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让良好教育资源更好地辐射到民族地区

检讨书 时间:2022-02-23 10:06:0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本地教育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落实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精神,2000年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结为友好对口帮扶区县。签订《对口支援意向协议书》以来,武侯区党委、政府深刻把握中央“城市反哺农村”和四川省、成都市“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共建共享双赢”理念为指导,以教育为切入口和着力点,把推进支教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构建,系统推进,促进了白玉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武侯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高科技文化区,因辖区内有闻名中外的诸葛武侯祠而得名。建区以来,武侯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被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区)县”。近年来,按照“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战略,武侯区全力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了以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推进平民教育为特色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充分肯定。

为切实抓好对口支援合作工作,武侯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清了白玉县教育的基本情况:白玉县是“老、少、边、远、穷”的牧业县,全县面积1059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万余人,地广人稀,辖1镇16乡,共有学校48所,符合当地标准化要求的学校仅4所,3名教师以下的村小或教学点27个,教职员工338名,教师缺编近100名。由于办学条件落后、师资严重缺乏等原因,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在摸清白玉县教育“底子”、找准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武侯区提出了对口支援合作“强基础、抓根本、重互动、得双赢”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对口支援合作“积极支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强化硬件、优化软件、整体提升”的工作路径;确立了“五转变、五突破”的工作目标,即“由教育转变为全面统筹,实现认识高度的突破;由教育部门支持转变为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实现保障机制的突破;由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实现资金投入模式的突破;由支教教师下乡执教转变为本地包班教学等多种形式,实现支教模式的突破;由单向支持扶助转变为双向互助互动,实现支教成效的突破”。

为全力推动支教工作,武侯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都积极参与、亲自推动相关工作。区委书记刘守成、区长刘玉泉等主要领导不但出席支教动员会、座谈会,而且亲自带队前往白玉县洽谈支援合作事宜,看望支教教师。在区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推动下,武侯区和白玉县以支教为主要载体的支援合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了“党政主导,行政驱动,教师主体,社会合力”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在四川省、成都市产生了强烈反响。

机制建设为支教工作提供强力保障和持续动力

2000年,按照“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互惠互利”的原则,武侯区教育局与白玉县教育局正式签订《对口支援意向协议书》。2003年,结合白玉县发展的实际,武侯区制定了《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03年-2007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两地教育交流、支援的方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推进办法。2007年5月,适应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新形势,在全面总结2000年-2007年支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武侯区又制定了《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教育工作规划(2007年-2010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整体规划了对口支教工作。2007年6月,在支教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带队前往白玉县考察,并代表武侯区和白玉县签订了《武侯区与白玉县加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涵盖经济社会多个方面的全方位、宽领域合作。

武侯区政府把支教工作纳入全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中,每年都要对教育行政部门主抓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区教育局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制定了《武侯区支教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了支教工作科室责任制:局办公室负责支教的组织、协调工作;教育科负责教学教研、课程设置与改革,落实白玉县优秀学生到武侯区学校就读事宜;人事科负责接收白玉县教师干部进行培训以及派送支教教师;计财科负责支援资金的落实;基建科负责支教工程的建设;宣传科负责支教工作的全面宣传报道。同时,区教育局还实行了支教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支教工作,各科室相互通报支教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支教教师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支教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忧,确保各项支教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切实提高支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武侯区教育局专门出台政策,落实支教人员的待遇和生活补助,从工龄计算、职务职称评聘、经费补助等方面对支教人员给予鼓励和激励。自2006年起,将支教教师的生活补贴从500元/月提高到了1000元/月,2007年7月起,补贴又提高到了1200元/月,并由区教育局全额承担经费。武侯区教育局还加大了对白玉县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在武侯高中开办的“志远班”中解决白玉县优秀贫困学生的入学就读问题;对白玉县在读大学生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帮助解决白玉县第二完全小学9个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习费用。

武侯區对支教工作实行专项目标责任管理,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并与目标考核挂钩。教育、宣传、财政、民政等各个职能部门都围绕教育惠民的总体目标,在统筹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分头落实工作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部门对口支教工作的软要求变成了硬约束,工作也由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配合,形成了支教工作“党政主导、教育主抓、部门配合”的党政协调运行机制。

着力提升白玉教育整体实力

捐资助学,提升白玉县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水平

为整体提升白玉县教育的“硬实力”,武侯区不仅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还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硬件落后是制约白玉教育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武侯区不断加大建设资金资助力度,切实提升白玉县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水平。

2002年5月,武侯区委、区政府资助50万元建设资金,与白玉县共建了全县标志性的教学楼“武侯白玉小学教学综合楼”。2005年,根据白玉县农村学校没有照明设施的情况,武侯区捐赠了16套太阳能设备;为帮助白玉县推进“校校通”工程,武侯区提供了6个信息地面接收器,还捐赠教学电脑33台、衣服9万余件、学习用具2万余件。同时,武侯区教育局捐赠了20万元的办公用品资金;武侯区地税局给予白玉县第二完全小学3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2007年6月,武侯区区委书记刘守成亲自带队,率区委、区政府领导和10余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深入白玉县,实地考察指导对口支教工作。在“白玉县中学武侯援建教学楼落成典礼暨捐赠仪式”上,一次性为白玉县捐助援建资金100万元,同时为白玉县第二完全小学捐资1.5万元。2007年9月,武侯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玉泉率党政考察团和企业代表再次深入白玉县调研,为全县中小学生捐赠了价值60万元的校服。

