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我鉴定 时间:2022-04-15 10:08:55

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文基础、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本文以扬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例,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将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即:引入地方文化,充實和丰富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走进地方文化,拓展和扩充高职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立体化营造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环境,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地方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7-0105-03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响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资源。高职院校作为传承、弘扬文化,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其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将会受到属地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生活的人们,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于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情感认知、价值追求等地方精神和承载这些精神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载体的总和,是地方历史发展中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产物。提炼出优秀地方文化中契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应用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厚植高职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教育的实效。

(一)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基础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任务是帮助处于孕穗拔节期的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育人”。文化即“人化”,是人依据“人”的价值尺度改造自然与人本身,使之走向更加自由、真、善、美、优雅、崇高的生存状态[1]。思政教育正是通过文化熏陶和文化传承来引导人、端正人,从而实现“育人”的目标。所以说,文化的发展与思政教育之间有着一致性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地方优秀文化以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追求,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二)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处于特定地域的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独特的地方文化背景。地方文化本土性鲜明,历史积淀深厚,内蕴的丰富思想生动、形象而易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长期处于特定地方文化氛围中的高职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地方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等方面的思想内容,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根源。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政教育工作,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触动学生的心灵而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离开文化的土壤,思政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地方文化直观、生动而形象,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持久的吸引力,以其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会使思政教育避免呆板、单调,教育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有温度,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代表地方文化的众多符号可直接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如用地方园林园艺的技艺进行校园环境布局,用地方传统文化符号设立品牌社团,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等,就可使学生时时处于亲和自然的文化氛围中,这是一种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育人模式。通过润物无声的地方优秀文化熏陶,可以引导学生在悠久历史文化中厚植文化底蕴,从丰富民俗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在自然生态文化中增进地域认同,在红色革命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激发家国情怀,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实效性。

二、扬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悠久的时光长河孕育了丰厚、独特、璀璨的扬州地方文化,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是构筑扬州地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底蕴的宝贵资源。

(一)扬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扬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灿烂,其中所蕴涵的深邃人文精神与悠悠古运河一道千年流转而鲜活常青。它们包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如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六次远涉重洋,东渡日本,历尽艰辛百折不挠,为传播华夏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扬州盐商人生沉浮、奋发图强,创造财富,造就了扬州的鼎盛繁荣。交融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如秀美精致的扬州园林、古朴大气的盐商古宅,“集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于一体”;脍炙人口的扬州评话、弹词,叹为观止的淮扬美食,融汇南北,借鉴互通,成就了人们听觉味觉的饕餮盛宴。刚柔相济、正直清高的人格精神:如“扬州八怪”傲气不羁,潇洒自放;阮元为官清廉,精心治政;汪喜孙不巴结上峰,敢于面诤,对百姓则体贴入微。精益求精、创造创新的工匠精神:如扬州玉雕灵秀、精巧,有“和田玉、扬州工”的美誉;扬州漆器色彩明艳、造型别出心裁;扬州雕版印刷排布工整、字体秀丽;扬州盆景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扬州三把刀技艺精细,服务体贴;扬州剪纸构图精巧雅致,线条清新流畅,独具艺术魅力。新时代的扬州匠人们对传统技艺进行着创新性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敬业乐业,不断进步。

