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透视

检讨书 时间:2022-03-15 10:10:27

据报道,2009年12月28日3时,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 “德新海”轮和25名中国船员安全获救,这次被劫持事件虽以喜剧收场,但海上安全通道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外交部再次提醒中国船只和人员勿靠近相关危险海域,并做好安全防范准备,以免发生意外。

海上战略通道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军事安全等重大的战略问题,也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而且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依赖海上运输的程度不断加深。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对外进出口货物中,90%经过海上运输通道,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约有60%是中国船只或为中国运送货物的船只。

2008年,中国净进口石油接近2亿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1.3%。但是能源运输安全仍然面临着潜在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美国谋求控制战略通道的政策及具体部署是我国海运安全潜在的隐患,而马六甲海峡、索马里等海域的海盗、海上恐怖分子频繁活动则是中国海运安全的现实威胁。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问题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2006年7月18日,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产油地区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2009年11月10日,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亲自提出要参观马六甲海峡,凸显出对马六甲海峡等海上战略通道的高度重视。

密切关注相关战略通道动态

中国的海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无论是东出太平洋,还是南下大洋洲和印度洋,要经过沿岸海区的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许多战略通道。

我们要监测并掌握一些战略通道的基本情况,充分利用和平时期,对通道的地质地貌、暗礁分布、海洋水声水文、海底重力及磁力参数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尽地收集和分析,并形成制度,纳入海军的长远规划和战略之中。

要建立战略通道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反应的机制,根据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实施相应的预警、反应、处理等预案,从而能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有关力量,控制突发事件在强度和范围上的扩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

沉着应对战略通道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是权衡利弊,改变单纯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状况。中国海上石油运输依赖马六甲海峡,给石油运输安全造成隐患,比较可行的替代方案是直接经过缅甸,打通印度洋出海口。这条转口贸易通道还可以为中国前往欧洲、非洲的货物缩短3000多公里的行程。

二是决胜千里,有效化解南海争端困局。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南海问题,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重大安全与发展问题去思考和谋划,加强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逐步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条件。构建多层次海上执法力量,遏制少数国家疯狂掠夺、肆意妄为的举动。阻止南海问题国际化,防范美国等外来势力以任何方式和借口插手南海问题。

三是审时度势,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解决将为中国的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推动中国以更加扎实的步伐走向海洋,而美日等国经营的所谓“岛链”也将不攻自破。

四是运筹帷幄,切实维护在北极的权益。解决北极资源划分的争端,要坚持在联合国的框架内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少数国家通过秘密协定等方式,瓜分北极。要积极参与北极科学考察等活动,及早获取第一手资料,为进行矿产开发和开辟新航线做前期的准备。

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但是中东的石油资源基本已被美国掌控,系统风险比较大。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是分散石油供应风险,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中东外,非洲、俄罗斯、中亚和南美都是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域。

未来进口原油的境外通道将总体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东、南向通道以海运为主,西、北向通道以陆路管道运输为主,构筑十大运输通道。南向通道:主要指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通道,有4条,其中就有一条通过马六甲海峡的通道。北向通道:指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通道,也有4条,其中就包括泰纳线。东、西向通道:东向为从中南美洲到中国沿海的海上运输通道,西向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至新疆独山子的陆路原油输送管道。

加快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国际协调合作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十分注重海洋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在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技术转让等部分均有关于合作与协调的条款。

二是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海洋权益的争端。同时也规定了无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时,可以进入强制性解决争端程序。

三是完善共同打击海盗等危机处理机制。近几年的联合国秘书长的海洋年度报告中,海上犯罪问题成为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国家特别提出了将他们的船只派到海盗活动猖狂的海区和开展联合执法的建议。

四是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在许多会议上,国家层次的海洋综合管理是会议的热点议题,各国对此有高度的共识,明确提出要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学科的海洋综合管理,制定国家海洋政策。

五是确立无害通过制度。根据长期形成的国际习惯,外国船舶在他国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公约》还对海峡的过境权有着具体规定。

着力加强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国际合作

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方面,中国不能单纯依靠增强海军力量来保护航线,而应在保持和发展必要的军事力量的同时,通过双边或多边磋商与对话,增进了解和信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对付非传统性安全的威胁,以达到双赢或共赢的局面。

在海上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为减少因交流闭塞或误判,造成的海上舰艇发生摩擦或事故,加强了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战略磋商与对话,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海上非传统性安全领域,中国在严厉打击海盗的同时,也强调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各国合作,共同打击海上犯罪行为。

中国奉行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对于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与畅通意义重大。首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化解疑虑和矛盾。针对周边复杂的地缘政治状况和一些潜在的冲突和矛盾,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彼此的争端,赢得了周边许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扩大经贸往来,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日益强劲。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弥补了亚洲一些经济外向型国家的内需不足矛盾,而亚洲广阔的地域和市场又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最后,增强互信互利,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中国与周边国家不断增强互信与互利,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澳关系也在不断拓展。

建立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现代海军

从20世纪末以来,中国地缘政治呈现新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已经从陆上转向海洋,面临着复杂尖锐的海上矛盾。同时对外贸易、海洋经济、海上运输 、通道安全、海上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等对中国长远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时期海军的战略重点与战略任务有:突破“岛链”的封锁、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保卫本国的资源和岛屿、保护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增强对重要海峡的威慑力,等等。

我们必须紧紧地把握新军事变革的规律,实施海军人才战略工程,加快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积极发展非对称性优势,走科技强军之路,实现海军跨越式发展。建立远洋海军将成为驱动中国海军跨越式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将根据所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创新观念、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升技术,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作者单位:中组部党建研究所)

推荐访问:透视 海上 通道 战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