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安江流域水资源生态隐患及防范

检讨书 时间:2021-07-20 10:32:34

摘 要:农作和养殖业的发展,是我国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和水资源安全造成的污染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资源生态隐患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新安江;水资源;生态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101-02

新安江源自安徽省黄山市,流经安徽黄山市和浙江淳安县,经新安江水库后注入浙江省富春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安江流域耕作土壤的管理由传统物质循环式的有机耕作管理向现代无机农业的方向发展,土壤耕作管理措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给该区域农业土壤可持续发展和新安江水资源生态带来了很大隐患,肥、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环境恶化,小流域水污染严重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逐步显现,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农业专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经启动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图通过该区域的农业经济现状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的农作、养殖方式起到指导作用。

1 耕作土壤现状

1.1 流域范围及耕作土壤面积 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内主要涉及黄山市的歙县、休宁县、黟县、屯溪区、徽州区的全境,黄山区、祁门县局部,共计67个乡镇,绩溪县大部,该区域耕作土壤(含耕地,茶、桑、果园)面积约12万hm2,人口约150万,该区域耕作土壤的肥料管理、畜牧业排泄物管理、工业排污、生活污水等左右新安江水域的水体质量。

1.2 耕作类型及年化肥施肥量 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内农业耕作土壤类型主要有茶园,约占耕作土壤面积1/3,桑园、果园约占1/3,耕地(含水田、旱地、蔬菜园)约占1/3。据初步分析,近5a来年平均化肥施肥量约(有效成分)氮肥1.8万t、磷肥0.5万t、钾肥0.6万t左右。农作面源污染是该流域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茶园肥水流失是其水体氮素污染的重要因素。

2 农业生产现状

2.1 农作物生产水平 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内农作物单产水平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人文水平的综合影响,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生产水平处于中等,缺乏灌溉条件的旱作(粮油作物)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具灌溉条件的水田农作物生产水平处于中等,水稻平均单产(一季稻)6.5~7.0t/hm2,越冬作物油菜籽平均单产1.5~1.8t/hm2。

2.2 肥料管理状况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无机农业对新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土壤的肥料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学农业方向迅速发展,特别是近20a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传统的体力型农耕习惯迅速萎缩。目前,该区域农作土壤肥料管理,90%以上施用的是化学肥料,土壤肥料管理基本现状是:“运肥不用肩,施肥不用粪,杂草不用锄,种地不用翻”等轻型化、清洁化栽培管理模式。大量的有机肥源或直接排入河流,或焚烧成灰烬,造成可循环有机资源大量浪费、水体环境污染严重。据初步统计,仅歙县1个县,每年因规模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约达75万t,农村改水改厕、城市人口扩张等粪便直接排入水体约达30万t,每年直接焚烧的作物秸秆近8.5万t。大量的有机肥源浪费,而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和恢复。

3 无机农业的环境隐患

3.1 土壤性状恶化 由于有机肥料使用量大面积减少,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有机质含量将逐年下降,土壤理化性状逐年变差,其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将发生变化,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增多。多年的少耕、免耕、浅耕,加之有机质的下降,土壤耕作层变浅,无机矿物质营养流失严重,特别是碱基物质的大量流失,造成土壤严重酸化。据歙县2006年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耕作土壤的大面积取样化验监测,有近10%的土壤pH值在4.5左右的极强酸性临界点,有的土壤pH值已经在4.2以下,此类土壤对绝大部分的作物生长已十分不利,施肥效果极显著下降,农产品品质变劣,生理性病害多发。

3.2 施肥效益下降 从笔者开展的肥料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该区域水稻土壤基础肥力(不施肥)一季中稻平均单产6 000~6 500kg/hm2,旱作土壤基础肥力春玉米平均单产4 750~5 200kg/hm2,而农民通过追施肥料,其农作物的单产水平并没有提高很多,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增产效益显著下降。从水稻肥料试验可以看出,一季中稻施肥水平在氮75kg/hm2以下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水稻12kg以上,当施肥水平在氮135kg/hm2左右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的水稻只有9kg左右,而当施肥水平在氮180kg/hm2以上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的水稻只有6kg左右,甚至更低。春玉米,当施肥水平在氮103.5kg/hm2以下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玉米9kg以上,当施肥水平在氮207kg/hm2左右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的玉米只有7.3kg左右,而当施肥水平在氮310.5kg/hm2 以上时,平均每kg氮可以增产的玉米只有5.3kg左右,甚至更低。