(二)扬州红色革命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扬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扬州人民在革命战争的长期岁月里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所取得的历史功绩,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革命事迹、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构成了扬州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在扬州郭村,1000多名新四军战士面对数倍于自身达两万多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不畏强敌,置生死于度外,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郭村保卫战的胜利,自此奏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曲。这一胜利,展现了新四军视死如归、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铁军精神,也谱写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抗战的壮丽诗篇。革命烈士江上青在学生时代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曾经两次被捕,在狱中英勇不屈,大义凛然。作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8岁时,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扬州老红军刘应启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离休后到各地作报告传播革命传统,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仍然继续着他的“新长征”。刘应启把做党的宣传员当作一辈子的义务,把服务人民群众视作永远的职责,把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作为终生追求。他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革命精神,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体现的正是扬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扬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扬州人民砥砺奋进,奋力向前,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使新时代的扬州日益展现出历史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作为文化软实力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被融入扬州国民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扬州好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杰出青年”“美德少年”“自强之星”“医德标兵”“功勋企业家”等先进人物,他们分布在少年、青年、中老年各不同年龄段,涉及经济、文化、民生等众多领域,包括工薪阶层、在校学生、社会精英、残障人士等各类人群中,他们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学习榜样,铸就了新时代的“扬州精神坐标”。今天,见义勇为、敬业爱岗、孝老爱亲、乐于助人、崇德向善的“扬州精神”已内化入扬州人的一言一行,深深熔铸进了扬州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三、扬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扬州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应深入挖掘整合地方文化中的优秀教育资源,充分吸收其精髓,凝练学校精神,构筑起思政教育深厚的人文底蕴,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引入扬州地方文化,充实和丰富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引入扬州优秀地方文化,充实丰富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首要路径。首先,思政教师要对纷繁庞杂的扬州地方文化资料进行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出其中契合思政教育的文化资源,通过精心思考,合理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需要,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通过“扬州好人”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楷模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大都是平凡人,却有不平凡的行为和思想境界,认识到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其次,思政教师要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等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真正满足他们求知探索、追求崇高的心理需求。例如,通过实施专题教学、问题导向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将扬州地方文化资源诸如园林园艺、风土人情、学派画派、地方曲艺、文学艺术、历史名人,现代文明中的道德情操,价值理念、人文情怀等思政精神传递给学生。再次,思政教师可以从丰富的扬州地方文化中选取真实故事和案例,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脉络,编写适合高职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扬州地方文化通俗读本,作为思政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也可以根据读本内容,开设扬州地方文化的选修课,进一步强化地方优秀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二)走进扬州地方文化,拓展和扩充高职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知识,创新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走进扬州地方文化,拓展和扩充高职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可以为思政教學改革提供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学生在感知、触摸、体验中将思政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思政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运用适当的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扬州地方文化,实现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例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扬州地方文化中蕴涵的“工匠精神”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方面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可以与扬州玉器厂、漆器厂等工艺类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工作现场;或者带领学生参观扬州双博馆、扬州剪纸馆等文化场馆,亲手完成一幅剪纸或雕版印刷的作品;或者聘请扬州工匠大师来学校设立大师工作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扬州工匠技艺和扬州工匠精神,达到知行合一、德技并举的思政育人目的。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内容的教育时,可以带领学生瞻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探访江上青、许晓轩、朱自清等扬州革命英雄和文化名人的故居,因为“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2]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访扬州老红军刘应启等革命先辈,走访凌万兵等新时代“扬州好人”,聆听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崇高品质,实现学生自我心灵的净化和人格境界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扬州地方文化资源,加强国情社情、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教育、生态文明、人文素质等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扬州,有大量凝铸地方优秀文化的物化形态,能立体展现扬州文化特色。如东关街历史遗迹,各类纪念馆、文博馆,名人故居、扬州好人馆、瘦西湖,何园、个园等园林建筑,三湾公园、茱萸湾公园等生态湿地。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这些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考察等文化活动,既保证思政实践教学的长期性,又使这些实践基地在与高校的文化合作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扬州地方文化葆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三)融入扬州地方文化,立体化营造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环境

思政教育环境以一种“隐性课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熏陶、教育导向、约束规范功能,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意义。融入扬州优秀地方文化,立体营造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环境,通过隐性文化氛围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的优势。首先,高职院校要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把扬州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例如,吸收扬州的园林技艺进行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用有关描写扬州的诗词佳句命名校园的建筑、道路、小桥、流水;用扬州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像建设校园人文景观;用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充实宣传橱窗等,营造独具扬州地方文化特色的物化环境,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次,高职院校要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把扬州优秀地方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例如,将扬州文化内蕴的精神诸如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交融并蓄、博采众长、敬业乐业、精益求精、创造创新、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崇德向善等融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教育中,形成全校师生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文化艺术节、专家讲座、文艺汇演、主题班会、各种节庆、校报编写、绘画、摄影、书法、歌咏、主题演讲等各种竞赛中,植入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的精髓,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深刻感知文化魅力的同时得到正能量的激励。再次,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结合扬州优秀地方文化,打造思政网络教育阵地。例如,配合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建立具有扬州地方文化色彩的主题网站,传播结合地方文化的思政教育内容,在网络开展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中了解地方文化,在提升文化素养中接受思政教育。创设微信公众号,定期为高职学生推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扬州地方文化知识,充分利用他们的碎片化学习时间,充实文化知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孙美堂,杜中臣.文化即“人化”——文化概念的一种诠释及其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

[2]李康平.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8(1).

作者简介:仓明(1970—),江苏建湖人,硕士,扬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刘眉(1989—),江苏扬州人,硕士,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高职院校 地方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