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丁玲的小说创作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06 10:20:27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丁玲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抒写着心中的话语,为中国文坛塑造了一系列充满个性精神的新型女性。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诞生为研究者解读文本,尤其为分析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光芒解读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于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 批评理论 丁玲 小说

丁玲沐浴了“五四”思想启蒙的社会风尚,也感受到了退潮后“无路可走”的苦痛,其内心充斥着浓郁的感伤情调,却苦于无处倾诉,便踏上了文学诉求的道路。这位在文坛上有着深远影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进行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呼应文学主流的前提下,创作出了具有丰富思想内涵与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个性精神的女性形象,为文学画廊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丁玲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女性抒写意识。在丁玲早期的创作中,作者引领我们认识了憧憬独立自主生活的梦珂、勇于追求幸福爱情岁月的莎菲、为了大山外面的梦想最终选择自杀的阿毛姑娘、几位饱含苦闷感情心理的女教师……在30年代革命文学盛行的风潮下,丁玲紧跟时代潮流写出了许多以革命救亡为主旨思想的作品,例如有“革命加恋爱”模式的《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等作品,但是文中仍然有女性的身影,并且相比较于丁玲早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女性有了更加明确的出路。延安生活,是丁玲进行文学创作的一大际遇,《讲话》前丁玲的创作思想重回“五四”时的启蒙主旨,文本主人公再次聚焦于女性的身上,创作了《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作品。《讲话》之后,丁玲践行《讲话》精神,深入“工农兵”生活,零距离地体验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创作了反映土改运动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还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创作了《母亲》这部影响深远的小说。在丁玲复出之后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中,如《杜晚香》等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8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作为理论思潮被引进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的理论资源、精神品格、目标诉求上的革命性和反抗性,已经被有效地植入到当代中国的批评理论话语之中。特别是女性作家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一部分进行的文学创作,更促进了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兴盛和繁荣。“性别,是女性主义批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重要视角,男性和女性无论在心理气质还是社会角色或社会地位上的差异,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文化作用的结果。”[1]男女生来是平等的,性别差异是在后天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要使得男女平等,就必须改善社会结构,使社会制度更有利于女性身心的健康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始终围绕着对父权制的批判和建构以女性为中心的批评而展开。”[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几千年来,无论中西,就两性文化而言,一直延续着男尊女卑的传统,冲破父权统治的语言,创造革命性的平等的语言,是女权主义的目标之一。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传入,对于解读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权利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女性主义批评中对父权制的反抗和女性视角的建立来分析女作家丁玲的代表性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且进一步梳理丁玲作为女作家身上的女性意识。

一.对父权制的反抗

生长于湘西古老世界、各民族杂处的女作家丁玲,从小便体会到了寄人篱下、人情冷暖的世态炎凉,还没深切体会父爱的温暖,父亲便不幸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丁玲自尊自傲的秉性,“五四”新思想对丁玲的感染,促使她更加关注女性的命运,强烈反抗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陈习,反对男性在社会中的霸权地位。这种对父权制的强烈反抗和鲜明的女性意识在丁玲的作品中便能清晰窥见。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在深入农村生活并亲自参加了一个农村的土改运动后,反映农村土地政策的一部力作,被国内和国外的读者视为可以“理解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代表作品之一。”[3]作品中丁玲为读者全面形象地塑造了暖水屯土地改革的场景,尤其是觉醒后的农民反抗地主的无畏精神和勇气。丁玲在这部作品中明确地传达了她对《讲话》精神的践行,与丁玲早期以伤感苦闷的新型女性的作品迥然有别。虽然这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作品,但是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是黑妮这一出生比较特殊的地主侄女的形象,我们仍然能看到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姿态。作为女作家的丁玲,有着男性作家没有的女性体验和女性心理感受,她能够以更加细腻的笔墨勾勒出女性的心灵世界。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解读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作品中,黑妮形象是对丁玲早期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继续,但是又不同于早期女性伤感苦闷的愁煞,黑妮是一位对未来满怀着阳光心情的女子。黑妮,在五岁时便成了孤儿,跟着成分是地主的二伯父钱文贵一起生活。虽然黑妮在地主家庭的环境里生长,吃穿条件优厚,但是黑妮的性情与钱文贵一家明显的不相投,“她很富有同情心,爱劳动,心地纯洁,她喜欢种菜的大伯父钱文富,常常到他园子里去玩,听他的话。”[4]黑妮更喜欢贫农成分的大伯父,抑或跟着大伯父,生活条件没有在二伯父钱文贵家优裕,但是精神生活却会更加充实,心情会更加舒畅。钱文贵收养黑妮,并不是出于对黑妮侄女不幸命运的同情,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要借着黑妮的姿色来实现自己内心阴暗的计划。他让黑妮去亲家顾涌家里打听关于“胶皮大车”以及相关的事情,结果黑妮到了顾涌家里后,将伯父交给她的事情完全抛在脑后,黑妮视全家人都当做权威的伯父的命令于不顾,与其说是黑妮因为年龄小忘记了伯父的嘱咐,倒不如说是黑妮对于权威的蔑视,她不愿意受制于钱文贵的约束,她向往更加自由的生活。这里便是黑妮对于父权制权威的反抗,她不迷信于伯父所谓的全盘计策,她看重的只是良心上的公平。陆文采认为“丁玲以女权主义的思想,在黑妮身上显示‘世间最贫困的是女人,但最富有的也是女人’。”整个暖水屯都将钱文贵当做一大恶霸,原以为黑妮也会像一般的地主家女儿那样蛮横霸道,但是接触次数多了便会发现黑妮的善良。黑妮接受过新的思想,她有自己追求的权利。程仁给钱文贵当长工,这位朴实憨厚的男子,性情善良,黑妮与程仁可谓一见钟情,两个人相约:程仁攒够钱便来迎娶黑妮。黑妮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并不在意家庭成分的悬殊,她有着新式爱情的思维,自己喜欢的人与事就会积极地去追求而不顾伯父的自私想法,她对程仁充满了爱意,甚至在那个保守的年代都能说出“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咱一个亲人也没有,就只有你啊!你要没良心,咱就只好当姑子去。”[4]这样激进的话来。黑妮对于爱情义无反顾地追求,便是对以钱文贵为首的父权制强权的反叛,单纯的黑妮并不知晓钱文贵心中的阴谋,钱文贵原先不同意黑妮跟着一无所有的程仁,是因为当时的程仁没有利用价值,黑妮不管这些,她对程仁的爱是没有功利性的,她的爱坦坦荡荡,伯父的小计谋是阻挡不了黑妮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的。当共产党的土改政策波及到暖水屯时,贫农的生活有了奔头,党领导群众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农民真正地翻身做主人了。地主钱文贵被打倒,也就从真正意义上解放了黑妮,也减轻了后来当选为农会主席程仁的心理负担,他们最终必定会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黑妮的故事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权制的挑战与反抗,女性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半边天,女性有自由自主的权利,尤其是女性的婚姻爱情,她们不再迷信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所爱,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关于女性对于父权制的反抗持赞成的态度,要想颠覆“性歧视”,就必须推翻父权制的社会结构。

