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4 18:30:13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新形势下党根据干部队伍现状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树立正确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求。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央和地方投入4万亿人民币,拉动经济增长,胡锦涛同志在这时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要求领导干部要以优良的作风和正确的思想认识,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怕困难和艰难险阻,共克时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恢复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干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认真履职尽责,竭力造福大众,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了谁。特别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人关键阶段,任务异常繁重,迫切要求各级干部始终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并将其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时代要求。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并善于根据时代发展提出新的具体要求。新时期新阶段,着眼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方面的突出问题,又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的具体体现,是对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内涵的丰富发展,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要求的与时俱进。各级干部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始终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政绩。

(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干部干事创业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近两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看,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虽然表象不同、成因复杂,但主要在于一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群众的疾苦和利益漠不关心,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各级干部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带头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执好政。

二、领导干部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基本内涵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再到今天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种种不同的提法,说明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要求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思想层面走向工作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内涵,体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需求。

(一)事业观的基本内涵。事业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事业,为谁干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明确干什么事业。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这个继承和发展,就是我们要从事的事业。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对为谁干事业有清楚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要“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领导干部是人民推举出来、专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领导干部所从事的事业,必须是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干干净净”应该成为领导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的鲜明特点。

(二)工作观的基本内涵。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工作,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是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为民的工作态度、亲民的工作作风、靠民的工作方法,在为群众谋利益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要明确干什么工作。领导干部就是在为党工作、为国家工作、为人民工作,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从2002年到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福祉。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要对如何工作有清楚的认识。工作观是社会实践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党的思路很清晰,要求也很明确: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要求“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这一总体思路,中央提出了关注民生的要求,这就是确立正确的工作观的基点和依据。我们的工作基础是人民群众,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民群众,我们的工作目的还是人民群众。

(三)政绩观的基本内涵。政绩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政绩,政绩何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明确做出什么政绩。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人正确政绩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为民、发展、求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对政绩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对此,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义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

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义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倾听群众的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主要途径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履行责任上。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敷衍推却之理。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要常思量自己工作岗位的来之不易,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此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领导干部要负起一个地区发展、一个部门履职的责任,集中精力抓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有多大的权办就要负多大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如果只追求权力而不尽责任,则必然导致不作为甚至权力滥用,

(二)要强化宗旨意识,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首要标准。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宗旨意识,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实处。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南人民共享。

(三)要强化发展意识,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科学发展上。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只能是空谈。发展是否科学,是衡量领导干部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否正确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科学发展上。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强化发展的紧迫感,把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四)要强化忧患意识,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落到开拓进取中。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会形成一种自我加压、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就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一定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开拓进取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推荐访问:领导干部 要树立 政绩观 正确 事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