作无时间、地点限制,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也不局限于课堂。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下一对一的言行感化更有利于他们接受。石油化工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担当石油炼制专业、石油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导师,加强课堂、课下协同育人。学校层面可通过教务、学工实施一体化管理路径,推行“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将专业课教师、德育导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共同打通思政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

4、加大“课程思政”的管理监督。

加强监督管理是“课程思政”推进的质量保证。一是学校层面要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消除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误区,加深对思政教育作用的理解,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可以组建由思政教师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小组,邀请思政教师参与专业教研活动。二是学校要设置“课程思政”的反馈和调整环节,建立课程建设的规范和评价体系,加强课程示范课程建设;三是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部门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中应设置“德育效果”的观测点,如“教师明确了本次课的德育目标吗?教学内容融入了思政元素吗?教师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吗?效果如何?等。校领导要牵头成立研究小组,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及成果。

推荐访问:双轨 石油化工 融入 元素 同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