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23 10:14:02

也许大多數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这样自己就能省心许多,殊不知,孩子“太懂事”也未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究竟是为何呢?不久前,某报社针对“懂事的孩子,最可怜”这个话题,对2000人进行了调查、采访,65.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从小就是“懂事”的孩子,但自己并未因此而感到很快乐;仅19.1%的受访者认为懂事的孩子比“熊孩子”更快乐。由此可见,“懂事的孩子,最可怜”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立足的依据。原因何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边的两篇文章,从中寻找答案吧!

大人爱夸孩子懂事。殊不知,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事。美国的一些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提醒说,“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

“懂事”在框框里

大人嘴里“懂事的孩子”,通常是指那种对大人言听计从的孩子,他们严格遵守家长和教师所订立的家规学纪。他们的成绩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会成为其他小伙伴们的榜样。

因为“懂事”,这样的孩子常常会陷入追求完美的心理泥潭而难以自拔。为了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赞美,他们就算处于众所周知的“青春反叛期”,也会表现得过分顺从。他们会把对家长的不满压在心里,不会承认自己的不满情绪。

“太懂事”的孩子由于整个童年期乃至少年期,都处于成人信条的“阴影”中,渐渐定格在墨守成规的人生道路上难以突破。他们长大后仍会显得有几分天真幼稚,甚至还可能缺乏健康人格和创新能力,最大特点就是“人云亦云”。

失败在骨子里

那些刻意追求成功的“懂事”孩子,心理压力很大,长此下去容易缺乏自信、意志消沉、脾气暴躁,各个方面的进取心可能都遭到干扰乃至扼杀。

为求成功,他们往往在学习时过度透支体力和脑力,再加上沉重的心理压力,极可能引发各种没有明显病因的症状,如头痛、肚痛、疲乏、消化不良、血压升高、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神经官能症和心理疾患。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本来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自己独立个性的必经之路。但太“懂事”的孩子,刻意压抑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也压抑了正常的心理发育,他们的叛逆期可能会姗姗来迟。

这些孩子在性格、行为上,有时可能显得跟大多数同龄人格格不入。比如:有的喜欢以“小老师”自居,对同学们发号施令;有的自以为是,看不惯小伙伴的“傻帽”表现;有的喜欢打小报告……长此下去,他们会变得孤傲、不合群,朋友也很少。在所有这些现象背后,极可能隐藏着“自己不被理解”的“苦衷”,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性格怪诞或扭曲。

一些“懂事”的女孩子,还会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更易产生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

改变还得靠家长

要避免孩子“太懂事”,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须改变理念,切莫将“太懂事”视为绝对优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常常将“懂事”一词挂在嘴边并加以推崇。

家长不妨让表现出“太懂事”的孩子多交朋友,千万不要让他们在少儿时期就成了“孤家寡人”;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让他们整日看书、学习;还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因为孩子能从错误中获得一种自我教育。如果一犯错误就遭到惩罚,孩子容易形成谨小慎微的性格,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孩子往往容易被动地“懂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长应格外重视跟孩子的平等交流,避免家庭成为大人的“一言堂”。

推荐访问:懂事 未必 好事 孩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