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芬兰、瑞典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自我鉴定 时间:2022-04-14 10:11:31

摘 要校园安全关系学校发展与社会民生。基于对芬兰、瑞典的访问,发现两国管理有三大特色:安全防范细到位、学校教育做到位、社会责任担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的三点思考:制定学校安防配置标准与应急预案;完善学校教育、闲暇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社会各方协同管理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安全 见闻 启示

校园安全是中小学管理的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在2011~2013年媒体报道的512起校园事件中,校园安全事故、教师体罚、学生暴力、校园性侵害发生率占比最高,与2009年前比较,校园安全事件还呈上升趋势[1]。因此,研究有效对策,借鉴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意义重大。芬兰、瑞典是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为此,2015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一行6人考察芬兰、瑞典中小学,探寻两国校园安全管理的做法。

一、芬兰、瑞典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

1.安全防范细到位

两国校园安全防范软硬件建设完备,在安防设施、安全演练、心理干预等方面皆有涉及。

(1)安防设备配到位

两国均设置学校安防配置标准。第一个特点是全而多。灭火器、急救用品箱、报警器等常用设备随处可见;实验室、运动场所等隐患较大之处,配有自动喷淋系统、洗眼装置等专用设备;为防暴恐,芬兰学校还备有保险箱似的“避难室”,“避难室”设有两道钢门,室内的水、电、食品等可以满足全校师生三天的供给。第二个特点是使用便捷。灭火器、急救用品箱、报警电话、紧急撤离标识等遍布在电梯口、教室、办公室、洗手间,直接挂在墙上随手可取之处,不像国内多数放置在上了锁的专用箱中。

(2)安防演习练到位

两国中小学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防暴、抗灾等应急演练。芬兰教育部有《学校应急预案纲要》,各校往往结合实际需要,修订完善预案,然后发给师生。学校根据应急预案或计划,每年安排2~4次的演练,小学演练的次数多一些,而高中相对少一些。瑞典Matteusskolan小学每年演练4次,而芬兰萨洛高中每年演练2次。瑞典的演练主要由学校组织,芬兰的演练有消防、警察等部门参与。

(3)心理健康做到位

学校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列为日常教学管理,配备有专业的团队及机构,每位学生入学时就创建心理健康档案。萨洛市教育局规定,学校需配备心理健康医生与主治医生。心理健康医生每周到校一天,主治医生每月到校一天,他们跟踪师生的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另外,学校有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供学生选择,如青少年交友、压力控制、情绪调节等,所以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很低。

2.学校教育做到位

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观、生活观与社会观,是保障学校安全的隐性因素。

(1)校外活动习得规则

让孩子在校外活动中,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范与规则,是瑞典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瑞典教育部规定,在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至少安排5小时带领学生去校外活动,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与社会的习惯。瑞典教育部的基教司负责人Skoiverker说:“中小学校通常会带学生到街上去认识交通规则、学会乘车、学习社交规矩等。还会带学生去森林等地远足,学习辨识方向与道路、识别物种、评估危险、自我救护等。”真实的情境,真实的生活体验,现场的应对与处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

(2)校园生活学会尊重

作为人力资源引进大国,芬兰和瑞典的学校均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度与种族的学生。为了解决不同信仰与习俗间的相容问题,学校倡导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尊重他人,不欺负他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认识“欺负”。首先,老师请学生说出什么行为属于欺负,然后把大家一致认为的欺负行为打印出来,人手一份。然后,学生划出自己曾被某种行为欺负过并交给老师,老师会单独与相关学生谈话以化解矛盾,达到同学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学生被欺负的比例非常低,且随着年级增高,此类事件逐年下降[2]。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受到尊重和关爱,没有受到欺负的孩子,一般不会发生偏激行为。

(3)学习兴趣得到保护

两国都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30人以内),让每个学生均受到老师较多的关注与关爱。芬兰高中实施“岗位见习”与选择性学习机制,学生在“岗位见习”中明晰自己职业理想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人性化的课程体系,有效扼制了同伴间不良的学习竞争。

3.社会责任担到位

在危机防范、事故的处理等方面,政府部门、家庭、社区等组织都共同参与,是两国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1)政府部门校园安防责任明确

第一,安防网络连接到学校。在芬兰,警察局、消防机构等部门网络与学校安防网络相连,一有异常,他们就会及时应对,如避难室就是在警局指示下启用的。第二,安全知识送教到学校。警局、消防、交通等部门有义务对每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或技能培训。所以,两国的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会使用常规安防设备和开展普通的应急救护。第三,安全检查服务于学校。两国学校的水、电及安防设备等均由市级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支付管理费用,职能部门定期上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时实有用。

