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家庭暴力的原因及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防治

检讨书 时间:2022-03-21 10:14:41

摘 要: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人们在思索这一现象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其出现的原因,希望找到有效的途径并及时防治。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型学科,必然将家庭暴力视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运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寻找解决家庭暴力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暴力;原因;社会工作;防治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56-02

家庭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各个领域的理论实践者都积极投身到这个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专业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提供了解决家庭暴力的新视角。

一、家庭暴力概念简析

无论在文学影视作品还是人们的印象中,家应该永远是那个让人感到温情和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但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它不仅破坏家庭,伤害家庭成员,也阻碍了人类文明进步。我国每年的解体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而百分之九十的受害者是女性。

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社会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研究角度及侧重点不同,至今仍没有形成对家庭暴力公认的标准。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他人人身、精神、性方面的强暴行为[1],可分为四类:身体暴力、言语暴力、经济暴力和性暴力。(本文仅指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已成为困扰全球实现男女平等和各个家庭实现和睦稳定的重大障碍之一[2]。

二、家庭暴力原因分析

(一)封建男尊女卑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思想根源

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女性是男性的私有财产甚至奴隶,丈夫可以对妻子为所欲为。“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3],打老婆是丈夫的权利,女性地位极为低下,任凭男性操控却不能反抗。

(二)经济收入不平衡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经济根源

经济地位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成员往往成为发泄的对象,且百分之九十是女性。一方面,很多女性不够独立自强,委身于丈夫[4],对丈夫百依百顺,有了委屈也不敢说。另一方面,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女性在就业上遭受各种歧视,经济地位相对低下。遭遇家庭暴力时,她们首先不是寻求法律保护,而是认为自己没工作或工资低,靠男人养活,底气不足,一味隐忍迁就,助长了施暴者的戾气。

(三)成长环境是家庭暴力产生的隐性原因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行为可追溯到幼时,那时直接遭受或目睹家庭暴力的人,成年后有可能成为施暴者。受家庭成员施暴的影响,使他们认为暴力才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有效方法,却不知除了殴打和谩骂外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沟通。

(四)法律不完善是家庭暴力事件增多的重要原因

目前关于家庭暴力事件的处理和制裁在法律中并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缺少对受害者的法律保护机制,而且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一个家庭的私事,法律工作者应该少干预。可见,法律不完善,家庭暴力的处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执法不严,家庭暴力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在社会起不到应有的告诫作用。

(五)受暴者的心理纵容让家庭暴力事件不断恶化

遭受家庭暴力后,很多人往往忍气吞声,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使家庭暴力存在很大的隐蔽性。一些受害者即使求助了,也只希望施暴者受到思想教育,不愿对方受到严厉制裁,这明显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

(六)心理辅导机制的缺失是家庭暴力恶化的内在因素

我国目前心理辅导涉及家庭暴力这一领域还比较少,一是缺少专业性的心理人员和辅导机构,二是不论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没有寻求心理咨询的意识。殊不知,心理疏导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障碍,认清各自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三、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社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应用学科,其介入家庭暴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家庭暴力的危害性

其一,家庭暴力严重伤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受暴者不仅遭受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也受到摧残,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甚至会出现精神疾病。其二,家庭暴力破坏了子女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耳濡目染家庭暴力的成员长大后很可能成为新的暴力实施者。其三,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后,很多人选择自杀、凶杀或恶意杀害他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遭遇,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二)传统的家庭暴力处理手段存在很大缺陷

一方面,很多人遭遇家庭暴力后,不是忍气吞声就是态度温和,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另一方面,目前缺少完善的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施暴者气焰嚣张;另外,社会救助机构和资源没有为受害者提供必要倾斜,受害者往往求助无门,迷茫困惑。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家庭暴力的优势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服务活动,家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长期遭受身体、心理和社会压力,显然属于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其次,保密与案主自决的社会工作伦理符合受害者的心理要求,不仅保护了案主隐私,也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三,社会工作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构成的方法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家庭暴力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四、社会工作视野下家庭暴力的防治

从社会工作视角防治和解决家庭暴力,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具体到家庭暴力辅导中,其一,社会工作者要与家庭暴力当事人建立合作信任关系[5],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当事人的遭遇,了解其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其二,进行心理辅导,对于施暴者来说,接受心理辅导和矫正,可以消除其心中的暴力火苗,帮助其认识施暴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受暴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阴影,提升自信心,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其三,帮助受暴者树立科学的个人权利观念和正确面对家庭暴力的技巧,鼓励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提升自我价值感,鼓励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个人正当权益,争取社会资源保护自己。

(二)小组工作介入

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对于家庭暴力问题,可建立受虐妇女支持小组。将那些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人组织到一起,让他们彼此交流,舒缓情绪和心理阴影,提供情感支持,消除孤立感和无助感。同时,通过小组间的分享交流,让受暴者认识到家庭暴力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明白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产生小组共鸣,激起他们保护自己的潜在愿望和动力。重要的是,帮助受害妇女树立维权意识,即遭遇家庭暴力时要勇敢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真正制止暴力[6]。必要时,建立施暴者小组,让这两个小组共同参与活动,在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收敛,真正做到减少直至遏止家庭暴力。

(三)社区工作介入

社区社会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整合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提供助人与利他服务,包括生活、经济、医疗服务和精神康复上的救助。

家庭暴力的社区介入模式主要是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形成社区内多机构的合作,来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其所引发的伤害。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让警察参与进来干预家庭暴力。招募志愿者服务、成立社区妇女联合组织、政府力量和非政府力量充分合作,利用社区优势形成有效的家庭暴力干预网络[7],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服务。在家庭暴力发生时,派出专业人员及时进行辅导干预,帮助受害者走出困境。在社区内进行反家暴宣传,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红艳.法律透视:婚姻家庭暴力[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刘俊,顾昭明.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09,(10).

[3]沈文捷.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4]周省,闫莉娜.浅析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其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5]李霞.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优势分析[J].阴山学刊,2011,2(1).

[6]闫丽娜,韩微.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防治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10).

[7]袁倩.家庭暴力中社区工作介入的途径探讨[EB/OL].2002-

03-01http://hc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487

推荐访问:家庭暴力 社会工作 视野 防治 原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