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北京文博会散记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2-08 10:10:06

三个年头过去了,北京饭店金色大厅那场繁华盛会恍若昨日。如果说第一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是以国有文物艺术品为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展示,那么,以琳琅满目的私人收藏为主的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则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拥有的庞大财产性收入及其背后依托的文化。

东方之珠香港是继伦敦、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大陆市场中正在流通和收藏的巨制,多曾由苏富比、佳士得公司在香港拍卖,并不断创出“天价”。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艺术品投资重于收藏,且参与者皆为象牙塔中的“小众”。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品走着一条每隔一定时期必然现身拍场的投资之路;港澳台地区著名的收藏机构“清玩雅集”和“敏求精舍”仅由少数商界人士组成,虽不乏影响力,但组织规模小且松散,更未发挥出艺术品内在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对社会公众的教化作用。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以其精心严密的组织、庞大精美的展品和高屋建瓴的高峰论坛,表明北京正在向全球艺术品之都迈进。海内外业者群贤毕至,海内外重器群英荟萃,使这座3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增添了一个“世界性”的标签。

收藏的意趣

收藏与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文化,收藏家收获的是文化和历史,投资家收藏的是金钱和财富。在当今收藏与投资通吃的年代,每件艺术品经过收藏家的研究和传承,不仅在投资上有所增值,还变得更有意趣。

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不仅显示了它的传承经历,更展示了收藏者本身的修养、学识和眼力。今人在书画上乏见题跋,多是请某些著名的鉴定权威看真类有偿服务的证书短跋。在本届文博会主会场的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精品展中,笔者看到傅抱石画心绫边上的“瘦金书”,原以为是某位大师的鉴定意见,细看则是其收藏者刘文杰自跋,字大径寸,观者一目了然。一幅齐白石画赠李宗仁及夫人的画作也被刘文杰自跋为此题材画中第一。旁有他人藏同类册页,可资比较。有意思的是,齐白石赠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曹锟贺寿的朱竹画作旁亦有刘文杰长跋,谓此画早年在陈英处,被唐云掠去,流往香港,终为所藏的“天人合一”之缘分。从这段跋中,我们知道了曹锟、唐云、陈英与此画的渊源,只是疑惑画作如何流到香港的?从“瘦金书”体的跋字看,书者虽少灵气,但下了番功夫,希望跋画合璧,相得益彰。想一想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也仅在藏画上钤盖藏印,以证曾经拥有,而大陆藏家已在画心旁绫上敢书特书,只是这样做的人还不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财力、精力买一幅画后题跋。而书画以外的油画、瓷器、玉器、杂项也无法承载收藏者的题跋。在文博会的油画区内,一个观众正在用手机告诉这幅画的作者自己正站在画前,通话后用手机拍照留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清乾隆“御览之宝”玉印以高贵的皇家身份、不菲的身价、神秘的流传经历,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历史的沧桑把这枚玉印回家的经历渲染得颇为壮烈,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上届文博会国有资金购回的圆明园兽首,而这件皇家至宝是个人购回,代表着一个新的收藏投资时代的到来。

另一个人的题跋不能不说,他就是力挺北京保利拍卖的《砥柱铭》为北宋黄庭坚真迹的台湾大学教授傅申。这篇为张大千《西园雅集图》题写的长跋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兴趣。笔者远观以为是名家书法作品,细看落款方知是傅申先生,也当属名人之列。四屏绘画,四屏题跋,相互辉映。傅申先生有关《砥柱铭》的观点不敢苟同,而其书法功力确实不浅。在这点上,大陆诸多鉴定“大师”们都应向傅申先生学习。

亮相古瓷可圈可点

古代瓷器是藏界大项。此次文博会中,南京博物院的清雍正青花黄釉带盖梅瓶代表着雍正时期青花黄釉的最高水平。扬州市文物商店所藏的元代釉里红祈雨图纹罐,口有残失,镶以锡镶嵌,罐体胎质细白,釉色青润,红色纯正,尤其纹饰以人物为主,十分少见。同类瓷器,仅见上海海关查扣的一件元代釉里红人物纹玉壶春瓶,海外拍卖过一件元代釉里红人物纹玉壶春瓶,而此罐是其中最精美者。

展会中的私人藏瓷,可以说是每个时期每个窑口的代表之作。

元代青花瓷器虽与元代釉里红瓷器齐名,但存世数量、器型变化、纹饰内容都超过了釉里红瓷器,同一展厅中的元代青花绘龙纹大罐和青花绘风纹梅瓶,不仅器型、纹饰、呈色、胎釉十分精绝,其纹饰内容也十分少见。龙凤纹饰在明清大部分时期皆为皇家专用,它象征着皇权、王权的天授之道倍受今人追宠。此龙纹罐偏大,胎白釉莹,青花呈色蓝艳,尤其是罐身绘行龙纹饰,精美细致,气势威武,龙鳞为蓝地白纹,堪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所藏龙纹瓶和英国大卫德基金会的一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大瓶比肩。凤纹梅瓶,青花呈色浓艳,纹饰与器型相结合,堪称奇美,艺术品质应远高于上述四件元青花瓷器。此两件元青花瓷器皆为浙江徐龙集团收藏。大陆那些元青花收藏“发烧友”们,应该没有了遗憾,因为中国大陆藏家还收藏有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瓷,档次、水准完全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博物馆藏品相媲美,而徐龙藏品只是让我们看到了民间收藏的冰山一角。那些深藏不露的宝贝又有多少呢?