(2)家庭教育任务明晰

两国在国家层面对家庭教育均有明确要求。第一,要求文明家教。在瑞典,法律禁止家长打骂孩子。若发生打骂行为,家长会受到法律惩处,监护权也会被暂时取消,孩子则由专门机构监管。在芬兰,实行全民阅读计划,家长被要求在家中营造阅读氛围。如今,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干的休闲活动是阅读[3]。第二,要求健康运动。让孩子至少爱上一项健康的体育运动,是家长的重要职责。放学后,家长把带孩子去运动作为首要任务。瑞典孩子从幼儿起,家长就会让他们尝试各种运动,到了初中,孩子会选择喜欢的运动坚持参加,渐渐的这项运动就成为他的终身爱好。芬兰亦是如此,目前,芬兰约2/3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一个青年运动协会[4]。文明的家庭氛围、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瑞典、芬兰家庭教育的主形态,良好的家庭教育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社会保障机制健全

两国实行的中小学免费入学、免费医疗、社会保险等制度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瑞典Matteusskolan小学校长说:“校园意外事件,家校之间一般不会有纠纷,因为医疗免费、赔偿有保险公司,事故方的责任只有警局可以裁定,所以家校都无后顾之忧。”交通方面,交通部门为接送孩子的车辆发放“大手拉小手”标识,接送时间挂在车上,车子便受到礼让。饮食方面,政府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所有菜单,家长在政府网站可以查看,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督力度大,民众对饮食健康非常放心。

二、芬兰、瑞典校园安全管理的启示

1.制定中小学校安防配置标准与应急预案纲要

校园安全事故是我国学校发生率最高的安全问题,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学校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设施不到位、紧急预案缺失、安全演练不够等[5]。可见,在国家或省级层面应制定相应法规,指导学校安全防范。

(1)设置学校安全设施配备标准

根据我国办学情况,研究制定《学校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包括校舍、宿舍、实验室等方面的安全配置。制定后,教育行政等部门要予以落实,使学校按照《标准》配备各种设施并定期予以检修与更新。

(2)制订学校危机处理应急预案

联合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部门,研究制定《校园应急预案纲要》,对常见的人为伤害(校园暴力、性侵害等)与意外伤害(踩踏事件、交通伤害、触电、溺水等)的认知、防范及应对举措等予以指导。

(3)进行常规性的演练

借鉴芬兰、瑞典两国的做法,要求学校及相关部门根据预案定期进行训练与演习,务必使师生人人掌握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应急处置措施。

2.不断完善学校教育、闲暇教育与家庭教育

学生暴力事件与学习压力大、无健康兴趣爱好、教育简单粗暴等因素息息相关[6]。因此,应该完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状态。

(1)开放学校教育

关起门来做教育,在课堂上讲交规、讲生涯发展、讲安全知识,没有实地的体验与感悟,会造成学与做两张皮。开放教育,即要求学校把社会见习与体验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及自然的大课堂中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规矩意识及公民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按学生规模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师甚至心理医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室,使有需要的学生得到及时帮助。开设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与调适。

(3)重视闲暇教育

闲暇生活的方式与品位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学校及家庭均应重视孩子的闲暇教育。在学校课程之外,重点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体育运动、艺术创作与欣赏等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使其心灵丰富而阳光。

(4)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畸形心理与暴力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7]。因此,要杜绝家庭暴力。除了立法之外,还应该开设家长学校或课堂,通过网络课堂、慕课、沙龙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方法,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3.形成社会各方协同管理的保障机制

开展学生运动、安防演习、校外活动等,学校都可能承担家长吵闹、额外赔偿等风险。为规避风险,学校就尽可能取消了户外及校外的学生活动。这种“大棚养花式”教育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校园安全责任主体单一,学校责任过载。因此,急需形成社会各方协同管理的保障机制。

(1)扩大校园安全管理的参与主体

校园安全与教育危机可能是学校问题,也可能是在学校中反应出的社会问题,如特殊家庭孩子偏执心理与行为的产生等。因此,校园安全管理不能单凭学校力量,而要走“大社会”的路子,广泛吸纳公安、医疗、志愿者协会等社会上的各种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相关专业机构共同参与。

(2)明确校园安全参与主体的角色与责任

明确学校、公安、社保、消防、医疗等部门在防范与事故处置中的责任。借鉴芬兰、瑞典两国的做法,校园事故交由公安处理,事故方各自依法履行责任,任何人及部门不能借受害者的身份对学校、教师等提出超于法律裁定之外的要求。只有明确主体责任,才能使校园安全及事件的处理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芬兰、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社会协同、各尽其职,学校才能安心教育,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佟丽华.我国中小学学生学校保护问题及立法建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5).

[2] 也禾.人人平等意识的培养——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四[J].内蒙古教育,2011(1).

[3]梁文道: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1f8080102w5cv.html%2016.2.26

[4]各国中小学作业负担:美国有压力芬兰最轻松http://edu.163.com/13/0930/14/9A1EIJ5S00294IIK.html 2016.2.19

[5] 佟丽华.我国中小学学生学校保护问题及立法建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5).

[6] 叶廷莉.中职学校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7] 梁红丽.中学生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责任编辑 郭振玲】

推荐访问:芬兰 瑞典 中小学 启示 校园安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