二.女性觉悟的提高

“女性主义批评试图通过性别的视角提高妇女的觉悟,因此它的政治性显而易见。”[1]女性觉悟的提高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中明显能体现出来,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里,妇联会主任董桂花是一位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妇女干部。她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在嫁给暖水屯李之祥之前也吃过不少的苦头,她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奢求,更没有想着农家出身的她能够走上政治的道路。因着李之祥的老实厚道,所以董桂花没要一分钱的彩礼便嫁给了他。婚后,董桂花待人和气,知道艰难,知道冷暖,过家有计算,在暖水屯的口碑很好,因此当暖水屯要成立妇联会时她便当选为了主任,踏上了从政的道路,在日后为暖水屯办事的过程中,董桂花兢兢业业,她虽然不太会讲台面上的话,但是把心思用在了暖水屯的发展上,当村子里遇到事情的时候,她便找人开会,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办识字班的时候她也认真负责,她认为只有知识和文化才能促进暖水屯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董桂花和土改工作组成员杨亮谈过话之后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方向,为村办事的积极性更加强烈,她知道只要诚心实意地为民办事,不会讲官话也能办成大事,她认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农民一定能够翻身做主。董桂花的觉悟在政治化的大环境下逐渐提高了。

中国的女性向来是不参与政治的,她们已经习惯于恪守“女主内”的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政治觉悟也在不断提高,她们不仅仅满足于家庭这一小空间,而是要追求更广阔的世界。目不识丁的董桂花当选妇联会主任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之后的政治道路上董桂花会越走越远,政治觉悟会越来越高。女性主义批评致力于从文学文本中揭示出性别压迫的历史真相,以期引起妇女的警觉、提高妇女的觉悟,从而颠覆、对抗旧有的文化和性政治秩序,使作者和作品从父权制意识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董桂花在新社会政策的庇护下解放了旧思想,提高了自身的觉悟,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父权制的反抗,是女性在社会上地位提高的表现。

三.丁玲及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深化

众所周知,丁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也是作者自身女性意识的反观。在丁玲一生的文学创作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女性思想的发展,她自身的命运促使她对女性的生存有着特别的关注,我们也正是从这位有着强烈责任意识的女作家笔下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命运以及她们思想的变迁。

丁玲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不是一位简单地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家,比起其他社会因素来,人物性别对丁玲来说更加重要。丁玲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小说表现女人某些不可名状的本性,她抓住了容易损害现代中国妇女的传统和习惯势力,看到了要害,便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是终究是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纵观丁玲一生的创作,女性意识在丁玲作品中是呈深化趋势的,从早期伤感苦闷的莎菲到追求革命抛弃爱情的丽嘉,再到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贞贞,继而到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黑妮,政治诉求浓厚的妇联主任董桂花……丁玲笔下的女性自主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丁玲本人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深化,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丁玲更加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坎坷,女性和男性一样,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一样能够勇敢地克服。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流行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为我们研究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种极有意义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文学批评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5,206.

[2]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1.

[3]陈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A].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丁玲.丁玲文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66,268.

推荐访问:视角 批评 创作 女性主义 小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