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被化工厂包围的水源

检讨书 时间:2022-04-21 10:08:50

4月15日,兰州市政府宣布,从当天15时开始,“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至此,轰动全国的兰州水污染事件似乎告一段落。

而据《财经》记者现场调查发现,此次自来水苯超标的发现非常偶然,但水污染的发生几乎是必然。供应兰州300多万居民用水的自来水厂,深陷于化工厂的重重围困中,输水管线与各类化工管线交错,危机四伏,如不能迅速进行彻底整治,距离下一次水污染事件可能并不遥远。

偶然发现超标

官方公布自来水苯超标是4月11日。最初的数据称,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兰州威立雅)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超过国家10微克/升的限制标准。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香味,无色,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可致癌。

消息一出,马上在兰州市民中引起恐慌。部分居民怀疑已经喝了一个多月的含高苯水。兰州市民王玮对《财经》记者说,早在3月6日,就发现自来水散发一种严重的臭味,很多市民向兰州威立雅以及政府部门投诉。第二天傍晚,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公布监测数据,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但对于异味原因,只字未提。

经此事,自3月8日起,兰州市政府宣布将每天公布自来水水质监测数据。

3月10日,兰州市委宣传部直属的“微博兰州”发信息称:尽管氨氮值略高于往常,但兰州市自来水水质全面达标,符合安全饮用标准。

一个月后,4月11日,兰州官方公布数据显示,苯超标。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时出厂水检测值为200微克/升,是国家限制标准20倍。

王玮追问:“我们是否3月份就已经在喝被苯污染的水?”到4月12日,恐慌在市内蔓延,大小超市的瓶装水已经被抢购一空。

在4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威立雅副总经理闫晓涛介绍,3月5日兰州自来水出现异味,威立雅公司随后进行的检测表明“106项指标全部合格”,经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再次检测,认为异味产生的原因是冰雪下草根、藻类等发酵后产生的,冰雪融化后流进黄河,3月5日的自来水异味“与这次(苯含量超标)没有任何关系”。

正常进行一次全检测从采集水样到出结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3月5日采集的水样,为紧急检测,三天出结果。

按照规定,106项指标的全检测半年进行一次。闫晓涛称,只是因为该公司承担了一项对甘肃各地县市自来水进行检测的国家项目,顺便检测了兰州水质,才“偶然”发现了苯含量超标。4月2日采集的水样,按正常程序检测,于4月10日分析发现苯含量有异常,随后进行了再次检测,10日15时确认苯超标,11日凌晨5时上报兰州市政府,“不存在瞒报问题”。

政府启动保障物资应急预案,从附近的白银、定西、西宁、临夏、武威、张掖、天水等城市调运瓶装和桶装水,在各社区和网格管理点共设立506个供水点,向市民免费发放。同时,被组织起来的还有消防车辆和城管部门的水车,提着水桶端着锅盆等待接水的长队在兰州街头随处可见。

抢水的同时,兰州人熟悉了什么是自流沟。

经多路水质检测,判定黄河水指标和自来水厂一厂至二厂南线输水管道水体指标正常,4月11日,相关部门锁定了自流沟,“一厂至二厂北自流沟水体可能被污染”。

到12日,目标精确到四号自流沟。所谓的“自流沟”,是指水流不用加压,自然流淌的水道。

从黄河抽取的高浊度水在一水厂经过沉淀后,利用地势坡度,通过五条自流沟流向二水厂。北四条自流沟为钢筋水泥结构,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0年左右新建一条直径为1.8米的铁质自流沟,被称为南线。

在出事时,一号自流沟为西固热电厂的专用沟,二号自流沟为备用沟,问题出在北线最南部的四号沟。在12日兰州有关部门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汇报说,兰州石化一条管道发生泄漏,污染了自流沟的四号线,导致了苯超标。两天内,挖了26个探坑寻找泄漏点。

这一说法第二天被环保部的专家否定了。

4月13日上午10时许,《财经》记者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现场查看了污染的自流沟。在写着“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牌子的厂门外,20多米处、在一团密集的高架化工管道下,挖掘机挖开了三号和四号自流沟,原油气味扑面而来。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自流沟是钢筋水泥材质,宽和高约为2米,上面覆盖了约20厘米的土壤。向西约100米的一个探坑内,地下水呈黑褐色。其西侧百米处,是两个自流沟的竖井,原油的味道更加浓烈,残留的水面上,能看到一层油膜。

越向西,污染越严重。距四季青街道桃园社区居委会10米处的一个探坑,下挖约1米,就可见被油污覆裹得黑乎乎的鹅卵石和土壤。王金生判断,这不是某条管道泄漏,而是周围化工厂油污长期浸泡的结果。

专家的结论,和附近年长村民饶文宴的说法基本一致。饶文宴指着20多米外耸立的化工储藏罐说,这些储藏罐多次爆裂,罐里的油大量外泄,应该是这些油流到了附近的地下,最终污染了自流沟。

13日晚,官方宣布苯超标原因初步查明:一是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中石化下属企业)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发生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该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王金生说,水泥材质的自流沟每隔一段就有一条收缩缝,收缩缝老化,泄漏的化工油污连同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到自流沟,污染了水源。

按照饶文宴等村民的说法,仅仅周围一二百米范围内,多年来油罐爆裂“有十多次”,有的爆炸并起火。其实,该地近年来见诸于报端的事故也不在少数。

个人不能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

资料

近年兰州市西固区石化企业

较重大事故不完全统计

2006年5月29日,兰州石化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4人死亡。

2006年6月28日,兰州石化炼油厂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507换热器头盖发生泄漏,引发着火事故。

灭火过程中一名企业消防队员牺牲。

2006年12月11日,兰州石化助剂厂2万吨/年顺酐装置在开工保镖期间,TK1808常压凝水储罐发生闪爆。

正在水罐实施作业的3人当场死亡。

2007年2月7日,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4.5万吨/年装置T-112A塔釜换热器H-125D切水过程中发生闪爆并着火。

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

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316罐区轻烃爆燃着火。

2010年1月7日下午,兰州石化303厂内一罐体泄漏,引发爆炸着火。

导致6人遇难,20多人受伤。

推荐访问:水源 化工厂 包围

热门文章