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自我鉴定 时间:2021-07-19 10:17:1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点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对策。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3-106-4

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品)、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废纤维、废电池及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等[1]。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大多数农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处以及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和处理系统,各类垃圾未得到统一集中处理,影响了新农村的面貌,对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也造成了直接威胁。

“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管理模式在一些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都采取完全混合收集方式,并不能减少垃圾处理量,同时增加了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难度[2]。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农村为研究对象,根据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以期为条件相似的农村提供借鉴。

1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1.1 峨山县概况

峨山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2°37′,北纬24°01′~24°32′。峨山县总面积1 972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6%,坝区和河谷面积占4%。境内地形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小坝子,主要分布于县城及城郊、小街、双江、甸中以及化念;②谷地,各乡镇均有分布,较长的有岔河、绿汁江、猊江下游以及亚尼河谷等;③山地,遍及全县。

峨山縣下辖8个乡镇(街道),共有523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峨山县常住人口17.0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3.73%[3]。2018年度,峨山县有富良棚乡1个贫困乡和35个贫困村,全县未脱贫贫困人口130户449人,属于典型的山区县。

1.2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组成

2018年,峨山县农村人口9.14万人。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玉溪市属于四区三类城市,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按0.48 kg/d计算[4],峨山县年产生生活垃圾16 013 t。从垃圾成分来说,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当前,生活垃圾数量多、品种广、处置难度大已成为常态。

1.3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峨山县大部分村庄根据人口规模建立了一两个生活垃圾收集池(房),一部分村庄实行车载移动式垃圾箱。峨山县6个乡镇(非城关镇)建成镇区中转站3个、简易垃圾填埋场6个、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场1个,配置垃圾运输车17辆,建成垃圾池(房)551个,配置垃圾箱86个。县城和县城近郊范围内,采用“村收集、街道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地理位置离城较远的乡镇,采用“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对边远村庄的农村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就地填埋以及农家堆肥等简易方式进行处理。

2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

2.1 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不完善

虽然大部分村组建立了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池或坑,但垃圾清运和处理设施较简易,垃圾处理方式仍是简单转移填埋、临时堆放焚烧和随意倾倒,易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收运体制机制不完善,垃圾清运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垃圾长期无人清运,导致垃圾池恶臭熏天,周边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垃圾清运配套设施不完备,农村需要大量的垃圾桶、钩臂箱等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仅有少数村庄配备了这些设施,大部分村组垃圾得不到快速清运处理。

2.2 垃圾资源再利用效果低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尚未在城乡实施,多数农户仍然习惯于将厨余垃圾和剩菜剩饭等有机垃圾和一般生活垃圾一起堆放,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少数群众分类了但在收集、转运过程中又全部混杂,导致垃圾数量逐年增加。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纸盒以及金属制品等混入普通的生活垃圾内进行填埋或集中焚烧,没有实现资源再利用。另外,越来越多的农药瓶、玻璃瓶、废旧电池以及电子产品等废弃物混杂到生活垃圾中,形成了新的处理难题。

2.3 治理资金普遍短缺

大部分乡镇对农村垃圾的治理还停留在依靠财政资金搞建设上,主要依靠整合涉农、环保项目建设资金带动开展。县级财政投入有限,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导致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投资严重不足,采用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运作的项目不多。村庄垃圾收费制度虽然都已建立,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配套不足,难以调动基层垃圾收费的积极性,存在垃圾收费执行不力、收费体制机制不规范和不健全等问题。

2.4 运行管理机制亟需完善

农村生活垃圾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乡镇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农村垃圾乱倒乱烧等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大,城乡结合部、乡镇交界处环境卫生存在监管盲区和卫生死角。部分村组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弱,特别是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村庄,垃圾清扫、运输处理等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通常只是在逢年过节时组织群众或党员集中清理,长期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2.5 群众环保卫生意识有待提高

许多群众基本能做到“自扫门前雪”,但要规范自家的垃圾倾倒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宣教过程。“村规民约”制度还不完善,部分村民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治理。部分自然村环境卫生还存在卫生死角和真空地带,群众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处理模式

目前,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法有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堆肥和卫生填埋。回收利用是指从废物中分离出来的有用物质经过物理或机械加工成为再利用回收的制品。回收利用节约资源,降低处理成本,收集难度大,可回收对象有限。焚烧处理是通过焚化炉等焚烧设备,使垃圾中的可燃部分在850~1 100 ℃的高温下充分燃烧,转化为残渣和气体。焚烧处理的减量效果好,但技术要求和运行成本高,焚烧时易产生二次污染。堆肥是指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易腐的有机物不断被分解和稳定,并转变为土壤易接受的有机肥料的过程。堆肥处理费用低,产生的有机物可作为肥料,占用土地多,处理周期长。卫生填埋是为防止地下水和大气污染,采取防渗、铺平以及压实等措施将不可回收的无害垃圾埋入地下,并最终封土覆盖的过程。卫生填埋投资和运行費用低,占地较多,减量效果不明显,维护和管理困难。填埋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但大部门地方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处理设备和设施不完善,对地下水造成了潜在威胁。

