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体育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与过度疲劳的医务监督

检讨书 时间:2021-07-23 10:29:26

【摘要】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和过度疲劳的定义、产生的原因、诊断、防治以及运动性疲劳出现后的恢复训练原则进行阐述,对运动性疲劳与过度疲劳进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目的在于对各训练队的训练提供帮助,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过度疲劳;医务监督

1.运动性疲劳与过度疲劳

运动性疲劳与过度疲劳,两者在发生机理上基本相同,其本质都为内伤导致气血不足之虚症,但两者在功能、结构变化上有根本的量与质的不同。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征候,其本质是脏腑功能下降或失调和精血不足,属生理性、功能性,不是病态,所出现的功能失调或下降等征候是暂时的,可以自行消除或通过调养(大约两周)很容易恢复。而过度疲劳属于内伤虚劳病,虽然表现为不足,却是病理性病变,且有器质性改变,所出现的机能下降、精血和能量不足、结构改变等症候是长期的,并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范围,需要医治和调养才有可能恢复。一直以来,过度训练中中枢神经疲劳的病理机制以及如何防治运动员过度训练成为竞技体育极限负荷训练和健身运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1.1过度训练的定义

牛津运动科学和医学词典对过度训练的定义是:“过度训练作为一种合并的复杂的征兆和症状,可使过度训练者在无体力上的疲劳时感到精神上的疲劳,并导致成绩下降,过度训练者基础代谢率升高,通常伴有体重减轻并伴有氮负平衡,运动心率恢复至安静心率的时间延长,过度训练症状包括神经元和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下丘脑的变化。”

1.2过度疲劳的表现

①神经精神症状包括不同程度水面障碍,头痛、头晕,无训练欲,烦躁,记忆力下降等。②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见心悸、心慌、心率不齐等症状,心电图检查亦有变化。血压一般偏高或无明显变动。③消化系统症状 可出现食欲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④运动成绩和体力下降 这是过度训练产生在运动的方面最为明显的影响,一般最大负荷和最大乳酸水平均下降。⑤肌肉骨骼肌系统 出现肌肉僵硬,不能完全放松,甚至肌肉的微损伤等,而过度训练时骨组织易发炎症和张力性骨折等。⑥全身和其它系统的症状 过度训练者常出现体重下降,易患传染病,以及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蛋白尿等。⑦内分泌失调和免疫能力下降。

2过度训练的分类

对过度训练的分类标准不一,有的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分类,分为Ⅰ度、Ⅱ度、Ⅲ度,也有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是以病理和影响器官系统的范围分类的方法,由轻及重分为:机械性过度训练;代谢性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综合征。

2.1交感型与副交感型过度训练综合征

根据不同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表现过度训练综合征又分为交感型和副交感型。交感型的过度训练主要症状有: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安静时心率上升,血压升高,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运动后恢复慢,情绪不稳定,无训练、比赛欲望,运动时最大血乳酸水平下降,抵抗能力下降,成绩下降。副交感型的过度训练主要症状有:运动能力下降,安静时心率降低,运动后恢复快;运动中容易发生低血糖,最大血乳酸水平也下降等。

2.2短期过度训练

运动员进行大负荷训练必然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疲劳,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所出现的疲惫、情绪不佳等症状,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可在1~2周内恢复,这种症状称为训练过度或短期过度训练

2.3运动性疲劳:运动训练所致的运动性疲劳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可以恢复(大约两周)的一过性身体机能下降,其定义是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2.4长期过度训练

运动员长时间从事过大强度和过长时间的训练后,训练负荷超过其身体耐受能力,此时的训练称为过度训练,此种过度训练所致的身体疲劳和运动成绩下降在2周内仍不能恢复,所以又被称为长期过度训练。过度疲劳属于内伤虚劳病,虽然表现为不足,却是病理性病变,且有器质性改变,所出现的机能下降、精血和能量不足、结构改变等症候是长期的,并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范围,需要医治和调养才有可能恢复。

3讨论

3.过度训练的发生机制

3.1大脑皮层紊乱学说把过度训练视为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此学说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

3.2神经内分泌学说此学说主要认为血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睾酮、皮质醇等指标的变化仅为过度训练后的结果,而非起始动因,在过度训练的发展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与一直交替出现,最后可导致衰竭,交感系统过分抑制或衰竭后则表现为过度训练的副交感型,同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3.3谷酰酰胺学说 : Newsho观察到感染率增加,氨基酸浓度下降。后来的学者观察到血谷酰胺是过度训练lem在1991年观察到过度训练者出现持久的血谷酰胺水平下降,提出此学说,又者唯一一项持续降低的指标,但是有学者强调谷酰胺的下降并非过渡性的起始动因。

造成过度训练疲劳的原因较多,且非常复杂,不仅与训练本身有关,与运动员的心理、社会等因素也有较密切的关系。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动量过大或运动量增加过快。(专项训练过多或过频)②运动员不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节奏,不能及时恢复。③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休息不好,情绪和心理原因等。

过度训练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年来对过度训练的基本认识是把它视为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例如苏联的学者认为过度训练是由于运动员的神经过度紧张,造成兴奋和抑制之间失去平衡。

现在对过度训练的研究从细胞水平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①生物膜的紊乱;②收缩耦联的紊乱;③细胞代谢的紊乱。而Shephard, Roy J认为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多样,包括心理紧张、个人生活不规律、感染,以及HPA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激素代谢失衡、营养和饮食、免疫过激或免疫抑制、慢性病等(综合症状),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全都在过度训练者中出现,也不是一个因素一直伴随过度训练,这样也造成了诊断的困难,以致在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的初级阶段不能被发现,等到确诊后,已经相当严重,对运动员损害的时间也已经很长。

4.结果

4.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①有过度训练史或精、气、神的大量损耗史。②有劳倦症候,主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③喘气、心悸自汗、心烦不眠、厌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脉多虚大无力或沉细无力等。④久不恢复。⑤实验室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变和异常,如心电图 等。

4.2 运动性疲劳出现后的恢复训练原则

①耐力训练(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生(下转第279页)(上接第278页)理作用:提高免疫能力。②力量训练(身体素质日日功)中低强度~中上强度因人而异。生理作用:提高体内雄性激素水平。

4.3过度训练的防治

如果已经发生过度训练,必须进行治疗,治疗基本围绕四个方面:

①消除病因,也就是找出病因,将导致过度训练的因素消除。但是由于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要做出是何原因导致过度训练很不容易,一定要慎重,并要反复研究,才能下结论。②调整训练内容和/或改变训练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减小运动量,甚至停止训练,训练内容上应力求多样化。③加强各种恢复措施。比如按摩等理疗方法,同时应对其营养进行评定,保证其充足合理的营养。训练内容的改变,以提高免疫能力、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和血色素等。

④对症治疗。针对具体出现的症状,如免疫力下降就想办法恢复其免疫力,要特别重视心理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容易忽视过度训练的心理症状。

参考文献

[1]西门王村.养生奥妙[M].北京:长征出版社, 2004. 258.

[2]冯炜权运动后恢复规律的研究进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4-7

[3]梁建平,吴洪春,董德龙.不同属性运动员自信心来源差异分析[J].体育科学2006(12)

[4]翟一飞,杨俊敏,季浏.运动员目标取向、动机气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相关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梁建平,常金栋.我国优秀运动员竞赛自信心来源比较性分析——以田径和射击为例[J].体育科学,2007(6)

推荐访问:医务 疲劳 过度 训练 监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