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检讨书 时间:2021-07-10 10:10:35

摘要通过分析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结合新农村气象服务的实践,对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00-02

Restrictive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ofMeteorologicalServicesforNewSocialistCountrysideConstruction

WEI Wen-binMO Wen-qiu

(Xin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Xincheng Guangxi 546200)

Abstract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countermeasrues were proposed to carry 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meteorological services;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restrictive factors;countermeasrues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要求加大对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提出了“四要”的发展论断,其中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一论断。这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4]。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层气象台站处于气象部门工作的最基层,也是与农业生产接触最直接、气象服务见效最明显的机构。基层台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和服务效果,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的效益和质量。气象部门要抓住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在以往成功服务“三农”的基础上探寻新的切入点,使气象服务能深入人心,农民从气象服务中能受益。

1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1.1气象服务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不高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属南亚热带气候。灾害性天气频发,尤以暴雨、干旱为甚。目前各乡镇虽然都建有气象自动站,但分布密度大,布局不合理,南北气候地域差异明显。由于在水库旁边未建设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项目、范围、时空分辨率等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区域气候观测站和气象灾害监测网点建设。如周围30~40 km的区域只有1个气象站点,在进行气候资源评价及气象灾害分区风险评估时,因气象站点少而无法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给乡镇农业气象服务带来诸多不便。气象服务的总体水平、服务内容、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需求,特别是短期气候预测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差,有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产品较少,服务产品比较单一,精细化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一套从服务需求分析到服务产品编辑、加工、传递、分发的工作流程。

1.2农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滞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农民通过引进新型粮食作物品种、养殖新家畜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未作气候可行性论证,而气象部门也无法主动介入引种的科学论证,缺乏与农民的有效直接沟通和引种栽培技术,导致当地的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损失难以避免。在气候能源方面,除了一些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外,没有其他新的气候能源利用方式。农民对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的防御意识不强,无法通过气象科技手段趋利避害,达到农业生产的“两高一优”,尤其是对雷电灾害的防御认识不足,因无法科学避免雷击,每年都会发生财产损失的事件,有些年份还会因雷击导致人身死亡。

1.3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媒体传输,主要有手机短信、网络、电视、报纸等。但由于忻城县目前气象服务信息仅作为决策依据向政府部门提供,而且广大农村基础条件差,服务产品层次较低,农户无法获取大多数气象服务信息,有约1/2的农户主要通过电视天气预报和手机短信接收气象服务信息,而很多农民无法通过手机接收气象服务信息,还有大部分农民无法定点收看电视台的气象服务节目,更谈不上上网查询或者通过拨打声讯电话等方式获取最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知识。农民难以及时有效地接收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主要是气象服务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所致,因此造成信息资源浪费,明显降低了农村防灾减灾效果。

1.4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经费投入不足

忻城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引进人才难度大,尤其是处于最低层的县站,无法吸引气象专业人才长期工作。现有人员中大多数长期从事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无法适应新的气象服务的需求。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气象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捉襟见肘。大量亟需的气象服务项目和服务手段难以有效推出,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气象部门人员少、经费紧、任务重,业务人员对农业知识精通的少,缺少调查研究和及时掌握农业实时动态。因此,发布的气象信息产品往往重理论、轻实际。

2对策

2.1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能力

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新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作用。建议县政府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县级气象部门可通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积极开展县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现代化探测手段,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2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切实解决气象信息通道问题

解决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气象部门积极思考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展进村入户式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向农民讲授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增强农民的气象科技意识;二是通过广播、电视、简报、“12121”电话和手机短信等载体,传递气象信息,增强避灾减灾的信息服务量,达到趋利避害、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增收的目的;三是地方政府及时拨付经费,加快农村气象服务体制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制建设步伐,建立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明确其防灾减灾的职责,因地适宜,土洋结合,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群众,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实现气象科普宣传进村、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从而全面提高农村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

2.3丰富气象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应增强气象服务针对性,走出机关,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查收集农民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知农民之所想,察农民之所急,直接为农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体的气象服务。如部分农民对一些极端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影响较担心,气象局了解到农民的担忧后,迅速组织预报服务人员给农民进行现场讲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气象与各行各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针对不同行业,将气象服务工作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必须认真分析其与气象的关系,准确把握服务切入点,提供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服务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可根据旅游、建筑、商业、电力、环保等部门自身特点,找到气象信息供求双方的结合点,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量身订做服务产品,从而发挥部门优势,将信息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如与忻城南华集团2家糖厂、县电力公司和旅游局等单位接洽,针对各部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气象服务方案,及时主动地为其做好服务。

2.4积极开展帮扶农村工作,围绕大型工程建设探寻气象服务的切入点

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以科技帮扶为着力点,做好帮扶工作,将帮扶工作由以前的“输血”积极转化为“造血”。如忻城县局与遂意乡弄尧村结对帮扶,帮助驻村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抗旱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大背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指导当地农民引种适合该地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大力建设家庭水柜,努力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桂中治旱工程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源头位于忻城县境内,要在工程建设中寻找气象服务的切入点。在为石漠化治理、制糖企业服务过程中,除人工增雨外,还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还可以在地方政府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设法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地质灾害预报、产量预报等专题气象服务加入其中。

3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和实践。应不断深化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致力于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科技新突破,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力度,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王凤莲.规范化气象服务浅析[J].气象软科学,2011(1):81-86.

[2] 加强创新为昆明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J].云南科技管理,2010(6):80.

[3] 于莉莉,段丽瑶.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J].城市与减灾,2011(11):42-43.

[4] 段海花,侯学源.浅析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发展[J].广东科技,2010,19(24):85-87.

推荐访问:新农村 对策 气象 制约因素 建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