可见,无论单纯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存在不同缺点。因此,可尝试将几种垃圾处理方法有机结合,采取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处理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成分,有效处理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处理模式,如图1所示。

4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对策

4.1 建立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系统

4.1.1 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强化源头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瑞典、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垃圾分类收集既能够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又有利于保护好生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村实际,遵循“源头分类、源头减量、源头资源化”的原则,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DB33/T 2030—2018),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将垃圾变成资源并形成产业化。

4.1.2 加强可回收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纸类、金属、塑料以及玻璃等可回收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加大餐厨、果皮以及畜禽粪便等易腐烂垃圾就地处理利用力度。易腐垃圾含水率较高,易发生恶臭,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另外,易腐垃圾处理后的产品适宜留在当地使用,所以小规模的分布式处理方式非常适合易腐垃圾的处理。一方面可将可利用垃圾在村组垃圾池附近或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堆肥处理,用于还田还林,改善土地耕作结构,增加土地肥力;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将可利用垃圾倒入沼气池进行自然腐化处理,然后沼气用于燃烧,沼液用于还田,实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将玻璃、农药容器、电池以及电子产品等不可腐化的垃圾倒入垃圾桶、垃圾池,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实施统一清运、集中处理。根据测算,通过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可将70%的农村“垃圾”进行再回收、再利用,真正留下来的不可腐化、不可降解的垃圾仅占30%。

4.1.3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以政策导向、经济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组建生活垃圾的分拣中心、回收利用企业、再生处理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可采取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包片包镇街、划定回收区域、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办法,按回购数量进行政策性补助。一方面调动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下村入户收购积极性,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可以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确保群众可回收垃圾及时被回购,避免乱堆乱放影响环境卫生。

4.2 因地制宜寻求消纳垃圾的最佳方式

在县城近郊范围内完善“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地理位置离城区较远的乡镇,应根据村庄建设规划、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填埋或转运等设施。要始终坚持“分类减量”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按照“每户配置垃圾桶,每村至少1个垃圾收储设施,每个乡镇有必要的垃圾收运车辆和转运站”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设施设备建设,根据需要完善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池),因地制宜配备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满足清理生活垃圾的需要。

4.3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传统的简单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不仅严重污染周边土壤、地下水源以及空气,而且已经处于无地可埋的境地。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可加强新工艺的研究,如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蚯蚓堆肥法、垃圾衍生燃料法以及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等。要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等污染防治的适用新技术。

4.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4.4.1 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根据《关于加强“已奖促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的意见》(环发〔2015〕85号)[5]要求,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以“县区为主、乡镇为辅”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的“乘法效应”。

4.4.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建设。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4.4.3 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各乡镇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农民承受能力和财政补贴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探索建立相应付费制度,促进乡村环境改善。

4.5 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的“联户包段、联户清扫、联户保洁和垃圾集中处理”的长效管护机制。要发挥村组基层组织的作用,真正重视生活垃圾治理,把突击式整治与日常维护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支持村级组织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村民自己负责,建立长效保洁制度。按人口比例适度开发农村垃圾治理收运公益性岗位,并稳定岗位数量和政策性补助,在每个村社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垃圾收运队伍。

4.6 增强村民环保卫生意识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以及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爱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鼓励农民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采用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指导所辖区域再生资源回收站设置普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栏,让村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的良好习惯。

5 结语

峨山县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成分日趋复杂,而管理制度不完善、处理资金短缺、环境基础设施匮乏,无疑加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难度。为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不仅需要县政府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尽快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办法,完善管理模式,倡导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减量,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增强村民环保卫生意识,加快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边炳鑫,赵由才.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管蓓,刘继明,陈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分类收集模式[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3):26-29.

[3]峨山县统计局.峨山彝族自治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3-14)[2019-03-21].http:///esxzfxxgk/jjhshfztj9119/20190314/1026147.html.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EB/OL].(2008-08-01)[2019-03-25].http://cpsc.mep.gov.cn.

[5]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以奖促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意见的通知[EB/OL].(2015-12-11)[2019-03-28].http:///zwxx/zfwj/yhf/201512/W020151211605896599505.pdf.

推荐访问:垃圾处理 农村 模式 山县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