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基于“全球史观”的文综历史试题预测及试题设计(一)

检讨书 时间:2022-03-23 11:20:51

概念解析:“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那么,面对“全球史观”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2.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3.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4.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

2014年文综历史预测试题设计: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3)权利让渡问题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经济一体化程度愈高,往往愈需要成员国转让部分国家权利,由此一体化实施的难度就愈大。请联系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思考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否可能直线发展?试举例说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检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第(1)问,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入手,把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的导向词“主导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同时答案注意要精练。解答第(3)问,关键是要理解“欧洲经济一体化直线发展”的内涵,由于国家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决定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突破国界,该问有一定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3)不可能直线发展。原因: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来看,其合作内容虽然达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程度,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但其成绩主要是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已经涉及到政治领域,但是政治一体化需要欧盟各国出让国家主权,这种权利让渡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影响到欧洲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欧洲经济一体化直线发展的可能性不大。

2.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模式”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以及后来僵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2)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3)突出特点:高地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主要原因: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3点即可)

(4)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及其主张?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

参考答案:(1)变化:欧洲日益兴起;中国开始落后。

(2)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广泛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行。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技: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早期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度。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经济格局多极化。

推荐访问:试题 预测 全球 设计 历史试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