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检讨书 时间:2022-03-22 11:12:5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与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性格与品质的完善,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落实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兴趣

为了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要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将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提升。实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提升教师法律素养

中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我国的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为思想品德教師,就要担负起初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促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法制教育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实践操作也是既抽象又具体,那么如何能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熏陶,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本身就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善于模仿他人,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做事为人的榜样,身为思想品德教师,若是本身缺乏法律素养,将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要多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弥补法律常识方面的空缺。在课堂上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学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氛围,同时也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做出表率。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同时要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拓宽自己对法律的认知,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二、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关系友好融洽,学生才能高效的投入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将知识进行传输,达成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身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是否充满热情的钻研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否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仔细思考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思考,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意识到身为教师的责任,才能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仔细的留心学生,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教师的爱。教师通过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产生更多的互动和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要以鲜明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1]。

三、转变传统课堂模式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感到枯燥乏味,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与生活进行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自己选题,与同组的同学进行探究,通过努力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说比单纯的讲授更为有效。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学习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讨论中,调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内心的想法积极的表述出来。并且,在进行实际案例解析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相关案例与同学们分享,这样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再次的增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在正式讲课前为学生准备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法不可违》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吉林省副省长谷春立落马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吉林“首虎”谷春立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能违法,无论是谁违法,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通过视频的展示,激起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法律及法不可违的思考。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几个探索性问题,让学生依据问题自主进行学习。1.法律的规范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教材47页的活动说明什么是违法?从哪两个角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3.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4.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这样的观点正确吗?5.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哪些民事活动,哪部法律规定公民的民事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有价值的问题,积极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通过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2]。

四、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时候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式的灌输形式的教学手段,要依据时代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和问题相结合。身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与实际的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课本中的理论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社会问题进行联系,以实际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与教材上的知识有效的结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学习《维护秩序》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主题图中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秩序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学生通过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件,对图片进行分析,总结出图片反映的是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学生通过图片和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实事例分析法问题,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进行学习,学生才能乐于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主动的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当社会发生自然性的天灾时,人们会做出各种的选择,有的人帮助他人,捐款捐物,有的人自私自利,只顾及自身的安全,有的人大公无私,真诚的付出。面对这样真实的社会现象,学生的内心会产生许多的疑问,当在自己身边发生这样的事情时,自己会做出哪方面倾向的选择。若是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会深入的考虑这些问题。教师可结合实际授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当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后,就能够依据科学思维,将现实生活中实际社会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原理[3]。

五、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整合各种有效的法治教学内容是极为有效的。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道德与法治的影视资料,是一种有效的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如今现代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法治教育的相关视频,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影视资料中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摒弃原来对法律的错误认知,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讨论有利于建立师生和谐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知识,促使学生的法治素养有效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建立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若想保持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意义上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明确和清晰的目标。当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自己主观意义上想要学习知识,并非教师或他人强加给学生的,学生会愿意付出努力,主动的达成学习的目标。教师在学生与制定学习目标时,可先与学生讨论过去目标达成的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初中生已经开始产生对未来发展的深入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七、结语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为学生建立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養。

参考文献:

[1]郭树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才智,2018,(32):179-180.

[2]陈鸳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25-26.

[3]高会娟.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3):7.

(作者单位:临沂第十七中学)

推荐访问:浅析 培养学生 学中 兴趣 初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