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校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修养

自我鉴定 时间:2022-03-01 10:11:08

【摘 要】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巧妙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表现,教学艺术的稳定形式是教学风格。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有风格的教学是最具影响的。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既来自于教师本身,也来自于教学条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注重培养灵活、丰富的个性,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艺术 教学风格 培养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去,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这表明,科学艺术作为认识世界的学问,其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同样如此,不仅要钻研教学理论,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同时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艺术的手法揭示、探索教学活动的奥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

1.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学是一门科学,这是在中外教育史上,人们很早就取得的共识。在漫长的人类教育活动中,人们就几乎没有间断过对其规律的探索与揭示,直到1657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伦》的发表,说明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已有相对系统、完整科学的认识,夸美纽斯以“感觉伦”为基础,提出感知、理解、记忆、判断教学阶段理论,试图把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上。在此后,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普遍认为,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致力于教学科学化的研究,他们把教学视理性活动,强调要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和从事教学,使教学变成客观的、精确的、可以预测的活动,把教学建立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学习科学。但是,以往的教育家从来没有忽视“教学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伦》中开篇就明确宣称,自己的著作所阐明的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的艺术。又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扰,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使教员与学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乌申斯基则认为,教育学中的艺术性胜于科学性,他曾明确指出:“任何一方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这不是画布和大理石表现得完美,而是人的本性本身—他的精神和肉体趋于完美,这种艺术永远是先行的。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超出科学的范畴,所以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教学艺术中的语言培养

千百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不管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教学,其教学工具都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的,离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也就无法进行了。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是无声的,尽管它不受时空限制,能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学生通过阅读也能获得知识。但书本语言比不上教师富有情感,而又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因为教师这种有声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由声音、色彩、形象、动作等融为一体所形成的丰富美感。这种丰富的美感对学生的知识接受和巩固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如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想把课讲的好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学习语言、使用语言上下功夫。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丰富自己的词汇。因为词汇是语言的物质材料,美妙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只有通过丰富的词汇才能表达出来。没有丰富的词汇,不可能有丰富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词汇贫乏,讲起课来语言就会苍白无力,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苦练语言基本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语言材料,经过精选、提炼组成合理结构,反复默诵,使之口语化。这时才能形成熟练的教学语言。口头语言的表达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语言技巧是语言艺术水平的体现。尤其是语言修辞要讲究,有人说,不用修辞的说教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传教士,运用修辞的说教就是一个绘声绘色的演员。使语言顿生光彩,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二、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

教学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形成教学风格。关于什么是教学风格说法各异。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他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化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学艺术要求与教师的个性有机结合并达到稳定状态的结晶。

1.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过程体现出个人特点的风度与格调。或者是教师的教学个性与特色。教学风格可以体现教学观点、技巧和作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有着共同的形成基础——都是教师知识思想和智慧的结晶的综合表现。教学风格更具个性化。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善“导”、“评”、“点”、“精”、“情”、“趣”,正是如此才形成千姿百态、互不雷同的教学风格,著名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不同风格的老师,会培养不同的学生。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表现在对教学艺术主动的追求与探索的精神和行为。没有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风格。在追求与探索中,教师清醒的自我意识与顽强的教育科研精神是两个重要的途径。清醒的自我意识要求教师对自己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实事求是地评估,要不断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不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顽强的教育科研精神,要求教师勇于进行教改实验,及时地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并上升为理论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2.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非常复杂,但决不是神秘的,是可以探讨的。有学者认为,构成教学风格的因素大致有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以上因素为心理基础)和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追求等内在因素。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学校课程结构和体系、教材、教学对象等。所以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发展的结果。外因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内因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根据。在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形成教学风格最为活跃的积极因素,它带动和影响着形成教学风格的诸多因素,推动和促进教师积极能动地改造教学环境与条件,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所以高校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主要途径是:首先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风格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风格是“特殊的人格”。研究风格必须研究人格、完善人格;形成风格的过程是塑造人格的过程,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去努力提炼和形成风格。高校教师的人格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思想、道德、智慧、价值观和心理状态。塑造和完善人格要去改善这个“有组织的聚合体”。教师人格的核心是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教师人格的完善,应筑起一块精神高地,头上应高悬灿烂的星空,心中永驻道德律令。这样,人格的完善和崇高,展现在外的则是教学风格的审美风貌。其次,要形成自己正确而坚定的教育主张。教学风格的独特性首要的是教育主张的独到。教育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教育见解和观点的提炼,是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和研究中逐步形成的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理想、价值、立场、方法等的“合金”。教学风格必须用教育主张来支撑,不同的教学风格是不同教育主张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再次,追求和形成教学风格要善于分析自己、总结自己、提升自己。要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应当承认气质类型对风格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分析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特点,以此探索教学风格的特点,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坚持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扬自己所长,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要努力读书,改善自己的心智,心智在读书中改善,风格在丰盈的心智中孕育。要坚持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善于发现教学改革的问题,又善于把问题梳理成有价值的课题,边研究边行动,边研究边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边研究边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与风格倾向。只要坚持,教学风格定会在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中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2,(04).

[2]刘绍勤.论教学风格的形成[J].中国高教研究,2001,(02).

[3]汪远祥.教学风格在教学中的意义[J].呼兰师专学报,2002,(04).

[4]蔡亚丽,王书镯.“幽默”是教师必备的教学风格[N].文化时报,2007.

[5]陈晓梅.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J].教育艺术,2005,(04).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 修养 高校教师 风格 艺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