积极宣传支教工作,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关注度不高,是影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武侯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同在蓝天下”系列活动,通过对支教工作的大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支教环境,积极号召全社会帮扶民族地区教育。

武侯区新闻中心主办的《武侯报》一直把支教工作作为亮点内容进行宣传报道,专门开辟“支教专栏”,随时报道支教工作进展情况;区委组织宣讲团,到全区街道和部门宣讲对口支教工作先进事迹,以此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关注、投身支教行动;区委、区政府还联系《教育导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武侯区支教工作和白玉县的教育情况。

近年来,武侯区对白玉支教工作的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向白玉县伸出了援助之手。武侯区蓝光集团、金花鞋材广场两家企业为白玉县两所乡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捐款80万元,金花鞋材广场承诺对优秀支教教师给予每年两万元的奖励;四川大学为白玉县捐赠了教学电脑20台。仅2007年1月到9月,武侯区就为白玉县捐赠了201.5万元的现金和价值60余万元的物资。

开展“校校结对活动”,帮扶白玉县学校

武侯区通过广泛开展“校校结对”活动,引导区内20所学校与白玉县城区学校、16所乡中心校结为“手拉手”友好学校,这些学校为白玉县小学援助了8000余册的图书及队服、队鼓、幻灯机、电子琴等。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参与帮扶工作人员达到2460人次,白玉县受助学生达到3600多人次;20所学校与白玉县学校结成“手拉手”友好学校,派出近1000人次开展学习交流。44所学校参与“校对校”对口支援工作,援助活动率为100%。

两地教师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选拔优秀教师支教讲学,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武侯区坚持每年组织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到白玉县支教、讲学。由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牵头,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教研员组成讲师团对白玉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加强学科培训与教学研讨;由区教育系统的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承担具体针对白玉县骨干教师的“一帮一”结对指导,实施“名师结对工程”8年来,共选派了7批70余名教师和6名志愿者到白玉县支教,支教教师共组织各类讲座95场次,上示范课104次,举办教学研讨会152场次,送课下乡300余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500余节,参加观摩学习的白玉县教师达920余人次。这些活动传播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白玉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阿察乡中心小学的多泽老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原本退休在家的他,在参加了支教教师举办的教学研讨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太好了,这样精彩的讨论我很多年都没有参加了。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为进一步强化教师支教工作,武侯区对支教教师采取两年一轮岗的方式,计划2007年-2010年选派30名支教教师帮助白玉县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工作。

组织白玉县教师到武侯学习,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使白玉县教师获取新的教育理念,习得新的教学技艺,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武侯区采取“请出来”的方式,接收白玉县教师到武侯区学习培训。2001年以来,已接收白玉县23名干部、教师和100名学生到武侯区进行培训、学习。培训期间,白玉县教师受到了武侯区教育局和培训学校的热情帮助和照顾,每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均解决了教师的吃、住问题,有的学校还给予生活补助;同时,每所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安排专人辅导受训教师学习档案管理、教学管理以及计算机知识。这些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把武侯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带回了白玉县,实现了武侯、白玉两地的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较好地解决了白玉县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促进了白玉县教育发展。

创办“武侯实验班”,让良好教育资源更好地辐射到民族地区

为进一步发挥武侯教育的辐射功能,2007年,武侯区与白玉县教育局合作,打破“支教教师与受援地教师一起跟班上课”的支教工作旧模式,在白玉县第二完全小学创办了3个“武侯实验班”。实验班由武侯区派出优秀支教干部、教师“包班”,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承担包括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支教教师的支教年限,也由过去的一年延長为每人两年。同时,带队的支教教师还担任学校副校长,全面参与学校教学、后勤等常规管理,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对民族地区支教的新模式,让武侯区的良好教育资源更好地辐射到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学校搭建了一个综合互动平台,使帮扶效果更加明显。

支教活动开展以来,武侯区支教教师深入探索多种方式,与白玉县学校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白玉县教师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技能,同时,白玉县教师艰苦奋斗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品质,以及白玉县艰苦的工作环境,感染、教育和锻炼了支教教师,促进了支教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一位教师在支教感言中说:“感谢白玉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让我褪尽城市的浮躁与功利,在宁静中回归教育的本真;感谢武侯区和白玉县的领导,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困难,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更感谢白玉人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支教工作,给了我精神上的一次洗礼,支教绝对不是一次‘传道’,它是武侯和白玉两地在区域教育发展上的相互交流与探讨,相互促进与携手共同发展。对于我而言,本次支教活动更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机遇,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在阳光下破茧成蝶的旅程。”另一位支教教师说:“当停电不能看电视,不能上网时,身处繁华都市的你会感到一天的时间太长。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听到孩子们那一声声‘老师您还回来吗’的期盼声时……又感到一年实在太短暂了。回眸过去的一年,总感觉心中特别充实,感谢它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绚丽的一笔。支教,让我青春无悔!”

8年来,在武侯区的支持和帮助下,白玉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2007年,白玉县教育经费投入加大,仅“普九”投入就近3000万元,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320余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已达90名。正如白玉县县长康光友写给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的信中所说:“极大地改善了白玉县的办学条件,使白玉县的学生不再输在起跑线上”、“促进了两县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落后的白玉县看到了曙光……”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局长)

推荐访问:教育资源 辐射 民族地区 更好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