宋金时期的定窑瓷器存世并不少见,但定窑白瓷烧成的象生瓷——砗磲,却十分罕见,会展中一件定窑白瓷砗磲,胎釉皆白,造型逼真,应是以砗磲为模翻制坯体后烧成,可与定窑的瓷海螺比肩。洪武外酱釉内霁青印龙纹盘,完整器极罕见,造型轻巧,代表着洪武晚期制瓷业向永乐时期发展的面貌,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洪武釉里红瓷器和青花瓷器,皆为这一时期制瓷业中的名品。展会上私人收藏的釉里红绘缠枝莲纹大碗,发色纯正,虽碗型偏小,但对私人收藏而言,十分难得和珍贵。

另如宋代官窑洗、宋金时期钧窑三足洗、永乐青花绘葡萄纹大盘、宣德青花卷草纹贯耳瓶等瓷器,不仅是这届展会的亮点,也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中可圈可点之物。它们和展会中那些油画、漆器、珐琅器等藏品,不仅陶冶了藏家的自身修养和性情,还在心情的愉悦中,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和升值。

文化先导的北京

民间收藏群体从早期对某种器物的喜爱所产生的萌动,发展到对某类器物的收藏和研究,不仅推高了它的市场价格,扩大了其投资功能的影响,进而放大了收藏的文化影响,促使民间收藏者直接问鼎自己在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行为中的话语权。藏品收集、理论研究,只是获得话语权的必经之路。而正确的理论往往可以成为行为的导引,指导着发展方向。在文博会的高峰论坛上,既有“文物博览会将成为中国文物市场的里程碑”和“北京初具文物艺术品之都的条件”的政府展望和肯定,也有著名藏家张宗宪“内地拍卖市场前途无量”

的祝福。既有画家杨飞云“文物博览会给油画界搭建发展平台”的期望,也有著名藏家、经纪人徐政夫、王定乾“投资收藏具股市特质”“艺术品市场中国时代来临”的研判。藏家们还从“藏品人文内涵重于价格”“收藏应成为艺术品市场核心”“收藏家应更具社会责任”“收藏要有民族心怀”“收藏切勿急功近利”“要选择能力所及的藏品”等诸多方面,建言收藏市场的发展。面对民间个人收藏的崛起,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博物馆为公众服务方面畅谈、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感受。一些文物艺术品理论界人士也提出了“这个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效风险控制将成为高端收藏市场的一柄利器”,同时,“这个市场需要两套不同的价值评估体系”,并认为“艺术品数据库可有效指导艺术投资”的中肯之言。文博会让所有参与者从丰富精美的展品和精辟独到的理论上体验了盛会的魅力。

戏剧性的场景出现在闭幕前的主会场。在元青花龙纹罐和凤纹梅瓶旁,一位自称对元青花有很深研究水准的林姓老者,指责这些元青花和其他瓷器“全是假的”,引来参观者的驻足。中国收藏界向有体制内、体制外专家之别,借助电视传媒,体制内外的艺术品鉴定专家们展开了话语权之争。而老者的异议,正说明了文博会存在的必要。当今收藏界中,各种利益博弈交织在一起,直接影响着理论界和市场,认为博物馆藏品是假,自己藏品是真的“收藏家”不在少数。如何引导、教化既关系到收藏投资的得失,又可引申到文化艺术的发展。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是北京市文物局以政府搭台、公众唱戏的独特形式运作的成功典范,不仅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打造了“人文北京”的历史文化形象,将会成为建成世界城市的文化先导。

无论是世界各国的历史,还是历史上的北京,任何一个真正的世界中心城市,不仅建起了如林的屋厦和广大的行政区域,更延续和发展了自身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和雅典、文化复兴和佛罗伦萨、“天可汗”的唐朝和长安、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和大都。北京是周代燕蓟、辽南京、金大都、元大都和明清两代皇城的五朝古都,数不尽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遗珍如雨如烟。当我们站在元人赵孟頫书《兰亭序》前,是否也会不禁畅想起600年前的赵孟頫在元大都城中,或会友、或读书、或吟句、或挥毫、或品茗呢?

历史和文化的眷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的,首都博物馆中虽然也陈列了与赵孟頫齐名的元代大书家鲜于枢《石鼓歌》卷,但我们已无法知道鲜于枢在大都的踪迹,鲜于枢藏过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则远在宝岛台湾,观之不易,鲜于枢墓中出土的笔砚也远在浙江,更无缘亲睹了。

文化就是这样,她把一颗颗历史的明珠穿成了民族发展的美丽图案,北京则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文博会中观宝是我们的福分,因为许多私人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平时深藏密阁,无缘相见。是文博会让我们得以近观,让我们翘首以待:文化先导下的北京,率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推荐访问:散记 北京 文博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