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活动自查报告 时间:2022-04-08 10:09:29

灾害是人类的敌人,但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在战胜灾害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增强知识、促进团结。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抗灾,尽最大可能拯救灾民的生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方都会以其优势发挥作用并作出贡献,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天职的专业,在长期的灾后重建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工作是救难解困的专业活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面对的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人类应对这些问题能力的提高,首先在发达国家,后来在世界各国各地发展出了专门帮助贫困群体、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并促进其发展的专门职业,这就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助人职业,它以遇到特殊困难、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正常生活的人群为服务对象,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们脱离危险、走出困境、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不但在人们遭遇困境时从“治疗”的角度去诊断问题,向其提供帮助,而且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还从发展的角度去启发、帮助他们增强能力。通过这些专业活动,社会工作不但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走出困境、融入社会、正常生活,而且可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可以对陷入困境者实施物质帮助、心理舒缓、社会关系重建等多方面的支持。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世界各国各地,社会工作在救助灾民、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社区和社会关系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从“大灾害”的概念看社会工作介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意义

灾害是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对灾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破坏他们的家庭及社区的社会结构,并会严重地影响灾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行。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灾民造成严重的、长期的心理创伤,破坏原来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给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样,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就是多方面的和影响长远的。从人员伤亡、家庭破碎、心理创伤、社会关系破坏、房屋财产损失等角度来看,灾害是一个重大伤害事件,也可以说,如果比较全面地看待灾害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就应该有一个“大灾害”的概念。“大灾害”概念不但强调灾害的广度和烈度,而且也注意到破坏性影响的深度。即看到它对灾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看到灾害对维持社区正常运行的社会结构的破坏,看到它对人们的心灵和持续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大灾害”的角度来看,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做更多工作,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得更加深远。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能以其对人类的深刻关怀及专业服务方法而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比如,在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理解不同灾情背景下(包括灾害发生、救援及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灾民的需要,如何看待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并更好地促进灾后重建,如何重建灾区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结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权力结构)尽快恢复、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如何善用各种支持性资源以促进不同类型的灾民,特别是严重受损灾民(尤其是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的生活,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都需要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予以认真考虑,并在持续的灾后重建中实现。在这方面,社会工作坚持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通过科学评估,在多重社会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介入(服务)模式和方法,帮助灾民并与他们合作,促进他们恢复重建家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持续性地给予支持性关注,将会有利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开展。

三、灾后重建中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

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方法可以协助政府在稳定灾民情绪、进行物质救援、合理统筹资源(特别是志愿者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在以下诸多方面发挥作用。

1.灾后重建政策的落实及福利服务的提供。灾害发生后,众多应急事件发生,政府部门的有限人员常常难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社会工作者以其对政府救灾政策的准确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方法,可以有效地协助政府落实救灾政策,向灾民提供服务。由于社会工作者具有以服务对象(这里具体地是指灾民)为本的价值观念,又具备在复杂的社会—心理环境下工作的方法,所以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使救灾政策产生更好的效果。

2.开展需要评估,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和重建计划。灾害发生初期灾区秩序的相对无序是必然的,而此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向灾民分配和提供物质资源。从“大灾害”的角度来看,灾后重建包括了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内容,而且灾后重建的任务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当然也是以灾区民众为本的。考虑到不同类型灾民在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救灾和灾后重建方案就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后重建基本上是强调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这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进一步完善灾后重建体系,考虑到灾区重建的社会及心理层面,那么灾后重建计划就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考虑到不同灾民群体的特殊处境和需要。因为,无论如何,灾区人民是灾区重建的主体,灾后重建主要靠他们在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去实现。因此,针对不同灾民群体的当前及长远生活开展科学评估,以制定灾后重建计划,是社会工作者可以介入的重要环节。

3.开展实际服务。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提供专业服务。在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帮助灾民并同他们一道渡过难关,重建家园,重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秩序。比如,灾后学生的学习、学校生活自然与灾前有很大不同,学生和教师如何在新的情况下逐渐恢复正常教学需要新的设计,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破碎家庭的生活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如何支持那些破碎家庭逐渐走出困境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里涉及这些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及社会关系网络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细致的工作,可以施以援手。至于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的救助和服务,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在社区重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协助政府重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重建规划,推动社区重建项目的开展。

总之,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可以在涉及灾民生活的众多环节和层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服务,扮演服务提供、资源动员及协调、服务的个案管理、方案设计、重建项目推展等多种角色,对灾后重建发挥促进作用。

四、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条件

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服务的制度安排还处于设计之中,社会及许多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足。我国既缺乏独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政府、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中也缺乏社会工作岗位。现在,我国具备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可能散落于不同系统)、该专业一些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也包括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实际工作者。要使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需要各方面创造条件。这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在当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要联合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机构要主动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现在,民政部已联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到重灾区联合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行动。这种合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使社会工作者有广阔的参与灾后重建的平台。

2.开展灾害社会工作培训,增强社会工作者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能力。多年来,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在参与灾后重建之前,这些专业人员也必须参加新的培训,以有效参与救灾及灾后重建实践。对于那些实际工作者则需要加强培训,以避免非科学参与行为。在这方面,建立一个面向前线工作人员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同样是必要的。

3.建立包括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灾区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立包括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是必要的。在综合性的支持灾区重建的机构中,社会工作者与其他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合作,有利于服务的开展和形成对灾区、灾民的及时、持续的支持。

4.社会工作专家要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对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来说,参与灾区重建是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他们不但要参与灾区重建的行动,还要在此过程中开展研究。这一方面可以向政府提出灾区重建的政策建议,更好地开展服务,还可以形成本土的灾害社会工作的模式和经验,在更大范围内为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贡献。

(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栏责任编辑 仲仁)

推荐访问:建中 社会工作 灾后 发挥 作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