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家庭教育视角下校园欺凌行为研究

检讨书 时间:2022-02-26 10:08:51

摘要: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教育界的问题,尽管国内出台了部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但总体上收效甚微。校园欺凌问题的处理不仅需要学校的介入,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梳理家庭教育的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并借鉴治理校园欺凌的相关实践,旨在为如何在家庭教育视角下防治校园欺凌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 家庭教育 影响因素 治理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145-02

一、前言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青少年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轻则身体受到损伤,重则心灵留下久久抹不去的阴影,有的学生甚至出现自残及轻生的想法。家庭教育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渠道,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关心保护青少年的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以期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局面的合作形式”。此外,《纲要》中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即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为导向,培养子女良好品行。近几年出台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也指出培养家长育人的能力有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以推动家庭教育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国内外基本现状

(一)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大量的文献纷纷对此事件展开激烈的讨论。学者Darling指出父母养育方式是父母传递给子女的意志和行为的集合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1]对此,学者关颖也认为父母对子女予以情感上的关心与爱护,在生活中尊重子女的想法与自尊心,与子女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沟通有利于子女同伴关系的发展。[2]罗艳红等学者则另辟蹊径,从罪犯家族教养方式特点出发,探索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父母对于男生的情感关注度相较于女生的情感关注度略低,这是导致男生犯罪率比女生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3]此外,农村的父母对于孩子所表达的爱意和关心略少,也是造成农村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二)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价值观

青少年研究中心指出,72.1%的中小学父母要求子女成绩必须在班级前15名以内。以上调查表明,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家长,对于孩子智育方面的教育远高于德育方面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孩子能否上得了一个好大学,能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远比所谓的道德教育来得重要。基于此现象,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么表现得极为懦弱,要么则表现得过于强硬,这是导致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诱因。国外对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涉猎广泛,其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和犯罪学等多个领域。此外,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认知的影响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如美国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目标》,其中第八目标就提及:“学校与家庭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形式,家长在子女的成长、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颁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中提及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引导意义。

三、家庭教育视角下校园欺凌成因分析

学者姚建龙的研究表明,欺凌者处在缺乏情感温暖、父母的惩罚教养方式粗暴及父母关系存在着敌意的环境中,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4]归咎现阶段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忍”文化被無形的加深。古代先贤的“忍”文化深入人心,家长让孩子隐忍,无形中助长了欺凌者的欺凌行为,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循环反复。[5]其二,家庭环境的差异化。除了计划生育时代下的独生子女还包括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独生子女往往生活在父母的庇护、宠溺下,这样的孩子稍稍遭遇不顺则会手忙脚乱,严重时甚至会以欺凌的手段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单亲、重组家庭的孩子则截然相反,父母的漠视与缺乏管教极易造成孩子畸形人格产生。其三,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引导孩子改正身上的陋习,更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而错误的教育理念则会使孩子深陷错误的泥沼而不自知。

四、启示与建议

面对上述种种不良家庭教育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各国学者纷纷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遏制不良形势的蔓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指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鉴于此,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治应该考虑到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的协作沟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例如西方国家极其重视这一点,当欺凌者被移交法院时,父母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面临民事赔偿,还有可能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其次,家庭教育应注重爱教结合的品德教育。亲子沟通作为跨越父母与子女心灵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颜氏家训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大意指父母既要在子女面前表现适当的威严,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这样才能使得子女愿意接近,从而敞开心扉避免错误行为的产生。以上表明父母对子女所呈现出的爱与包容同时辅之必要的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校园欺凌发生的次数,且有效缓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最后,通过亲职教育,明确父母管教的责任。亲职教育最早来源于西方,其主要通过对父母进行专门化的教育使其成为合格的家长。Graaf等将亲职教育定义为父母通过一种合理教育方式使子女在其面前能够卸下伪装、真诚沟通,以此达到教育与训导的作用。[6]亲职教育的父母是主体,涵盖对家长教育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两个角度,其主要宗旨是通过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建家长与子女心与心的沟通,使得子女在健康的环境下良性发展,而主要的功能是使亲子教育理性化,而不是单单喊口号。

参考文献:

[1]Darling N, Steinberg L.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3,113(3):487-496.

[2]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4(4):107-110.

[3]罗艳红,蔡太生,张玉宇.罪犯家庭教养方式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708-710.

[4]姚建龙.应对校园欺凌,不宜只靠刑罚[J].湖北教育,2016(7).

[5]苏春景,徐淑慧,杨虎民.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8-23.

[6]Graaf I D,Oust S,Haverman M,et al. Helping families improve: an evaluation of two primary care approaches to parenting support in the Netherlands[J].Infant & Child Development, 2009,18(6):481-501.

责任编辑:孙瑶

推荐访问:欺凌 家庭教育 视角 校园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