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经济学视角下的非洲语言多样性思考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3-11 10:13:45

【摘要】非洲语言语种繁多,占世界语言总量的近三分之一。非洲国家的多语使用所引发的教育、经济及文化传承问题,引起了学届多方位的思考。本文结合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分析语言多样性的优势和必要性,为非洲语言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关键词】语言多样性;非洲;经济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当今存世的语言有7000余种,而在非洲使用的语言就高达2000余种,占世界语言总量的近30%,很多非洲国家多语并存,一人讲多种语言的情况也较普遍。正如斯旺所指出的:“经济学家很少研究语言本身,语言的某些最为显著的特征几乎没有引起注意;而社会语言学家虽然研究了多语制、翻译和同声传译的成本与收益,却未能跳出成本计算的圈子,忽视了经济学理论中的许多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是社会化和交流的最佳工具,能够表达和传播社会和文化实践;语言对知识的发展和传播不可或缺;丰富多彩的语言是人类创造性的体现;语言是语言使用者身份的一个标识;语言承载着人类的经验、文化、身份、期待和梦想;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非洲语言现状

美国语言学家格林贝格(Joseph Greenberg)将非洲语言分为四个语系:科伊桑(Khoisans)语系,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以及安哥拉的部分地区;尼日尔-刚果(Niger-Congo)语系,分布于非洲中部及西部的广大区域;尼罗-撒哈拉(Nilo-sahariennes)语系,分布于苏丹到乍得尼罗河沿岸;亚非(Afro-asiatiques)语系,分布于非洲北部及东部,如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每个语系之下还包含多个语族,如尼日尔- 刚果(Niger-Congo)语系,我们比较熟悉的斯瓦西里语(Swahili)属于该语系下的贝努埃-刚果语支。

非洲语言语种繁多,而且每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口数量差别也很大。如斯瓦西里语,从民主刚果、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一直到喀麦隆的广大地区,讲斯瓦西里语的人口有4000余万人,而有些语言只有几十人在使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世界上96%的语言只有4%的人口使用;另一方面,有的非洲国家本国内语言数量就达百余种,如尼日利亚,统计在册的语言有470种之多,喀麦隆有279种语言, 刚果(金)221种,刚果(布)60种,超过100种语言以上的国家还有苏丹(132)、坦桑尼亚(131)、乍得(127),只有500万人口的贝宁语言数量也达50余种。

三、语言与经济学的渊源

经济学家对于语言现象的关注可追溯至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或杜尔哥,他们在研究基于“商品交换”的人类社会进步时,分析了语言起源,并指出“交易需要语言”。然而19世纪末社会科学的细化使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分离,从而导致经济学家们渐渐远离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直到1965年信息经济学开拓者雅各布·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在研究信息经济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而且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成为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François Grin指出语言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一种范式,在对表征语言变量的关系的研究中,使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它主要是但不专门地侧重于经济变量起作用的那些关系”。国内最早研究语言经济学的张卫国教授认为,广义上,语言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狭义上,语言与劳动收入关系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语言动态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博弈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等构成了当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语言经济学不仅关联社会语言学,语言也是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以及文化经济学涉及的一个变量。我们参照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法国经济学家,198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观点。他提出了“单市场经济模型”和“多市场经济模型”概念,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均衡理论和最大效益理论。

将市场经济分为单市场经济与多市场经济的方法,语言经济学或可分为单语言经济学和多语言经济学,前者研究语言交际的最优化,后者研究多语制经济。

四、语言多样性的经济学分析

(一)语言与劳动力市场

语言与劳动力市场和移民这一主线的研究始于对19世纪末美洲移民的研究,主要解释为什么不同语言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研究方法上主要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排除教育、经验、劳动类型等变量因素来解释语言这一变量对收入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可以看作是个人和社会通过投资可以获利的经济资源,它不只是身份的标志和潜在的有价值的能力,而且也是植根于人的一种语言属性。因此劳动力国内的流动和国外外来移民引起的语言交流费用可视为人力资本的构成成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移民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产生了语言交流上的问题,语言学习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移民劳动收入及其分配上)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语言与劳动力市场这一研究主线以实证研究为主,如美国的外来移民和当地白人收入的实证比较,加拿大英语母语及(魁北克)法语母语人群收入比较,德国客籍工人和当地人收入的比较等等。1999年,François Grin对瑞士国内掌握英语对其收入的影响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分别揭示了收入与语言、收入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观察一致,即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来说,第二语(英语)水平高收入水平也高,第二语水平低收入相对也低。

(二)语言与语言的传播及保护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与消费方式的转变,一些以前不被重视的社会边缘现象在此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关于市场功能的经典经济学理论也认识到市场并不能总是以最优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经济学领域诞生了公共产品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等,而分析市场失灵的这些经济理论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对语言这一要素的重新再认识。

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是指某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降低其他消费者对该物品消费水平的物品。作为公共产品有两个特点:(1)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另一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消费的非竞争性);(2)所有人可以自由使用该产品(受益的非排它性)。语言很明显具有以上这两个特点,因为在一个语言群体中,语言的使用可视为一种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因此语言被斯旺称之为超级集体产品。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对语言的使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白搭车”现象,即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因为公共产品并不总是免费的,其使用者总是尽可能以小于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价格消费,从而导致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因为“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因此如果说一门语言其自身创造具有自生性,那么该语言的使用、发展和维护则是必不可缺的。

(三)语言与创新思维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因此占有原材料资源及生产工具是人们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并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个体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信息、知识和思想,这也正是创造力的体现,而创造力是我们进行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是所有权,而后工业社会的分层标准则是知识和教育,它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是知识架构起来的社会。

而语言作为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创造能力。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人类生物能力的一部分,语言应被视为人的天赋属物。”“每种语言的背景语言系统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再生工具,它本身更是思想的定物,是个体心智活动、印象分析、心智资源整合的程序和指南”,因此语言不仅仅是言语行为的观测产物,它作为社会现象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其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物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如果每一种语言体系让个体在进行概念化、推理、交际、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方式都稍有别于其他语言,那么丧失一种方式就会像去掉一块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理解这个过程的积木块。黑尔就直接指出,语言多样化的消失对学术来说是一种损失。

有研究表明,拥有多语言的能力对优化大脑运行有着显著作用。从小掌握两门以上语言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的“认知灵活性”能力相对普通孩子会更强,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会更具主动性,擅于表达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的灵活性更强。

五、结语

非洲的许多语言历史悠久,语汇和表达方式丰富,大多数非洲语言没有文字,更没有出版物,而且在语言理论方面研究大多比较落后。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多语化被认为是阻碍国家统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非洲的一些多语言国家也在简化语言使用,实行统一的官方语言。确实多种语言加大了人们的沟通成本:对个体而言,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一国而言,实施多语制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巨大的财政开支。但是,我们不应忽视语言的资源属性,它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产生于社会实践,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互动的符号系统。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都是通过语言来建构,在沟通行为中协商和实现的。正是语言这一符号系统,使所有的社会互动、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了可实现性。如果没有这些语言产物,那么文明将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 刘鸿武.非洲文化与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6~79.

[2] 鲁宾斯坦著,钱勇,周翼译.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 苏赖特著,陈新仁译.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21.

[4]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56.

[5] 林勇,宋金芳.语言经济学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4(03):65~68.

推荐访问:非洲 多样性 视角 经济学 思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