据分析,我国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占世界10%,但是施用的氮肥却占到世界总氮肥使用量的30%。我国水稻生产平均每hm2氮肥使用量180kg,平均每kg氮肥生产稻谷34kg(含基础肥力)左右,世界平均37kg。日本的水稻生产,其氮肥的投入量逐年下降,目前每hm2的氮肥使用量只有60~70kg,韩国也以降低到了90kg,而水稻单产水平比我国高。美国、巴西及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许多地区生产大豆基本不施氮肥,要施肥的地区每hm2的氮肥使用量也就30kg左右,而我国即便是东北,大豆生产每hm2的氮肥使用量至少60kg以上。

4 生态隐患的防范

4.1 科学利用土壤 由于人类利用的土壤受其地理气候的自然形成、发育和人类活动、利用的影响,而土壤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如自然发育形成、不可转移、人类活动等,科学地利用土壤,则土壤质量不断得到改良,不利的耕作,则土壤、生态恶化等,因此科学施肥、合理地利用土壤,是土壤、生态资源等永续利用的重要一环。

4.1.1 科学制定该区域作物目标产量 要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偿项目的实施为基础,通过该区域农业土壤基础地力分析,合理确定水稻、油菜、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目标单产,严格控制化学肥料使用量,一般目标单产控制在基础产量的140%左右,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恢复地力,提倡化肥深施并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1.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耕地地貌 该区域旱地、园地坡地面积大,仍有超过25℃以上坡度的坡地在继续农作。因此,要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和资源实施坡改梯,要让农户对自营坡耕地有自觉投入进行改良的积极性,改善耕地地貌,控制水土流失。

4.1.3 长期稳定耕地经营权到户制度 要进一步巩固土地资源利用权利长期到户稳定不变制度,改变目前广大农户农作、土地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短期利用行为,要让土地经营者有长期保护和科学利用自有耕地的责任心,并让其投入得到效益。

4.2 科学发展养殖业 科学发展养殖业,不仅可以满足人类消费需求,还可以充分利用种植业废弃物科学实现物质循环,而养殖业的排泄物、垫圈物又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培肥土壤,改善地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而不科学、无度地发展大规模养殖业,对排泄物的处置不当,就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4.2.1 科学规划,种养结合 养殖场合理规划和选址是解决畜禽污染的根本所在,养殖场应尽量建在周围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茶园等可以直接消化养殖业排泄物的地区,以便农牧结合,实现粪便就地处理和利用,杜绝在重要河流边规划建设养殖场。

4.2.2 适度规模,草饲结合 新安江上游地区均为丘陵山区,发展规模养殖业应当以适度规模为主,不宜过分追求大规模养殖,除了对养殖排泄物的能源利用以外,主要还是以种植业、绿色植被消化为重点,因此,应当科学确定农作面积的适度载畜量发展养殖业,同时,还要在畜禽种类上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山区草地资源、作物秸秆适度发展草食畜禽,广开养殖方式,圈、放结合,提高动物肉类品质和档次。

4.2.3 完善设施,综合利用 对生猪中小型规模养殖场,要求按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的要求对猪舍进行改造,达到雨水与污水严格分离,配套建设相应的干粪堆积池和厌氧发酵池、三格栅沉淀池等;对大型养猪场,采取好氧堆肥工艺和厌氧发酵池粪污处理技术,使养殖场的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对大型蛋鸡养殖场,采取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或将鲜鸡粪在塑料大棚内摊晾晒的风干法处理后,出售给农户或有机肥加工企业作为农作物优质肥源。

(责编:吴祚云)

推荐访问:新安江 水资源 流域 隐患 防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